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农业机械制造业

第四节 农业机械制造业


  1948年,私营企业龙兴制作所开始生产农机具,时有职工65人,机床11台。1949年,企业更名为黑龙江铁工厂,主要生产打稻机、玉米脱粒机等产品。职工增至110人。
  1951年,省政府投资287.6万元,扩大产品生产,工厂移址到新立街99号,建厂房13650平方米,建成铸钢、锻压、机加等3个车间。1952年,有职工1158人,设备85台,产品仍以农机具为主,完成产值113万元,利润19万元。同年,邢守元小组出席省、市劳模大会,荣获特等劳动模范小组称号。
  1950~1953年,企业两次更名,1953年,定为黑龙江省机械厂,隶属省建设厅。1954年,产品由畜力农具向生产机引农具发展,开始试制圆盘耙、中耕机等。1975年,机引农具试制成功,畜力农具停止生产。1958年“大跃进”时期,年产农机具432台。1958年11月,改厂名为黑龙江通用机械厂,移交给省农业机械厅领导。
  1960年,工厂改称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制造厂,产品仍为机引农具。1961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年亏损71万元。1963~1965年,生产开沟筑埂器、捆草机。改进重型五铧犁设计方案并投入生产,比牵引犁节约钢材50%,工效提高了2倍,节电5103度,3年盈利512万元。
  1966~1969年,生产机引犁6436台。1966年盈利87万元,其余3年生产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亏损262万元。1969年始,企业归属市机械冶金局。1970~1973年,逐渐恢复生产。1971年,开始生产援外产品及配件。是年,生产液压五铧犁2台,液压四铧犁18台,牵引五铧犁9台,五铧犁配件1017件,销往越南和阿尔巴尼亚。1974~1976年,由于受“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影响,生产再次出现滑坡。1971~1976年,企业亏损342.9万元。此期间,ILD—435重型悬挂四铧犁、ILD335三铧犁、耕耙犁齿轮传动部分,获1975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7~1979年,彻底扭转了亏损局面。1977年盈利9万元。1978年,国家投资206.4万元,建车间3000平方米,对铸造、抛丸自动线、除尘设备及车床进行更新改造。工程师邢守元被国家一机部命名为学大庆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机引五铧犁被评为地方“名牌产品”,一机部命名“质量信得过”产品。1979年,因电力不足、原材料短缺和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亏损21万元。9月,L一5—35重型五铧犁获国家银质奖。
  1980~1981年,生产机引犁7289台,盈利10.5万元。3W一650喷雾机获省科技三等奖,一机部科技成果四等奖。1982年,增加新产品犁5—35一l液压开荒五铧犁,无臂三铧犁,犁4—35—l液压四铧犁等。1982年,3W—650喷雾机和悬挂四铧犁,被评为一机部一等品。ILH—335重型悬挂开荒三犁铧,获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但由于对市场预测不准,资金紧张,产品销路不畅等原因,亏损109万元。1983年,生产黑农—12马力拖拉机1000台,机引犁1000台,配件15万件,机引农具停产。因历史陈欠过多、产品产量较低等原因,年亏损270万元。1984年,企业开始生产动力机械,产12马力拖拉机6062台,盈利58万元。
  1985年,农业机械制造厂区占地717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030.5万元,净值1411.2万元,主要设备245台;有职工241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66人,年产12、16马力拖拉机7669台,完成产值3001万元,利润78万元。产品主要销往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少量销往内蒙古、新疆等自治区。

  1949~1985年齐齐哈尔市农业机械制造业经济指标择年统计表
                          单位:万元、元






  1952~1985年齐齐哈尔市农业机械制造业主要产品、产量择年统计表
                          单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