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
畜牧业
畜牧业
【概况】 2000年七台河市畜牧经济在“九五”前四年发展的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支柱产业,在农业经济中,接近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格局。到2000年底牧业产值2.21亿元.牧业增加值1.62亿元。产品产量:肉产量2.8万吨;蛋类产量1.53万吨。存栏牛8.63万头,猪18.2万头,羊8.5万只,禽 252万只。出栏:牛2.93万头,猪19.4万头,羊3.36万只,禽420万只。
【绿色和特色畜牧业】 全市特种动物养殖场户已发展到 370多家,饲养熊、鹿、兔、蛇、蝎、鹧鸪、番鸭、蜗牛等多种特色动物,而且迅速结成了公司+基地+消费的链条关系。出现了鹿养殖村和城郊养兔基地。“两河”(倭肯河、挠力河)上游动植物示范区和勃利县绿色肉羊基地两个战略性的绿色养殖基地建设论证取得新的进展。全市畜牧养经济等一车间——养殖基地建设开始从绿色特色角度着眼。大面积的浅山资源得以利用。草秸资源利用扩大。据统计,浅山鹿柴利用6 000多亩,草秸资源利用约为20万吨,饲料种植面积有所扩大,青贮饲料达到4 600吨。
【养殖成本下降】 食粮动物全价料核心料价格稳中有降,一直在低价位上运行。譬如蛋粮比价6月底为6.17:1,三季度为5.9:1,而1995年为4.7:1,上年同期为6.2:1,再如猪价与粮价比六月底为7.7:1,三季度为8.1:1,而1995年仅为5.6:1,上年同期为3.5:1。无论肉价与料价的比还是蛋价与料价的比都是这个五年中的高位点,销量最大的 9种预混料浓缩料平均降价13%左右,本市六家饲料厂大浓缩料平均降价4%,全价料平均降价3.2%, 同期许多种常用兽药、疫苗、器械都有较大幅度降价。一部分养猪场附设糖化饲料厂,使饲料成本降低了 70%,大量鸡粪入饲和粗料入饲,也降低养猪成本20— 30%。因此,2000年,食粮动物养殖场、户由连年亏损转向获得合理效益,从而保护和激活了养殖积极性。
【畜牧经济结构调整】 从生产内部结构看,粮、草、特比重明显加大。食粮动物、食草动物和珍稀动物的生产比重(从专业户角度分析)2000年为55:32:13,上年同期为 64:31:5,符合全市调整战略。从所有制结构看,非国有经济比重明显加大,376个牧场中非国有的309个,占82.2%。在新增的104个牧场中,非国有的和国有民营的为100个,占96.2%。从种植业结构看,饲料面积有所扩大,全市本年新增饲料面积500亩,比上年同期多17%。全市已形成九大养殖基地,城镇及郊区养殖猪鸡为主体、平原旷野养猪牛羊为主体、浅山区放养鹿蜂为主体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龙型经济产业化链条】 七台河市出现了三种龙型萌芽企业。一是以饲料生产加工企业为龙头,构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市场的产业链,譬如兴牧饲料厂以优质、让利、合同供料、技术服务等方式牵动了96个牧场和规模大户,割占了本市东部蛋鸡料市场,拉动了这一地区的蛋鸡基地建设,形成全市最大最好的外向型产业化商品蛋生产基地。二是以畜邻产品初加工企业为龙头,构成前联养殖后联市场的全链条。譬如大发公司以屠宰分割加工厂为龙头,与 200多个肉鸡养殖场订立长期合同,指导组织生产,回收肉鸡,并在市场组织连锁摊床,销售分割鲜鸡肉。三是以公司为龙头,厂房联合形成产业群体。譬如北兴农场畜牧总公司,以畜牧兽医、饲料种贮供给、繁育改良、信息服务为纽带,将全场近 100家牧场和大户衔接成畜牧经济联合体。形成了奶业、鹿业两大产业链条。
【服务体系建设】 依靠科技,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生猪生产已推广了杜洛克、长白、大约夏克三元杂交模式和配套系父母代的养殖,提高了生猪出栏率和屠宰率。利用利木赞、西门塔尔、夏洛来、比利时兰等良种牛来加快本地黄牛改良,提高商品率。以勃利县种羊场为依托,引进良种肉羊特克赛尔和波尔山羊来加快羊的繁育体系建设。年末,猪、牛、羊、鸡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0%、40%、60%、90%。依法治牧,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调整队伍、充实人员、加强技术力量,实行了从疫苗供应、市场管理到售后服务一条龙。生物制品市场得到净化。下发了《七台河市兽药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经营单位,签定了经营委托书,发放了许可证,实行挂牌经营,有力地维持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局面。防制牲畜 “五号病”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遏制了疫情蔓延。检疫工作创出新局面,全年检疫牲畜4.7万头,检验家禽 160万只,检出并处理病害肉13.7吨。加强条例宣传和种畜禽广告的管理,从而保证了七台河市优良种畜种禽正常供应。
(王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