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私营经济管理 1949~1953年,地方经济处于恢复发展时期。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比重较大,凡是坐商不分规模大小,都按私营工商企业进行管理。在市场和摊点经营的摊贩和行商经过整顿发照后,按摊贩管理。1956年,私营工商业户全部走上合作化道路。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个体经济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而被取缔。
1973年,市区个体工商业户主要有商业、服务业、饮食业、手工业和修理业等5个行业,共836户。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市区个体经济得到恢复和迅速发展。1980年,省人民政府下发《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放宽政策,适当发展不剥削他人的个体经济》。发展对象主要是社会闲散劳力、待业青年和五保户。行业主要有修理业、手工业、工艺美术、商业、饮食业、服务业、运输业、建筑业、文教类等9个。年末,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4510户,从业人员5691人。1981年,个体工商业户6个行业5138户,从业人员6804人,年营业额879.8万元。11月,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转发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支持发展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的通知》。计划1982,年发展1520户,私营业户比1981年增长29.5%。
1982年,个体工商业户发展主要以待业青年为主。对病退职工和其他社会闲散人员从严掌握。年末,个体工商业户5922户,从业人员7203人,总营业额504.2万元。其中待业青年1508人,占总人数的2l%。1983年,重点发展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城市的修、配、补行业。农村的个体工商业户由1982年160户发展到636户,从业人员由193人发展到876人,年增长397.5%。至1983年末,市区个体工商业户7436户,从业人员9594人,其中待业青年1724人。
1984年上半年,发展个体工商业户934户。其中,农村发展444户,占总数的40.7%。重点发展修配行业688户,群众急需的流动性行业151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于4月初在碾子山区召开现场会。对个体工商业户在申请核准、发照、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等方面制定7条规定:放宽经营对象、放宽经营范围、放开经营方式和经营形式、放宽发照范围、简化开业审批程序、放宽个体工商业户名称。5月末,在全市开展换发“全国统一营业执照”工作。应换发执照业户5644户,实换发5629户,对15户有违法行为的业户吊销了执照。重点发展运输业和农村“两户”(即养殖、种植专业户),全年共核发“两户”执照157户,并免收管理费。服务行业放开了旅店、托儿所、浴池等20个经营项目。年末,市区有个体工商业户12365户,比1983年增长70.6%。其中农村2328户,比1983年增长366%;从业人员18459人,比1983年增长84.3%,其中待业青年2763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5%。
1985年,重点发展农村个体经济,主要发展农村的加工业、手工业、修理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发展农村多种经营联合体合作经营户,鼓励农民进城开厂办店,引导农民到城镇办第三产业。放手发展坐商,开辟新摊区,在行业上不加限制。从3月1日至5月30日,为加强对个体工商业户的管理,组织力量,逐户复查验照。全市有个体工商业户47900户,验照26851户,缓验19155户。年计划发展城乡个体工商户20900户(含11个县数,下同)。其中农村发展12500户,增长60%,平均达到每千人9户个体经营网点,城镇增长40%。年末,全市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9大行业50230户,其中市区18850户。
1980~1985年齐齐哈尔市个体工商业户发展情况一览表
单位:户、人
注:1985年含11个县数。
1981~1985年齐齐哈尔市个体工商业户营业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元
注:1985年含11个县数。
1985年齐齐哈尔市个体经济业户占社会经济网点比例一览表
单位: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