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经济效益 齐齐哈尔解放初期,地方工业基础薄弱。1949年,市工业企业和个体手工业有1981户,其中国营和集体企业36户,私营企业和个体手工业1945户。工业总产值3143万元,占当时社会总产值的39.28%。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市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地方工业,新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制造厂、齐齐哈尔制酒厂等一批国营企业,同时扶持私营企业的发展。1950年开始,沈阳皇姑屯铁路机车车辆制造厂等5户国营大厂陆续迁至齐齐哈尔,使齐齐哈尔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1952年,国营和集体企业增至65户,工业总产值13869万元,比1949年增长3.41倍,其中13户市管预算内国营企业(以下简称市管企业)上缴市财政利润52.22万元。
“一五”时期,新建、扩建12户企业,增加1户公私合营企业(齐齐哈尔春光机械厂)。1957年,工业企业(不含个体手工业户)发展到268户,完成工业总产值56441万元,比1952年增长3.07倍。其中市管企业37户,完成产值5597.5万元。有35户企业盈利,盈利额627万元。其中,纯盈利623.3万元,上缴利润550.7万元,比1952年增长9.5倍。全员劳动生产率75lO元,百元产值创利11.1元。
“大跃进”时期,将中、省直企业第一、二机床厂和拖拉机配件厂等下放给地方管理。1959年,工业企业增加到421户,工业总产值达13l106万元,比1957年增长1.32倍。其中,市管企业40户,产值19575.3万元,比1957年增长2.5倍。“大跃进”浮夸风造成财政上的虚收,是年,市管企业利润总额3073.6万元,上缴利润2821.5万元,比1957年增加4.12倍。由于追求产值和产量,忽视管理和质量,造成大量产品积压和报废,潜在损失达1145.7万元。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1961年,原下放市管理的中、省直企业上收,ll户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关停。1963年,工业企业减至299户,工业总产值降至6824l万元,比1959年下降了48%。其中,市管企业43户,有22户盈利,总额650.2万元;21户亏损,总额262.8万元,纯利润387.4万元,比1959年下降87.4%;上缴利润494.6万元,比1959年下降82.5%。
经过国民经济调整,工业生产基本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经济效益开始回升。1965年,市属298户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4695万元,比1963年增长53.4%。其中,市管企业32户,完成产值6088.5万元。28户盈利,盈利总额817.4万元;4户亏损,亏损总额27.7万元,纯利润789.7万元,比1963年增长1.04倍;上缴利润683.7万元,比1963年增长38.2%;全员劳动生产率6648元;百元产值创利13元。
“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管理混乱,工业生产处于低潮。1971年,7户中、省直企业下放市管理,工业企业增至505户,完成总产值123007万元,比1970年下降13%。其中,市管企业61户,产值27849.3万元。34户盈利,盈利总额1916.4万元;27户亏损,亏损总额1257.6万元。纯盈利658.8万元。上缴利润692万元,比1970年下降55%;全员劳动生产率6760元,百元产值利润2.4元。翌年,4户原中直企业再次上收,市区工业企业有508户,完成总产值125141万元,比1971年仅增长1.7%。在134户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21户,86户盈利,盈利总额9965万元;35户亏损,亏损总额1200万元,纯利润8765万元。市管企业63户,完成产值42900万元,比1970年增长4%。39户盈利,盈利总额1546.8万元;24户亏损,亏损总额1158.4万元,纯利润388.4万元。上缴利润162.9万元,比1971年下降76.5%。10年间,虽新建、扩建一些企业,由于企业管理混乱,损失浪费大,工业发展速度缓慢。1976年,市区工业企业761户,完成总产值137982万元,比1975年下降3.6%。在152户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独立核算企业133户,盈利企业94户,盈利总额5359万元;亏损企业39户,亏损总额2599万元,纯盈利2760万元,比1975年下降65%。市管企业62户,完成总产值22480.3万元,比1975年下降3.9%。38户盈利,盈利总额488.7万元;24户亏损,亏损总额1290.5万元,纯亏损801.8万元,欠缴财政利润992.4万元。
1977~1985年,企业由计划经济为主逐渐向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方向转变,企业经济效益逐步好转。1977~1979年,市管企业年均实现利润124.9万元。1980年,财政体制进行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财政包干制度。同时,大力发展电力、轻纺、建材工业。至1982年,市管企业3年平均实现利润1743.6万元,比前3年平均增长12.9倍。1983~1985年,新建企业先后投产,老企业改造挖潜产生效益,工业生产呈现全面发展的势头,市管企业3年平均实现利润2753.9万元,比前3年平均增长58%。
1985年,重型机器厂、黑龙江化工厂下放给市管理,市区工业企业发展到1115户,完成总产值316800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71.5%,比1976年增长1.3倍,比1979年增长44%。在2ll户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独立核算企业171户,盈利企业144户,盈利总额16663万元;亏损企业27户,亏损总额2225万元。纯盈利14438万元,比1979年增长95.5%。销售税金13626万元,比1979年增长97%。全员劳动生产率13947元。在904户集体所有制企业中,独立核算企业777户,盈利企业710户,盈利总额4846万元,亏损企业67户,亏损总额349万元。纯盈利4497万元。比1979年增长1.63倍。上缴所得税1355万元,比1979年增长90.8%。全员劳动生产率5663元。
同年,市管企业72户,完成总产值88693.9万元,比1979年增长1.7倍,60户盈利,盈利总额4396.8万元,12户亏损,亏损额318.3万元,纯盈利4078.5万元,比1979年增长14.1倍。上缴财政利润173.6万元(含调节税);百元产值利润率4.6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0392元。虽然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由于分配制度的变化和各项补贴增多,市管企业9年中有4年上缴利润为负数,总额-2413.6万元。其余5年上缴利润总额1285.4万元,正负相抵,欠缴财政利润1128万元。
1972~1985年齐齐哈尔市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企业经济效益一览表
单位:万元
1978~1985年齐齐哈尔市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企业经济效益一览表
单位:万元
1949~1985年齐齐哈尔市工业总产值一览表
单位:万元、%
1952~1985年市管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择年统计表
单位:万元、元
注:1959、1965、1966年职工总数为全年平均数
1957~1985年齐齐哈尔市预算内工业企业五大行业经济效益择年统计表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