中共七台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七台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七台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 2000年,对33名地(厅)级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进行了登记审核;对不准用公款为领导干部住宅配备电脑、领导干部不准接受下属单位用公款安排的私人旅游活动规定的落实情况和用公款吃喝玩乐、公车私用、婚丧事宜大操大办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了监督检查,查处公车私用 237台次。市委召开了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座谈会,推广了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共追究领导责任42人次,诫勉谈话65人次。
【党性党风教育】 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三讲”教育中认真对照《廉政准则》和有关规定,主动检查纠正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了以胡长清、成克杰以及本单位的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的警示教育活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生死抉择》、《胡长清案件警示录》等影视片,召开警示教育座谈会、报告会216场次,观看专题片 836场次,举办警示教育党课146次,有11 346名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受教育面达90%以上。通过开展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了党性观念和纪律观念。
【查办案件工作】 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212件,结案212件,结案率100%。处分党员干部220人,其中处分党员172人。党员违纪立案率为4.52‰,居全省前列。市纪委监察局机关自办案件22件,同比上升 10%。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06.23万元。加大了对典型案件公开处理的力度。市纪委监察局采取发通报、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对原七台河市国信寻呼公司经理鲁德宝雇凶杀人案;桃山区人民法院桃北法庭副庭长等人未经请示擅自拘留域外客商,严重干扰非国有经济发展案;市矿产资源开发公司五井“99.3.12”特大瓦斯爆炸责任事故案;李树维等四人参与“法轮功”邪教组织活动被开除党籍等典型案件进行了公开处理,扩大了反腐败成果的宣传,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在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检查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本市介绍了查办案件工作的经验。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 重点抓了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的治理。对全市 3家药品批发企业、61家药店和19家医院进行检查,共销毁1 044个品种、价值237万元的过期失效药品。
查结大要案7起,下处罚单26份,整顿通知27份。关闭5家无证经营企业,查处保健品商店卖药13家,端掉6处较大的倒药黑窝点,收缴了价值7万元的违法经营药品。加大抽检力度,完成检体 853份,并向社会发布了药品质量公报。成立了市医药药品批发大厅,全市药品经销由市医药局统一管理,有效防止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保证了群众用药安全。深入开展了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工作。累计取消对企业不合理收费97项,涉及金额 3 226万元。国务院减负办第57期《治乱减负简报》登载了我市治乱减负的做法,肯定了我们的工作成绩。通过整顿教育集资和农村电价、取消升级达标活动、实行并村并校等减轻农民负担 600余万元。进一步治理了公路“三乱”,实现了市内全部公路基本无“三乱”的目标,被认定为全省公路基本无“三乱”地市之一,通过抓减负工作,减轻中小学生负担 200多万元。开展了对国债专项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使用情况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执法检查,涉及资金4.98亿元,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处理。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 按上级部署,着手进行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建立了有形建筑市场,实行了工程招投标制度。进入有形建筑市场的工程22项,总投资额 4.6亿元,公开招投标率100%。强化了资金监管。县以上执收执罚部门全部实行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坐收坐支、资金管理混乱的状况基本得到控制。对县以下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23名领导人员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纪金额942万元,纠正816万元,罚款11万元,有关责任人受到了党纪政纪处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监督渠道。在抓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规范提高的基础上,重点在乡(镇)政权机关推行了政务公开,实行政务公开的乡(镇)达 90%以上。科级以上党政机关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取得了较大进展,任前公示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 397人,暂缓任职3人。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大庆现场会和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召开了全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大会,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作出专门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较好地发挥了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作用。特别是大庆现场会后,紧紧围绕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通过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宣传工作,初步形成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强烈舆论氛围。清理制约经济发展环境的政策规定62项,700余条,出台优惠政策53项276条,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成立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一站式办公”服务中心和投诉举报中心,简化办事程序,公开办事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共办理证照 759户,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9亿元。通过开展专项举报,接待群众投诉举报影响经济发展环境问题 128件,处分17人。深入开展“双评”活动,调动了各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积极性、创造性。各参评部门变压力为动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着力解决办事拖拉、刁难梗阻等问题,促进了行业作风的转变。各级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强化行业管理,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了依法行政。通过治理,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为我市经济出现重大转机和加快发展的好势头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省委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检查组对我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十分重视加强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都收到了良好效果。市纪委监察局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在全市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书面交流。机关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系统被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系统。本市上报的信息被中纪委采用 9条,被省纪委采用47条,居全省前列。本市在全省信息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并连续二年被评为全省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中纪委办公厅批准市纪检委为中央纪委信息直报点,并被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优秀信息点。
【招商引资】 全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招商引资。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945%,到位资金 3 292.6万元,居全市第三位。
(朱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