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第三章 机械工业
章下序
齐齐哈尔最早的机械工业企业是龙江机务段,始建于1928年,主要进行机车车辆的检修。
1931年11月,齐齐哈尔沦陷。翌年,龙江机务段改为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齐齐哈尔铁道工厂。1942年,机械工业已有49户(不含铁道工厂)。其中,汽车修理业4户、农机具修造业8户、机械修造业11户、建筑金属制品业5户、马车修造业17户、铁道零件制造业1户、锻造业1户、铸造业2户。有日资企业8户,资本金额占机械行业资本金总数的72%。由中国人开办的企业户数虽然较多,但是本小利微,举步艰难。
1946年齐齐哈尔解放后,伪满齐齐哈尔铁道工厂改称齐齐哈尔铁路工厂。工厂的大部分设备被苏联红军以“战利品”的名义运往苏联,工厂生产受阻。1947年,大部分机械工业企业恢复生产。时有机械工业企业65户。年修理机车、客车、货车72l辆及其他生产、生活用品。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机械行业承担了军工生产任务,生产炮筒座1.1万个及其它军需产品。
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南厂北迁”使齐齐哈尔的机械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沈阳皇姑屯机车车辆制造厂与齐齐哈尔铁路工厂(齐齐哈尔车辆工厂)合并,改称齐齐哈尔机车车辆制造厂,成为国内最大的铁路货车修造企业。1953年以后,工厂由以修车为主转为以制造为主的机车车辆企业;东北工业部沈阳第一机器厂部分职工和设备迁至齐齐哈尔,建成东北工业部第十一机械厂(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东北工业部沈阳第五机器厂部分职工和设备迁至齐齐哈尔,建成东北工业部第十五机械厂(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两厂建成投产后,均成为国内机床工业“十八罗汉”厂之一。
1954年9月,在富拉尔基区开始筹建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国内规模最大的重型机器厂—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第一重型机器厂)。
1956年1月,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中,23户私营企业(机械铁工厂19户,翻砂厂4户)实行公私合营,成立齐齐哈尔春光机械厂(齐齐哈尔液压件厂)。从此,齐齐哈尔由过去的消费城市转变为以机械工业为龙头的工业城市。1960年6月,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全面竣工投产,年产重型机器产品15401吨。从此,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机械设备的历史。1962年6月20日,周恩来总理来厂视察时,将该厂誉为“国宝”。
至1965年,齐齐哈尔机械工业已能生产铁路车辆、冶炼设备、矿山设备、金属切削机床、自动锻压机械、农业机械、牧业机械、通用件、变压器、电线制造等10个门类的产品。年产铁路货车1186辆、铁路起重机41台、重型机械14268吨、金属切削机床1179台、自动锻压机械59台、五铧犁3303台、七铧犁630台、机引犁3483台、机引中耕机1061台、除草机106l台、开沟筑埂器200台、牧业机械17296件、拖车153辆,齿轮38900件、链条17738米、锯链6000条、锯板4190块、收割机刀片76541片,变压器455台/27344千伏安、互感器691台、橡皮线3692公里、铝绞线31吨。工业总产值21779.2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机械工业受到冲击,广大职工坚持“抓革命、促生产”。至1976年,又增加锅炉、汽车、林业机械等门类,完成工业总产值36433.1万元,比1965年增长67.3%,创利润2894.57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机械工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经过企业整顿和改革,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浮动工资制、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广泛应用价值工程、目标管理等现代化手段,企业的管理效能得到提高。生产和经营从以计划经济为主,逐步朝着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方向发展,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至1985年,机械工业职工总数5814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845人,占职工总数的8.3%。年产铁路货车6855辆、铁路起重机48台;重型机械24042吨;金属切削机床(含超重型车床和镗铣床)2420台、自动锻压机械(含超重型锻压机械)361台;拖拉机7669台、农用运输车70辆、拖车1075辆、汽车半挂车127辆、金属粮仓32座、牧业机械13l台;客车(汽车)207辆、特种载重自卸汽车2辆;锅炉585台/929.4蒸吨;链条109549米、锯链34303条、锯板15665块、收割机刀片1160200片、齿轮634900件;齿轮泵13946只、分配器7861只、液压油缸5705只、高压胶管总成27491只;变压器1022台/303587千伏安,互感器14060台;铝绞线820吨、铜芯铝绞线959吨。完成工业总产值70424万元,比1976年增长93.3%;获利润4463.38万元,比1976年增长54.2%。
齐齐哈尔的机械工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关怀。1952~1985年间,先后有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董必武、陈云、彭德怀、胡耀邦、李鹏、陆定一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到第一重型机器厂、齐齐哈尔第一、二机床厂、齐齐哈尔车辆工厂等视察指导工作。在这些工厂的职工队伍中,涌现出许多先进班组和先进人物。其中有:全国机械工业的排头兵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的马恒昌小组,全国铁路工业的排头兵齐齐哈尔车辆工厂的孙恒玉小组,全国农机工业的先进班组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制造厂的邢守元小组及一大批出席国家、省市的劳动模范。马恒昌在1950年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上,代表东北地区的劳模向毛泽东主席敬酒。此后,曾13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齐齐哈尔的机械工业自1949年至1985年,为国家的机械、铁路、发电、,台金、矿山、航空、航天、兵器、能源等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现代化设备,许多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有52种产品分别获得省以上优质产品奖、科技成果奖、国家银牌和金牌奖。齐齐哈尔车辆工厂制造的铁路货车,占国内拥有量的1/3,铁路起重机占国内拥有量的90%;第一重型机器厂、齐齐哈尔第一、二机床厂生产的重型机器、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械、通用件等产品,远销世界六大洲4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苏联、意大利、德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和美国等工业发达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