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橡胶制品业

第六节 橡胶制品业


  1955年6月,在建北路2号和富拉尔基兴隆大街,成立两个橡胶修补合作社,有社员134人。主要生产劳动保护手套、胶圈等小型橡胶制品。
  1958年,齐齐哈尔服装厂转产橡胶制品,改称齐齐哈尔橡胶厂。6月,两个橡胶修补合作社分别改称齐齐哈尔市第一橡胶厂(齐齐哈尔建设橡胶厂)、第二橡胶厂(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橡胶厂)。3户橡胶制品企业主要生产手推车外胎、农田鞋等。年产值558万元,利税121.7万元。1960年,增加自行车外胎等产品。
  196l~1963年,经济调整时期,市场橡胶制品需求量减少,胶管、小型车胎大幅度压缩,传动带、三角带停产。
  1966年,传动带、三角带恢复生产,并增加棉编管、钢编管、劳动鞋、解放鞋等产品。1967~1976年,先后增加齐齐哈尔市新华橡胶厂、齐齐哈尔市第二橡胶厂、齐齐哈尔市第三、四橡胶厂,新投产7个品种。同时,企业向专业化、产品向系列化的方向发展。基本形成胶管、再生胶、车胎、胶鞋、杂品等5个系列。1976年,共生产15个品种。
  1980~1984年,先后有钢编管、绝缘胶布、三角带、吸引管、夹布管、特种管、泥浆活塞、夹布密封圈、环形带、自行车外胎等10个品种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个品种被评为国家化工部优质产品;12个项目获省、市级全面质量管理成果奖。
  1985年,有橡胶制品企业7户,完成工业总产值4738.7万元,利税559.6万元。职工552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5人。生产5大类14小类,77种橡胶制品。产品销往大庆、哈尔滨、黑河、大兴安岭地区及内蒙古、辽宁、吉林、山东等11个省、市、自治区。齐齐哈尔生产的胶管、再生胶产量分别占全省橡胶制品总产量的77%和67%。
  产品生产 1955年6月开始,两户橡胶修补合作社由修胎、补胎,逐步发展到生产劳动保护手套、胶圈、胶碗、水箱、鞋底、鞋跟、自行车脚蹬皮、自行车手把套等小型橡胶制品。1958年,齐齐哈尔橡胶厂试制并投产手推车外胎,年设计能力20万套。6月,齐齐哈尔市第二橡胶厂农田鞋投产,年设计能力140万双。8月,齐齐哈尔橡胶厂的吸引管投产。同时,齐齐哈尔市第一橡胶厂密封圈投产。当年生产手推车外胎9.9万套,胶管16.1万英寸米,胶鞋14.4万双,橡胶杂品0.7吨。1959年4月,运输带、夹布胶管投产。至此,橡胶制品已有胶管、胶带、胶鞋、杂品等4大类。1960年,自行车外胎、传动带、三角带相继投产,年设计产量分别为20万套、20万米、400万A米。当年生产胶管108.6万英寸米,微型胎13.7万套,三角带8.3万A米,胶鞋47万双,杂品3.1吨。齐齐哈尔橡胶厂生产人力车内外胎、三角带、运输带、吸引管、夹布管等7个品种。
  1961~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大幅度压缩胶管、微型胎的产量,传动带、三角带停产。
  1966年,夹布管投产,年设计能力20万英寸米。钢编管、棉编管相继投产,新开发的棉胶鞋、劳动鞋等产品部分投产。当年生产胶管206.2万英寸米,三角带0.43万A米,胶鞋70.1万双,杂品102吨。1967~1976年,新投产7个品种,主要有再生胶、特种胶管、环形带、胶辊、泥浆活塞、电瓶壳、电瓶隔板等。同时,逐步调整产品结构,产品形成五大系列:齐齐哈尔橡胶厂以生产胶管为主,其产品产量占省内同类产品的77%,是黑龙江省最大的胶管生产厂家。吸引胶管、夹布胶管、棉编管、特种管先后被省和国家化工部评为优质产品;齐齐哈尔市第二橡胶厂以生产再生胶为主;齐齐哈尔市新华胶橡厂、齐齐哈尔市第三橡胶厂以生产三角带、自行车内外胎、人力车内外胎为主;齐齐哈尔市建设橡胶厂以生产胶鞋为主;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橡胶厂以生产各种杂品为主。1976年,橡胶制品共有15个品种。
  1985年,产品发展到5个大类,14小类,77个品种。再生胶类,油法、水油法2种;胶管类有5小类47个品种;车胎类有7小类12种;胶鞋类有4种;杂品类有12种。年生产胶管248万英寸米,微型胎36万套,运输带18.5万平方米,传动带6.1万平方米,三角带359.6万A米,胶鞋147.9万双,杂品187.4吨,再生胶3084吨。

  1958~1985年齐齐哈尔市橡胶制品业产品、产量一览表






  技术改造 1959~1978年,投入62万元,改造炼胶车间、杂品车间等4个项目。建厂房2073.5平方米,使胶辊、运输带生产能力分别达到400万英寸米和124万平方米。
  1960~1963年,投入92万元,改造棉鞋车间、制帮车间等3个项目。棉鞋、制帮车间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750万双和800万双。
  1966、1967年两次投入357万元,建成年产1500吨油法再生胶和年产3000吨能力的水法再生胶两条生产线,结束了橡胶制品业没有原料工业的历史。
  1968~1982年,投入611万元,改造棉编胶管、钢编胶管、夹布胶管、密炼机等6个项目。新建厂房6118平方米,新增设备47台(套)。其中,140立升低转数密炼机和D450压延机精度高、耗能低,是80年代先进设备,可生产近千个规格的橡胶制品。
  1979~1983年,先后投入168万元,为年产100万套自行车内外胎,改造硫化车间、炼胶车间、锅炉车间等5个项目。建厂房3364平方米,新增设备2套。
  经济效益 1958年,齐齐哈尔橡胶厂经过市场调查后首先投产手推车胎和吸引管。同时,齐齐哈尔市第一橡胶厂的农田鞋、齐齐哈尔市第二橡胶厂的密封圈等产品相继批量生产。当年完成年值558万元,实现利税121.7万元,人均创利税1479元。
  1960年,开发自行车胎,扩大三角带生产能力,按市场需求大幅度增加胶管、胶鞋和杂品生产,产量分别比1958年提高5.7倍、2.26倍和3.4倍。成本、费用降低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当年完成产值1622.1万元,获利558.7万元,人均创利税2346元。
  1963年,胶管和微型车胎产量下降,只有胶鞋产量比1960年提高1倍,造成产值、利税大幅度下降。完成总产值530.6万元,实现利税121万元,分别是1960年的32.7%和21.66%。
  1970年,三角带、传动带等产品恢复生产,胶管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种系列化方向发展,棉编管、钢编管、特种管相继批量生产,劳动鞋、解放鞋、再生胶等产量逐步增长。完成产值3407.6万元,利税926.3万元,分别比1963年提高5.6和6.6倍。
  1985年,橡胶制品企业增多,同行业之间竞争激烈,迫使胶管、杂品产量大幅度下降,又因职工人数增加,造成经济效益下降。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788.7万元,比1970年提高40.5%,利税559.4万元比1970年下降40%。

  1958~1985年齐齐哈尔市橡胶制品业经济指标择年统计表
                         单位:万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