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下序

农业·农垦

下序

下序



  【农业综述】 2000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发展绿色特色农业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大灾之年农业仍获得较好的收成,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10.57亿元,比上年增长0.2%。粮食总产量33.81万吨,比上年减少27.2%。
  ——全市农村合作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业总产值分别实现23.49亿元、2 508元和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0.9%和0.15%。农民负担连续 5年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2000年农民内部负担仅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3.6%,被省政府列为免检单位。
  ——农村经济结构在调整中趋向合理。全市164.9万亩种植面积中,粮经比由上年的82:18调至71:29;订单农业特色和绿色农业发展迅速,分别达到44.4万亩和38.8万亩, 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27%和23.5%。2000年参加北京绿色食品展销会签订销售合同6 亿多元,占全省签约合同的五分之一。农业与非农业收入比由上年的47:53调至46:54。
  ——养殖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张。全市牧业产值3.16亿元,比上年增长4.3%,肉、蛋产量和增加值分别达到2.82万吨、1.62万吨和1.05亿元(1990年不变价),同比分别增长6.8%、6.9%和10.5%。全市特种养殖场(户) 发展到170余家,品种增加到30多个。水产品产量达1 790吨,同比增长6.5%。
  ——乡镇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乡镇企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和实缴税金分别达到6.13亿元、26.38 亿元、1.89亿元和0.5亿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23.2%、20.5%、17.3%和14.6%。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村镇建设和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65%,比上年增长15%。“普九”教育及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人口计划生育率实现96.6%。实现了村村通电视、电话。
                                     (王维刚)
  【农业综合开发】 到2000年,全市农业开发已经历了12年的发展历程。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与帮助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市农业开发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显现出勃勃生机,农业开发已经成为七台河市农业战线的排头兵,成为解决本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困忧农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不利因素的主要动力。2000年是七台河市农业开发史上成绩最辉煌的一年。创造了项目最多,资金投入最大、开发面积最广等三个第一,截止年底全市共开发建设 6个项目。其中土地项目5个,多种经营项目1个。共改造中低产田4.98万亩,占计划的100%。其中旱改水 2.6万亩,占计划的100%;改善水田1.88万亩,占计划的100%。治涝0.53万亩,占计划的100%。营造防护林0.18万亩,占计划的100%。兴建高效日光节能温室70栋,占计划的153%。共计投资1 458万元,占计划的102%,其中,中、省资金 550万元,占计划的100%;地方配套215万元,占计划的100%。群众自筹730万元,占计划的105%。
  2000年,全市各项目区粮食总产达5 615万公斤,比立项前增长91%;肉类 424万公斤,比立项前增长81%;蛋类107.79公斤,比立项前增长25%;鱼类32.4万公斤,比立项前增长67%。
                                     (刘跃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