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火力发电业 发电 光绪三十四年(1908),始建黑龙江卜奎电灯厂(厂址永安里南侧),安装两台20千瓦直流发电机。宣统元年(1909),投产发电。宣统三年(1911),新增1台15千瓦直流发电机,装机总容量55千瓦。
1912年,卜奎电灯厂改为官商合办的黑龙江广信电灯厂。1919年,新增两台美国产150千瓦蒸汽交流发电机。1924年,新增1台德国116千瓦交流发电机,装机总容量416千瓦,原有的直流发电机转卖、报废。1927年,新增两台德国产640千瓦交流发电机,装机总容量达1696千瓦。1929年,开放常电(24小时供电)。
1932年,伪满中央银行以入股为名,占有和剥夺了广信电灯厂全部资产和生产经营权,改名为齐齐哈尔发电厂。翌年11月,成立满洲电业株式会社齐齐哈尔支店,实行电业统治,改发电厂为齐齐哈尔发电所。1935年,新增1台日本产2800千瓦交流透平发电机。翌年12月,由于超负荷作业,1号锅炉爆炸,死7人,伤24人,仅存1台2800千瓦的发电机组。1937年,易地重建发电所,新增1台日本产2800千瓦交流透平发电机。1942年,又新增1台2800千瓦交流透平发电机,装机总容量达8400千瓦。
1945年8月16日,电厂遭日军飞机轰炸。张金财、秦凤祥、林继武、秦少刚等,组织工人积极抢修和护厂维持发电。
齐齐哈尔解放后,电力工业进入恢复生产和建设的新时期。邹福和、程自信、隋振祥等工人修旧利废,解决了当时配电变压器等设备十分紧缺的困难。1948年,程自信以东北区劳动模范代表身份出席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同年,齐齐哈尔发电厂装机总容量8400千瓦,发电量1549万度,共电量1541万度。1952年,新增5000千瓦汽轮发电机和2800千瓦交流透平发电机各l台,装机总容量增加到16200千瓦,发电量达4388万度,供电量达4000万度。
1955年8月至1960年9月,富拉尔基发电厂(富拉尔基热电厂)相继安装苏联产BⅡT—2.5—3型、T2—25—2型、T—25—5型汽轮发电机各2台投产发电,装机总容量达16.62万千瓦。1964年,发电68155万度,供电59169万度。同年,齐齐哈尔发电厂停机。
1982年2月和1984年9月,富拉尔基发电总厂3台20万千瓦单元控制汽轮发电机分别投产发电,装机总容量75万千瓦。1985年,发电415182万度,供电373530万度。同年,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扩建工程开工。
1948~1985年齐齐哈尔市火力发电业发电量一览表
送电 宣统元年(1909),黑龙江卜奎电灯厂对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实行统一管理。送电线路约2公里,有木杆180余根。
1929年,建齐齐哈尔至昂昂溪28公里11千伏送电线路。1938年,1l千伏升压22千伏,终点延至龙江县(齐朱线),送电线路长86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改造旧线路、建设新线路。至1985年,共有50条送电线路,总长1450.96公里。有混凝土电杆7034根,并架电杆121根,铁塔764基,并架铁塔150基,送电能力143179兆瓦—公里。其中,35千伏送电线路36条,长751.14公里,混凝土电杆4841根,铁塔178基,并架铁塔92基,送电能力8414兆瓦一公里;110千伏送电线路9条,长398.07公里,混凝土电杆1692根,铁塔276基,并架铁塔13基,送电能力27205兆瓦一公里;220千伏送电线路5条,长301.75公里,混凝土电杆501根,并架电杆121根,铁塔310基,并架铁塔45基,送电能力107560兆瓦—公里。
1959~1985年齐齐哈尔市35千伏送电线路择年统计表
1959~1985年齐齐哈尔市110千伏送电线路择年统计表
1979、1985年齐齐哈尔市220千伏送电线路一览表
变电 1929年,齐齐哈尔有2个ll千伏升降压站,7台主变压器,总容量850千伏安。1945年,有4个22千伏升、降压站,12台主变压器,总容量4800千伏安(11千伏升、降压站废止)。新中国成立后,全部改造升压为35千伏。
35千伏变电所(塔) 1953年,龙江变电所和商埠路变电所将22千伏改造升压至35千伏。同年,榆树屯变电所改造升压到35千伏。至1975年,合并为13个35千伏的变电所(塔),主变压器总容量增加到98680千伏安。
1985年,35千伏变电所(塔)发展到28个(其中变电塔ll基),有主变压器31台,总容量增至192850千伏安。
1985年齐齐哈尔市35千伏变电所(塔)设置一览表
110千伏变电所 1958年,始建110千伏铁东变电所,有1台容量31500千伏安主变压器。1960年,增加1台31500千伏安主变压器。1984年,将其中l台主变压器更换为50000千伏安,总容量增至81500千伏安。
1985年,已有5个110千伏变电所,7台主变压器,总容量增至253500千伏安。
1985年齐齐哈尔市110千伏变电所设置一览表
220千伏变电所 1977年,始建220千伏齐一次变电所,有1台主变压器,容量120000千伏安。1982年,增加1台120000千伏安主变压器,总容量240000千伏安。至1985年,有2个220千伏变电所,3台主变压器,总容量330000千伏安。
1985年齐齐哈尔市220千伏变电所设置一览表
配电 1931年,齐齐哈尔有配电线路22公里,木电柱1517根,配电变压器47台,容量1170千伏安。1942年,有配电线路9条,总长344公里,木电杆867l根,配电变压器814台,容量8783千伏安。
1949年,配电线路增加到12条,总长105.8公里。
1985年,配电线路经过改造和建设发展到89条,总长1613公里,配电变压器2619台,容量243314.5千伏安。其中,10千伏配电线路65条,长l076.82公里;6千伏配电线路24条,长536.18公里,分布在6个供电局。
1949-1985年齐齐哈尔市配电线路及设备分布状况择年统计表
用电 1913年,齐齐哈尔有电灯用户218户,电灯2962盏,容量39.04千瓦。路灯96盏,容量8.28千瓦。1919年,粮油等加工行业开始使用电力。1929年,供电至昂昂溪。1942年,供电至富拉尔基区、榆树屯和龙江县等地。1948年,用电量154l万度,其中工业用电166万度,占用电总量的10.77%。
新中国成立后,用电量急剧增长,1959年,用电量增加到48538万度。其中,工业用电45596万度,占用电量总数的93.9%;农业用电160万度;交通用电288万度;市政和生活用电2494万度。
1962年7月,齐齐哈尔电业局对大庆油田供电。1967年,大庆油田用电量36139万度,占齐富安电网用电总量的35.3%。齐齐哈尔用电量55794万度,占用电总量的64.7%,其中工业用电45338万度;农业用电5240万度;交通用电78l万度;市政和生活用电4435万度。
1975年,齐齐哈尔电业局用电量达257133万度。其中,大庆油田用电116834万度,占用电总量的45.4%。为保大庆油田,齐齐哈尔电业局以22.1万千瓦的电力(占供电最大电力38.6万千瓦的57.25%)供给大庆,造成齐齐哈尔严重缺电。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两班或三班作业,并采取分行业限电拉闸的措施。为缓解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始建富拉尔基第二发电厂。同年,除大庆油田用电外,齐齐哈尔供电区用电140299万度,其中工业用电87992万度,占62.7%;农业用电33979万度,占24.2%;交通用电9745万度;市政和生活用电8583万度。
1976年9月,齐齐哈尔电业局不再向大庆油田供电,但由于龙凤热电厂、新华发电厂划归大庆电业局,齐齐哈尔市缺电现象并未缓解。
1985年,齐齐哈尔供电区可供电力27.2万千瓦,实际需要电力32万千瓦,缺口4.8万千瓦,占需求量的15%。年用电总量176301万度。其中,工业用电125955万度,占用电总量的71.4%;农业用电20593万度,占用电总量的11.7%(100%的乡全部通电,98%的村通电,94.4%的自然屯通电);交通用电5033万度,占用电总量的2.9%;市政和生活用电24720万度,占用电总量的14%。
1949~1985年齐齐哈尔市供电区用电分类一览表
单位:万度
技术革新 1958年,热电厂对苏联产汽轮机和锅炉进行改造。汽轮机由单台电力25000千瓦提高到34000千瓦;锅炉产气量由170吨/时,提高到190吨/时。翌年,热电厂试制成功汽轮机快速起动装置,使起动时间由7小时缩短到1小时38分。
1984年,富拉尔基发电总厂参与并完成了省电力工业局下达的5项攻关项目:解决1号锅炉气温偏高的问题,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完成了1号发电机轴系振动的攻关项目和1号发电机TF—900自动组合仪表装置投入的攻关项目,均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攻克了炉内吊盘及前屏过热器吊挂架台,消除表用分频过电压和1、2号锅炉连续排污系统、排汽回收系统设计等项目,均获省局科技成果三等奖。翌年,发电总厂又完成6项攻关,即输煤系统、制粉系统、热电厂6号锅炉改烧煤、热电厂2号锅炉加装稳燃器等4项攻关项目,获省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卸冻煤和煤质问题两项攻关项目,获省局科技成果三等奖。
经济效益 1957年,富拉尔基热电厂开始进行省煤节电工作,电力成本逐年下降。1957~1963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国高压电力的先进水平。1965年,电力成本由1955年的65.03元/1000度,下降到21.27元/1000度,是建厂后成本最低的一年。
齐齐哈尔电业局除1955~1957年因热电厂归齐局领导,经济上统一核算,发电成本高造成亏损外,年年盈利。1965年,销售收入3996.7万元,实现利税3565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被破坏,生产秩序混乱。1966年,根据国家政策,改燃煤为掺燃油发电,成本上升。1974年,电力成本上升到34.05元/1000度。供电企业由于售电量逐年增长,仍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1976年,售电量225153万度,销售收入10717.5万元,实现利税10076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电企业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过渡,确立了“安全、经济、满发、多供”的生产方针和“优质、高效、低耗、节约”的基本建设方针,生产和工作秩序得到恢复和加强。1979年,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制和劳动工时定额考核计分奖励的办法。设备完好率由75%提高到87.5%,1983年达到100%。完成由烧油改烧煤的工程,年节油10万吨。
1985年,发电总厂完成工业总产值28260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3940元。由于国家对燃煤价格和运输价格上调,发电成本上升到82.71元/1000度。
1976年9月大庆电业局成立后,齐齐哈尔电业局供电范围缩小,售电量大幅度下降。1977年售电量108480万度,销售收入5813.9万元,利税总额5259.5万元。1985年,售电量176301万度,销售收入10852.1万元,利税总额9648.8万元。
1955~1985年齐齐哈尔市发电企业经济指标一览表
单位:万元、元
1950~1985年齐齐哈尔市供电企业经济指标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