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桃山区

桃山区

桃山区



  【概况】 2000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渡难关、争生存、求发展”的主题任务,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引进是硬道理、服务是硬道理,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加速推进区域经济市场化进程,强化中心区城市管理职能,使中心区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文明区建设稳步推进,整体推进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0 888万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 046万元,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5 437万元,同比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4 405万元,同比增长12.4%。一、二、三产业比例为5:24:71。财政收入达 1 842万元,同比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 828元,同比增长4.0%。
  【农业生产】 根据全区农业耕地少、总量小的实际情况,坚持以特色促发展,以绿色增效益,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区域特色绿色农业的发展步伐。在全区形成了以蔬菜生产为主导,以经济作物为补充,以畜牧业为支柱的农业生产格局。建立了桃南、万宝、良种场三个科技示范园区,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包建,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进行科学试验。2000年引进并推广新技术12项,新品种15个,使全区棚室生产实现了由以蔬菜为主,逐步向蔬菜、瓜果、花卉多样化种植转变,拓宽了特色农业的发展道路。全年全区新建高效日光节能温室20栋,扩大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年生产无公害蔬菜 200万公斤。北山蔬菜小区被确定为农业部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省科委东农 98——I型日光节能温室示范基地、东北农大园艺系科研教学基地,为无公害蔬菜生产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打下了基础。在北京2000黑龙江绿色食品博览周上,桃山区万宝牌系列无污染农产品深受欢迎,签约额达 4 000余万元。畜牧业在积极培育养殖大户的同时,引进了鸳鸯、美国肉鸽、蝎子等新奇特品种,使全区特种养殖业有了较快的发展。2000年农业总产值实现2 750万元,其中畜牧业产值实现1 1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
  【招商引资】 桃山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经济总量、破解经济发展滞后难题和解决资金、项目、人才“三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充分发挥企业招商的优势,以企招商,下达招商引资任务指标,形成全民大招商局面。紧紧抓住市组团赴外参加哈洽会、广博会、北京2000黑龙江绿色食品博览会等有利时机,组织域内企业派员随团招商。二是大力挖掘中心区新增商贸载体、房地产开发、特种养殖、主干路两侧配套开发等八方面潜力,发挥区位优势招商。三是采取推进激励机制、服务机制和环境机制,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0年全区共引进域外资金 6 690万元,完成市里下达年度指标的334.6%,其中七个重点方面资金占总引资额的 60.2%,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重点培育了森兴木制品公司、宏达冷食公司、达美木器有限公司、中捷密封件公司等骨干企业,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市场不断扩展,带动了全区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规模发展。森兴木制品公司在全国17个大中城市设立了经销处,蓓思尔环保设备厂在广博会上签约5 000万元,宏达冷食公司与北京今创科技公司签约1 000万元,兴昌服装公司产品打入北朝鲜市场,紫微星工艺家具打入美、日市场。区内已初步形成了交通、建筑、汽车修理、商饮服务、信息五大产业格局。交通业以天鹅、大吉、永兴等出租公司为龙头,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建筑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带动了建材、装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汽车修理以大明街汽修、汽配一条街为中心,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行业优势;商饮业以朝阳小区、温州大街、地下商业街为中心,形成了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格局;信息业以信息科技园、世纪电脑城、刊得商务公司为基点,加快了信息网络建设。2000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54 205万元,同比增长 20.5%;增加值实现16 553万元,同比增加27%;实现利润 5 400万元,同比增长22.8%;实缴税金1.543万元,同比增长20.5%。全区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达930 家,桃山区被授予七台河市“兴乡企、奔小康”先进单位称号。
  【集体企业改制】 集体企业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编织袋厂抵债反租,重新启活;收回勃桃货场、桦桃货场所有权,避免了集体资产流失;建筑安装公司股份合作制改革成功,向民营化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三江复合肥厂转制工作正式启动,为退出公有阵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精神文明建设】 2000年,示范型文明单位、满意型文明行业、小康型文明村镇“三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了党政军企民共建文明区的新格局,取得了显著效果。以人为本,大力实施形象工程,市民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捐资助学献爱心活动成效明显,共捐资捐物达10余万元。2000年,全区共涌现出省级文明单位13个,市级文明单位61个,区级文明单位 118个,省、市、区级文明小区19个,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1个。顺利地通过了“省检”,实现了省级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区标兵“五连冠”的目标。
  【城市管理】 2000年,桃山区对中心区管理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将城市管理摆在了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市管理新路子,成立了区城市管理办公室,建立了区级五大班子领导包保环卫责任制,做到同岗同责同奖惩,使中心区城市管理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组织驻区 200余家单位开展了两次环境卫生整治大会战,共清运居民区积存垃圾10余万立方米。对“门前五包”进行了专项治理整顿,达标率达 98%。规范了主干道两侧牌匾,取缔了畜力车在主干道运营和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现象,违章建筑控制率达100%。建立了 7个环境整治示范居民小区,冬季清冰雪工作创历史最好水平。环卫内部改革取得了成功,实现了以定时清扫为主向全天候保洁的转变。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组建 7支民办环卫队伍,使居民区垃圾基本上做到了日产日清,减少和有效控制了居民区环境卫生反弹。中心区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市民的高度赞誉。
  【社会事业】 2000年,桃山区“大科委”作用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工程逐步开展。教育“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检查验收,教育综合指数达100%。圆满地完成了“两委”换届选举、地名整治、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等工作。卫生、防疫、妇幼工作取得新成绩,区妇幼保健站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全区义务修路50条,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294%,义务植树27.4万株,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274%。“三五”普法、计划生育工作顺利通过省检。
  【社区服务】 桃山区社区服务业迅猛发展,处于全市的领先地位。2000年,全区已建成区社区服务中心1个,下设18个服务部;街(镇)社区服务中心 7个,社区服务站120个;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形成了覆盖社区、辐射全区的社区服务发展格局,拥有社区专、兼职管理人员13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8人,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 7支共计3 000余人;共创办社区服务实体24个,社区服务经营项目达6大类45项,各类便民利民服务网点360个,从业人员1 500余人。实现社区营业产值1 290万元,创利税 164万元,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 465人。对全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安置下岗职工就业、保持社区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推进了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共破获刑事案件870起,打掉犯罪团伙17个。破获跨4省区62个市的重特大盗窃犯罪案件170余起,总价值达340万元。创安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城市打防控一体化和农村 “154”工程两项建设全面推进,总结出了“群防群治、自防自治、联防联治、专防专治”的“四防四治”经验,并在全省介绍了经验,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肯定。创市级以上安全文明单位18个,获市级以上治理先进单位 9个。全区社会稳定、治安秩序良好,再次荣获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称号,桃山公安分局、桃山区检察院分别被评为省级优秀公安分局和人民满意检察院。
                                     (张贵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