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民族
民族
【召开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 2000年 6月14日,召开了全市民族宗教工作会议,表彰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个人、对口支援模范集体和个人,9 个典型发了言。通过树立典型,弘扬先进,大家查找到自己的差距,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招商引资】 市民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新一轮发展非国有经济的号召,2000年又完成招商引资额 346万元。还先后接待了美国、加拿大、韩国及台湾、香港等地客商,已初步建立了联系,下一步还将准备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上下功夫。此外,经过反复沟通和多方争取,共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53万元。其中杏树乡绿色大米生产基地20万元,勃利县富兴、合成两个民族村修路10万元,红鲜村水利工程 8万元,市回族幼儿园7万元,其他8万元。这些资金对发展全市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口支援工作】 在市民委的协调下,2000年市电信局率先与勃利县电信局领导一同来到杏树朝鲜族乡中心村对接,帮助研究发展山芝麻加工问题。市林业局帮助杏树朝鲜族乡增产村研究上一个食用菌生产线,还组织这个村干部进行了现场考察论证。七台河市民政局为杏树朝鲜族乡朝阳村捐赠2万元、市联通公司为勃利县杏树朝鲜族乡捐款1.5万元、市交通局为杏树乡大西村捐款1.6万元现金,用于各村抗旱保苗。市土地局给勃利县通鲜村送去了80米的2寸铁管,用于维修机井,并花 800元为该村购买了一台扩大器。市人事局到杏树乡永久村进行对接,表示愿帮助该村维修机井,研究探讨玉米深加工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市人民银行为勃利县富兴村小学送去 2台微机;粮食局到杏树朝鲜族乡原野村进行对接,帮助该村农民解决卖粮难的问题。市农业局来到杏树朝鲜族乡永安村,帮助其研究农业科技项目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市计委与杏树朝鲜族乡德丰村对接,帮助研究发展规划,并把该乡的整个经济发展纳入到全市“十五”规划之中。市农村信用联社为勃利县民主村解决 3万多元贷款,用于抗旱打井。市计委把新兴区红鲜朝鲜族村水利工程纳入全市统一规划,为红鲜等9个村争取水利工程资金160万元。市、县财政争取省财政厅为吉兴红辣椒生产基地投资 100万元,建立了金元辣菜公司和吉兴湖辣菜公司两个龙头企业。市农业开发办为勃利县杏树朝鲜族乡杏鲜绿色大米生产基地争取投资100万元,建设标准化灌溉小区。市体委为被支援单位勃利县朝小送去500元资助费,还经常下去帮助指导。市粮食局动员全体职工为勃利县原野村捐款。市水利局为红鲜朝鲜族村搞节水灌溉设计。市中国银行筹资5 000元为吉兴乡太阳村修建了3处涵洞和一条乡间道路。市卫生局筹资3 000元帮助杏树朝鲜族乡东明村进行农村电网改造, 并第三次组织了一支专家医疗队到该村进行义诊。
【参加全省文艺汇演】 在2000年11月全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中,七台河市歌手关键获银奖,王媛、朴春实分别获铜奖,陈海清和胡秀艳分别获得优秀演唱奖,同时,本市代表团获得最佳组织奖。
【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 为了能把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及时向市委组织部推荐,市民委对全市的少数民族干部进行了重新登记造册,并会同市委组织部举办了全市第二期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有41名少数民族干部参加了培训学习。
【贯彻落实民族政策、法律、法规】 一是开展了以《黑龙江省民族乡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并指导勃利县完成了《黑龙江省民族乡条例》实施细则起草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创建吉兴朝鲜族、满族乡,经过去省汇报,省民委已经同意,省民政厅有待于协调和沟通。二是认真落实《黑龙江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民族事业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年递增,2000年增加到 7万元。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经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从2001年开始,按全市少数民族人口人均 3元的额度安排民族事业补助费,并纳入市财政预算。进行了少数民族高考生及中专考生民族成份审核工作,共为 200多名考生办理了照顾分数的证明。三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配合市人大定期对《民族乡条例》、《民族教育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进行检查,促进了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落实。四是贯彻落实《清真饮食业管理条例》,对全市清真饮食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并颁发了清真饮食业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