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概况】 2000年,全市连续第十二年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指标。全市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计划生育率继续分别稳定在7.89‰、4‰和96%。至此,七台河市已经连续第七年把人口出生率稳定在10‰以内的较低水平;连续第六年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的较低水平;连续第五年把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5%以上的较高水平。年末考评,在全省13个地市中七台河市名列第四位,为“九五”,也为二十世纪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九五”期间,七台河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成绩如下:1.控制人口增长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九五”期间,全市年均人口出生率为 8.8‰,比“八五”低2.69个千分点;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5‰,比“八五”低2.49个千分点;五年间,全市共出生31 547人,比“八五”少出生 5 000人。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一年起好步,三年迈大步,五年跨入省先进行列”的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为实现全市“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2.党委、政府重视计划生育工作程度明显提高。市委、市政府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制发了《关于贯彻实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的意见》,每年年初各级党委、政府专门听取计生工作汇报,对计生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及时解决,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对计划生育投入逐年增加。全市60%的村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实行了竞聘上岗,做到了人员、任务、报酬“三落实”。
3.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合力初步形成。“九五”期间,各级党委和政府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实行目标管理,做到了分别签状、专项考核、单独奖励。公安部门在办理流动人口暂住证时,工商部门在审批流动人口营业执照时,劳动部门在办理务工许可证时,都能够登记街道办事处出具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单》并存档;民政部门严格控制早非婚,依法处理违法婚姻行为;农办等涉农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对计划生育户优先给予贷款、优先承包“五荒”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新闻部门较好地发挥了传播媒介舆论导向作用;纪检、组织、财政等部门全力支持计划生育工作,初步形成了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强大合力。
4.优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各级计生部门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普遍开展了生殖保健服务,本着优势互补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计生部门与卫生部门联手运作,成立医疗队,进村入户,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优质避孕节育服务、“五期”生殖保健教育和咨询、妇科病预防与治疗、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开展了围产期保健、不孕症治疗、优生优育指导。全市应查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77 112人中67 842人已接受了生殖保健普查,普查率 90%;治疗人数15 719人,占患病人数的48.22%;治愈7 644人,治愈率48.62%。
5.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全市开展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为主要内容的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确立了农村、城市、企业三个活动模式,使新的婚育风尚进入到千家万户。实施了“国策风景线”工程。在群众集中的地方和主要街道、路口设立了大型永久性宣传画或标语牌;各街道、居民委及单位都设有宣传板、宣传栏,优化了宣传环境。同时,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与“三下乡”活动和社区系列优质服务相结合,深化了宣传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广大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全市约有 30%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农村妇女主动推迟生育时间或自愿只要一个孩子。
6.基础建设和基层工作进一步加强。“九五”期间,全市加大基础建设的力度,改善服务条件,规范服务标准,增强服务能力。全市21个乡镇服务站均完成了改扩建任务,11个乡镇达到了甲级标准,321个行政村有281 个建立了村服务室,建室率达到90%以上。市、县、乡(镇)均配备了微机,计划生育信息化管理进程明显加快。全市在继续深入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活动中,开展了创建合格居民委和合格单位活动,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落实和规范。各级计划生育协会在协助党委、政府组织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7.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执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正确执法,推行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各级计生部门广泛实行政务公开,对生育证发放、二胎指标审批、病残儿鉴定等政策性严格的工作,坚持审批条件公开,审批结果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认真落实“七个不准”的要求,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杜绝了越级上访现象的发生。逐步建立完善了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的执法监督体系,提高了行政执法水平。
8.计划生育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九五”期间,全市加大了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力度,全力推进实现“两个转变”的进程。一是改革了人口计划管理办法,在市区五个乡镇,18个街道、20个试点村进行取消《计划生育一孩证》改革。二是改革了避孕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取消了“一孩上环、二孩结扎”的硬性规定,推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三是在农村开辟了计划生育群众自我管理试验区,推进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9.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九五”期间,各级政府加强了计划生育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计划生育干部46人参加了中专以上学历教育。县及县以上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占55%,初级技术职称占22%。经过对乡村服务员用人机制的改革,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干部学历达到中专以上,村级计生人员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在强化计划生育干部培训方面,市、区(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98期,受训人员近2 000人次。通过发展学历教育,进行岗位培训,计生干部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基本适应了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要求。
“九五”期间。七台河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基本经验是: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是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建立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多方配合的综合治理机制,是有效解决人口问题的必由之路。全面落实“三为主”,实行孕前管理与服务,是加快“两个转变”的有效途径。贯彻执行《条例》等法规,坚持“七个不准”行为准则,是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改革用人机制,激发基层计划生育队伍活力,是计划生育事业兴旺发达的基本前提。适应新形势,加快改革步伐,是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的动力。
(刘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