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残联·
·市残联·
【目标管理评比居全省第三名】 2000年,是市残联实现1998年 7月全市第二次残疾人代表大会发出的“一年恢复,二年奠基,三年起步”誓言的最后一年,本年各项工作全面启动,较圆满地完成省年初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继1999年被省评为目标管理优胜单位之后,本年又被评为目标管理优胜单位,并比1999年的位次向前移动一位列全省残联系统第三名。
【市残联机关队伍建设】 经过“三讲”教育,班子空前团结,形成一股开拓进取不服输的劲儿。一把手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二把手患重病手术后仍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坚持上半天班,其余理事都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同时,狠抓对机关干部的“三讲”教育,使大家明确“三讲”不单单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事,是全党的大事,使机关全体残疾人工作者坚定了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的恒心,做到纳入日程、保证时间、领导带头。政治学习方面,主要结合残疾人工作和干部思想实际学习邓小平有关理论、江泽民等党中央领导的讲话。围绕着“二次开发,富民兴市”的目标,身为残疾人工作者应该怎样办进行学习讨论。大家一致感到残疾人工作事关人权、事关稳定,光荣而艰巨,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通过认真做好对残疾人的扶贫、就业、教育、信访、培训等工作,把全市23 176名残疾人这个特殊而贫困的群体稳定下来,引导他们走自强致富之路。
【干部培训】 年初将此项工作列入市、县、区残联目标责任状之中,采取集中培训和以会代训形式来培训。全市、县、区共举办残联干部培训班9次,受训人员达132人次。例如,市残联机关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学习聋人手语,经半年训练和自学,多数同志都已入门,部分同志能熟练运用常用语接待上访聋哑人。又如,市残联一年内派出一名年轻同志 8次参加国家、省举办的不同类型业务培训班。康复部黄文静参加国家和省两次康复业务培训、研讨活动,提高很大,推动了全市康复工作新进展;就业部姜宝海参加了省举办的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培训班和法律援助培训班,为更好地依法搞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又如于慧丽和杨晶伟参加的省残疾人微机化管理培训班为全市实行残疾人证微机化管理起到了促进和提高作用。特别是勃利县14乡镇的专职残联助理体现出较高素质,一年之内就有两名同志被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
【市残联专门协会成立及活动】 8 月22日,召开《七台河市残联专门协会成立大会》,大会通过肢残协会、盲人协会、聋人协会、精神残疾和智残亲友协会章程,分别推选扬宝财、赵忠新、佟承志、钟声为四协会主席。四协会成立后,都积极开展有益活动,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例如10月15日,盲人协会为庆祝17届国际盲人节举办了社区文艺联欢会。盲人协会主席赵忠新带头表演节目,他的笑话引得全场捧腹大笑;盲人张园生一曲《走进新时代》把联欢会推向高潮。
【扶贫解困】 1.一县三区全部实施小额信贷扶残解困工作。勃利县 100万元贷款已进入第二轮使用,14乡镇全部到位。截止11月底,全市一县三区共下摆康复扶贫贷款 228万元,有584户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并有一部分残疾人走上了致富道路。 用于扶残实体贷款96万元,安置残疾人就业51人。2.一县三区残联对辖区内的贫困特困残疾人(户)制订年度扶持计划,对953名贫困特困残疾人通过贷款扶持干部包扶,使他们的生产、生活有了保障。 其中,康复贷款扶持652户,共下摆扶贫贷款305万元;干部帮扶183户;科技扶持503人;民政救济、社会保障1 442人。3.全年多种渠道解决残疾人温饱1 161人,特困保障 400人,两项均超额完成《省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下达给本市的任务。
【按比例就业】 1.一县三区残联认真贯彻执行《黑龙江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全部开展了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全年共安置残疾人就业89名,收缴就业保障金一万余元。2.市残联劳动就业部受省残联就业中心委托,在全市20余家中省直单位中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其中13家安排残疾人就业;2家交纳就业保障金;7家准备交纳就业保障金;2家既不安置残疾人就业又不交纳就业保障金。对拒不执行省政府(99)2号令的单位申请法院以法执行,以求以法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
【残疾人教育培训】 1.城镇通过各种技校办班,如理发班、家电班、汽车修理班、针织班等共培训 178名残疾人;农村通过科普之冬、科技下乡等活动,举办果树栽培班、蔬菜种植班、鸡猪家禽饲养班、牛羊饲养班、农机具使用修理班等共培训农村残疾人 146人。超额完成省下达给本市 316人的培训任务。2.开展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入户调查工作,会同市教委核实后全市共有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71名,确保调查准备率100%。同时,主动与团市委、市妇联沟通联合,“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救助率已超过应救济对象的 30%,全市救助计划的100%。3.盲人按摩医疗职称晋级工作开始启动。全市现有高级按摩师4人,中级6人,初级8人。
【康复工作】 1.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活动,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 102例,超额完成省任务8例,经中期检查和“九五”验收质量合格。2.以定点医院为依托建立5个低视力康复部,完成6名低视力少年儿童配助视器,超省任务2名。3.各定点医院共完成肢体矫治手术12例,超省任务 8例,未发生任何医疗事故。4.完成假肢安装132例,超省任务116例,完成矫形器装配52例,超省任务38例。5.收训聋儿及培训家长各 3人。6.全市共有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心、站14家,共完成系统训练残疾人32名,智力残儿训练26名,分别超额完成省任务的12例、18例。指导、培训残儿家长进行康复训练8人,超省任务5人。7.建立市、县、区精防办公室,在七煤集团大企业的带动下,精神病监护率达90%,显好率达60%,肇事率控制在0.5%以下,社会参与率达到50%。
【法规建设】 指导一县三区、41个乡镇、街道制订了优惠残疾人政策规定,并且不断结合实际进行规范和完善。例如桃山区内的市汽车公司因效益不好,不想承担执行原优惠政策中规定的残疾人免费乘车的规定,经市残联、桃山区残联和汽车公司共同协商达成协议。公司重新给各队下发文件,要求执行“残疾人持证免费乘坐公共汽车”的规定。组建了市、县区、乡街三级援助残疾人法律服务中心站、所5 个,为全市残疾人提供了“三优”法律服务和援助。特别是桃山区桃西街道法律服务所的典型事迹,受到省、市各级领导好评,并登载在全省《残疾人工作通讯》上。全市全年解答残疾法律咨询 143人次;代写法律文书48份;代理诉讼13件,共挽回经济损失394 572元。
【宣传文体】 1.2000年市、县残联均超额完成《中国残疾人》、《三月风》两刊征订任务,同时获得省“两刊征订先进单位”奖牌。2.召开市政府残工委会议,精心组织第十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滕喜魁作动员讲话,发动“助残募捐”。同时下发了七台河市落实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为推动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奠定了基础。3.联合市教委等部门在少年儿童中开展“助残与自强,迈向新世纪”教育活动。助残日前夕,市教委在市聋校举行了市属各中小学代表参加的“手拉手、一帮一”扶残助学活动大会,各中小学为聋哑学生捐款 2 000多元,并捐赠了衣物和学习用品。4.向全省推荐了志愿者助残典型:勃利县团委;市工商局新兴工商所;市五小郑元波教师、桃西街道副主任孙安红等,受到省的表彰。还向省推荐了私营企业家代表:刘丰富、姜平、李武、王月英等。5.组建市残疾人体协,举办了社区残疾人文艺联欢会,开辟了残疾人文体活动场所并定点挂牌。6.在矿区电视台支持下,试办了聋人手语节目“一周要闻”,在市广播电台开办了“扶残与自强”专题节目。
【助残募捐】 1.按照《省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开展人均一元钱的助残募捐要求,以第十次全国助残日“志愿者助残”的主题为契机,通过残工委会议和助残日活动,组织发动了助残募捐活动。2.紧紧依靠市政府主管领导和残工委相关部门,在民政、人事、教育、劳动、卫生、公安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带动全市助残募捐活动的全面开展。3.抓住七煤集团公司这个龙头骨干单位,对其典型示范作用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以市政府名义授予七煤集团公司助残募捐模范单位称号。七煤集团公司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向市政府一次捐赠十万元。4.市残联包括退休干部共 8名同志齐上阵,分成四组包干催办,经过半年的持久战,千余次深入单位催办,较好地完成了省下达的助残募捐工作任务。
【信访工作名列全省残联系统第一】 领导重视,每半年例会研究一次残疾人信访工作。支持信访室人员如实反映社情民意,及时报送信访信息、人民建议(4期、6期),市残联理事长带头写信息和人民建议。做到半年向省报告一次信访工作,结合目标考核,半年、年终都单独对信访工作进行重点考核。重视信访机构建设,选派有工作经验的老同志群工部主任康淑云做信访工作,保证办公经费和岗位津贴的兑现。全年实现无进京集体访,无到省集体访,个人无进京、进省访,问题都基本解决在萌芽状态,处理在基层。省交办事项及时完成,办结率100%,年终被省残联评为信访工作优胜单位,名列全省第一。
(张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