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
种植业
种植业
【概况】 2000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 173万亩。1.粮食生产获得较好收成。全市粮食总产量达33.81吨,比上年减少27.2%,平均亩产为 264公斤,比上年减少59公斤,减少幅度为18.3%。其中水稻总产量86 214吨,亩单产438公斤,单产比上年减6%, 玉米总产144 352吨,亩产428公斤,比上年减7.8%,大豆总产65 472吨,亩产125公斤,比上年减5.3%。2.城市蔬菜生产稳步发展。总产量9 650.7万公斤,其中春、夏、秋菜产量分别为 655万公斤、5 360万公斤、3 425.2万公斤,商品量为8 853.1万公斤,新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41亩。城市蔬菜总面积 4.1万亩,比上年增2.20%,其中棚室面积2 357亩,比上年增5.5%,其中温室1 427栋614亩,增7.2%,大棚1.605栋1 743亩。3.经济作物迅猛发展。全市经济作物面积25.3万亩,比上年增加13.6万亩,增116.2%,其中甜菜由上年的零面积恢复到本年的1.5万亩,亚麻增14%,虽然烤烟面积下降43%,其它经济作物面积成倍增加。4.全市水产品产量1 790吨,其中池塘养鱼产量1 630吨,占总产量的91%,鱼种产量380吨,养殖品种增加到15个。水产品收入748万元,占农业总收入1.18%。全市现有养鱼面积47 801亩,其中池塘13 563亩,占养殖面积的28%,高产池塘6 000亩,占养殖面积的28%。驯化养鱼面积达到4 400亩,综合养鱼面积500亩,中低产池塘改造350亩。名特优鱼类养殖550亩。5.农业生产实现减产增收。全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234 943万元,比上年增5.4%,其中种植收入86 407万元,比上年增1.7%,农村人均收入为 2 507.8元,比上年增 0.86%,真正实现了减产增收。6.局系统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全局招商引资任务318万元,实际完成329万元,超额11万元,其中引进重点型资金220万元,占任务指标的69.2%,超规定指标19.2%。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2000年把调整好农业经济结构做为化解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矛盾重点来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的,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在全市 173万亩农作物中,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面积分别达到38.81万亩和17.60万亩,同比分别增长 86%和15%,特色、绿色作物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32%。订单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全市订单作物面积达 441 270亩。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幅度较大,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及蔬菜瓜类的比例由去年83:10:7 调至74:12:14。种植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趋向于市场需求,其调整变化的特点是:粮食作物面积比例下降 9个百分点,经济作物与蔬菜面积比例分别上升2个和7个百分点。粮豆薯总面积减少,豆类和薯类面积增幅较大。粮豆薯总面积为124.53万亩,同比下降12.3%;2000年四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呈两增两减趋势,即水稻19.68万亩,同比增长2.8%,大豆52.42万亩,同比增长14,7%,小麦3.13万亩,同比下降58.5%,玉米33.74万亩,同比下降42.3%;薯类7.95万亩,同比增长62.4%,杂豆3.88万亩,同比增长14.3%。经济作物不但面积增加而且种类增多,油料11.10万亩,同比增长44.2%,其中向日葵6.54万亩,同比增长 1.9倍;亚麻4.45万亩,同比增长14.5%;烤烟2.50万亩,同比下降48.9%;甜菜恢复生产,实播1.57万亩;药材实播0.6万亩。蔬菜和瓜类面积猛增。蔬菜面积17.05万亩,同比增长12.3%,瓜类6.09万亩,同比增长1.6倍,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选用蔬菜瓜类名特优品种达200多个。城市蔬菜稳步发展。城市蔬菜面积 4.1万亩,设施园艺蔬菜面积2 357亩,其中温室1 427栋614亩,大棚1 605栋1 743.9亩。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在科技服务方面,围绕科教兴农,加强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自去冬今春以来,积极组织系统内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区县乡村,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培训与咨询服务,有计划地指导全市各基层科技活动的开展。通过集中办班、分散指导、聘请专家巡回指导,播放科教录像、电视讲座、举办科技大集,开展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全市累计培训农民 9万人次,其中:直接培训农民260场次,3万人次。举办科技大集9次,咨询服务1.8万人次,送科技下乡10多次,无偿为农民送科技书籍万余册,发放科技资料近2万余份,其中渔业技术资料300多份。结合科技培训,积极开展“绿证”教育,加强农民中等专业教育。2006年适用新技术应用面积达 400万亩次,适用增产技术、节本增效技术被广泛应用。其中良种覆盖率继续保持 98%以上,杂交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普及了水稻育苗移栽技术,其中超稀植钵育抛摆技术面积达 50%,普及了大豆“垄三”栽培技术,玉米机械精量点播面积达25万亩,种衣剂应用面积20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80万亩,生物肥应用 2万亩,小麦、亚麻采用精量点播技术,烤烟普及了纸筒育苗技术,瓜类采用提早延晚、错季栽培、反季节栽培,复合肥、专用肥开始大面积实施等。加强渔业培训,渔民科技素质有了新提高,利用农闲时机送科技下乡、办养鱼培训班共 3次、发放渔业技术资料及新品种资料300多份,召开渔业技术研讨会 2次,参加人数220人次,使全市驯化养鱼面积不断扩大,达4 400亩,占池塘面积的35%,使驯化养鱼产业在本市起到主导作用。名特优鱼类养殖完成550亩,引进新品种 130万尾。鱼民在选择养殖品种上改变了以往不分品种的习惯,良种选择率达95%以上。以驯化养鱼为龙头,大力提倡发展综合养殖渔业技术, 积极发展以渔为主的旅游垂钓渔业。全市已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垂钓渔场 1 500亩,形成了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渔业发展正向绿色产品方向迈进。在物资供应服务方面,种子部门供应良种 128.8万公斤,比上年增8.8万公斤,并满足了农民对各种不同品种的需求。
【重点推进工作】 发展壮大岚峰红小豆基地面积3.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面积1.5万亩;铁山乡粘玉米面积284亩,落实在6个村;小五站向日葵面积0.5万亩;吉兴小辣椒面积1万亩;长安马铃薯0.38万亩;河口晒烟0.1 万亩;双河大葱1.0万亩,小五站西甜瓜0.8万亩,大五站柿子600亩,九龙油豆角0.2万亩,青山、杏树元葱0.4万亩,勃利镇、抢垦蓖麻1 300亩;桃山区落实绿色特色生产基地 300亩,其中万宝村110亩,良种场村190亩;新兴区落实绿色、特色生产基地300亩,集中在七桦公路北山出口南侧,其中曙光村236亩,东升村64亩、在发展战略上,立足于本地市场需求,着眼于市场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大打品牌战略,完成了“万宝”、“红旗”两个绿色蔬菜品牌的创建工作。
【依法保护农民利益】 围绕农业生产,积极开展供优打假活动,加大农业行政执法检查力度。首先利用科普之冬、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加大农业法律、法规、条例的宣传,提高农民依法自我保护意识。其次结合供优打假活动的开展,集中对全市种子、农药经营单位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增强经营者依法经营意识,达到从源头防止假、劣种子农药流入市场途径。再次积极组织行政执法人员深入乡村依法加强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用市场的检查整顿,严厉打击查处违法经营农用生产资料行为,使农用生产资料市场在有序环境中运行,达到保护农民利益的目的。
(胡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