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电子产品制造业

第一节 电子产品制造业


  1958年,市公安局成立锗点接触二级管实验小组。翌年,与齐铁公安处部分人员组建齐齐哈尔市红卫电子管厂。至1964年,企业先后改名为“609”厂、市工业技术研究所、国营齐齐哈尔北方无线电厂。1965年,市电器生产修配合作社改称市电子仪器厂。1966年,市仪表电讯工业公司成立。翌年,将北方无线电厂划分为北方无线电一厂和二厂。1969年,富拉尔基红卫机电厂转为集体企业,更名为富拉尔基电子仪器厂。年底,两个国营企业和两个集体企业有职工490人。国家四机部决定无线电一厂为全国22个生产半导体器件的定点企业之一。
  70年代,市直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大办“电子一角”,经调整,保留无线电四厂、五厂、六厂、七厂(市第一制砖厂办)、八厂、十厂、市光电设备厂、富拉尔基无线电仪器厂(全民所有制)、富拉尔基电子仪器厂。
  80年代,国外民用电子产品涌入国内市场,使地方电子产品行业规模继续缩小,无线电六厂并入无线电一厂后改称电子乐器厂。无线电七厂、八厂、富拉尔基无线电仪器厂关停转向。只有无线电二厂和富拉尔基电子仪器厂被列为国家四机部计算机外部设备专业生产厂。1985年底,市电子仪表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业9个(全民所有制6个,集体所有制3个),职工3018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9人。
  齐齐哈尔电子工业,累计生产主要品种近70个系列200个型号。北方无线电一厂生产的半导体器件,成功地应用在国家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回收式卫星、运载火箭、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试验通讯卫星上,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嘉奖和表彰。北方无线电二厂研制成功的鱼雷内测磁带记录仪、成功地用于中国海军鱼雷的发射。齐齐哈尔无线电五厂研制成功的电子综合酒类陈酿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国家发明专权利。
  产品制造 齐齐哈尔电子产品有半导体器件、无线电元件、无线电整机及其他产品4类。
  半导体器件 1958年10月,市公安局陈兆玉、郭福坤、孙贵文3人组成锗点接触二极管实验小组。1960年研制成功,未形成生产能力。1964年,北方无线电厂成立后,开始小批量生产2AP系列锗高频整流检波二极管,年产1700支,获东北经济区科研成果二等奖。1965年,产品纳入国家计划,经过技术改造,年产量达5万支。1970年,北方无线电一厂试制成功了3AK7—9锗开关三级管、3DG6—8硅小功率晶体管、SKl—5和DKl—5硅二极开关管等新产品。该厂接受省国防工办和省电子局联合下发的“70ll”军工任务,为国家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提供了3AG、3AD、3Ax、3从等4个型号的晶体管。1975年,无线电一厂按照国家二机部、四机部、七机部和国防科工委要求,研制高稳定、高寿命、高可靠晶体管。成功试制了T3AG32G、T3AG46-50G、G3AK7-9、G3AKll-15、G3AK20、G3AG801-802、G3AK321Ⅱ等7个型号的锗高可靠晶体管。产品由“J级”提高到“G级”。成为专料、专批、专人、专机、专筛、专卡、专检的“七专”产品。其中G3AK7-9锗高频开关小功率三极管,获省科学大会奖、四机部优质产品奖、国防工办和四机部完成“七专”任务奖。G3AG801-802锗高频小功率三极管获国防工办、四机部完成“七专”任务奖,黑龙江省优质产品奖。继而又研制成功G3DG6、G3DG401-409、G3DGl30、G3DGl00—102、G3DK2、G3DK8、G3DK7F等7个型号的硅高频小功率三极管等新产品。其中G3DGl00—102被评为省、部优质产品,荣获国防科工委、四机部完成“七专”任务奖。
  1985年,无线电一厂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RSC-1型湿度传感器,填补了国内空白,取代了国家从美国和芬兰进口的同类产品。累计研制成功半导体器件主要产品31个系列81个型号,年产226.6万支。
  无线电元件 1966年10月,无线电四厂移植成功北京“798”厂CCl、CT1型圆片瓷介电容器。1971年,又仿制成功高频瓷件产品。同年,无线电十厂试制BW型低压并联电容器,1973年试制成功。7月,该厂试制成功RWS型电热电容器。1980年,无线电四厂试制成功CCXW型绕线微调瓷介电容器,继而试制成功动片微调瓷介电容器。同年,无线电十厂根据丹东探伤机厂的需求,试制成功了cH91型高压圆筒复合介质电容器。至1985年,共研制成功无线电元件主要产品6个系列10个型号,年产97.9万件。
  无线电整机 1969年9月,北方无线电二厂接受国防科委、空军司令部、四机部交付的CJl4型磁带记录仪计算机外部设备的研制任务,1971年研制成功。1974年,该厂接受四机部HC-1型盒式和ZDC-1型匣式磁带记录仪的研制任务。1976年6月,HC-1型盒式磁带记录仪研制成功。经省电子局鉴定,各项指标符合设计标准,定型投产。1978年,该厂对CJ-14型磁带记录仪进行改进,研制成功了CJ-16型新型磁带记录仪。1979年,ZDC-1型匣式磁带记录仪研成功。9月,省电子局鉴定认为:设计独特,性能稳定,工艺先进,体积小功能全,填补了国内空白。四机部决定,该厂为国家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定点生产厂家。
  1975年1月,北方无线电二厂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签订“238”工程合同,研制CJD-8型鱼雷内测磁带记录仪,1979年研制成功。1980年8月至1981年5月,协议双方对该产品进行常温条件下的有关项目验收,除重量超过0.7公斤外,其它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要求,验收合格。7月,省电子例行试验站又对该设备进行高温、低温、冲击、振动、离心等5项试验,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技术指标合格,交部队使用。1982年,该产品获四机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1975年,富拉尔基电子仪器厂接受四机部试制CYD-160-6A型、CYD-160-6B型宽行打印机的任务,1976年试制成功。1977年5月,经市电子仪表工业局鉴定合格,投入生产。1979年,该厂研制CYD8O-7型宽行打印机和CYDl20-3型宽行打印机,1980年研制成功。CYD80-7型宽行打印机具有体积小,逻辑电路简单,功能齐全,电源种类少,维修方便,打印速度快,成行性好,噪音低等特点。1981年8月CYDl20—3型宽行打印机,通过省电子局鉴定。1982年,富拉尔基电子仪器厂被国家四机部列为生产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的专业厂家。与北京工业大学联合研制CYD-132型激光打印机,1983年9月研制成功,又研制成功CYD-132A型激光打印机,填补了国内空白。12月20日,经过四机部设计定型鉴定。1985年获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其他产品 1965年8月,北方无线电厂试制成功脉冲测厚仪,获东北经济区科研成果二等奖。1969年,富拉尔基电子仪器厂试制成功干扰场强测试仪。1970年,市电子仪器厂试制成功GPl00-C3型、GP60-CR-13型高频感应加热设备。1975年,试制成功GPl00-C-3型、GP200-C-1型高频感应加热设备,行销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1971年,无线电二厂试制成功15W单边带全频道军用背负电台。1972年,该厂开始研制电子、冶炼行业急需的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和可控硅中频电炉,至1973年,先后试制成功GPl型、GP8-SI型、GPl0-3型、GP30-CRI型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及KGPSl00-1型、KGPS250-1型可控硅中频电炉。1973年5月,无线电五厂试制成功KZI-D-1型、KZT-D-Ⅱ型、KZT-D-Ⅲ型、KZT-D-Ⅳ型可控硅调速装置。1974年6月,又研制成功电子综合酒类陈酿设备样机,1975年经改进定型为DZC-1型的电子综合酒类陈酿设备,该产品具有对新酒去暴、排杂、增香、提高酒质的作用。适用于普通白酒、优质酒、果酒等。新酒经该设备8~10分钟的处理,可达到相当于一年自然贮存的陈酿效果。1976年通过市电子仪表工业局鉴定,1979年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1年获四机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4年10月,在原设备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进,研制成功DZc-Ⅱ型电子综合酒类陈酿设备,1985年11月19日,获国家“85104890”号发明专利权。销往2l省、市、自治区58家酒厂。
  1974年,无线电一厂试制成功20吨塑料封装晶体管(塑封机)。1975年,无线电五厂研制成功DNK-1型电火花刻字机和KB-2B型心电示波器。1976年,富拉尔基无线电仪器厂试制QSH-3型三元素(硅、锰、磷)自动分析仪,1979年试制成功,1981年获四机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78年,无线电六厂研制成功FK2型、FK3型自动防空报警器,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四机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同年,无线电五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研制成功WTP-1型高稳调频电源设备,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二等奖。1979年,市电子仪器厂研制成功TQDl型书写投影机。1979年,富拉尔基电子仪器厂试制成功HFP-1型高频毫伏表。同年,无线电二厂试制成功便携式“丹顶鹤”牌收录机。1981年,无线电五厂试制成功JD-1-6OOA、JD-l-400A、JD-1-300A、JD-1-250A、JD-1-150A等5个型号的节电器。同年,无线电六厂研制成功JQ2型多音色电子琴,1982年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3年获国家优秀新产品“金龙”奖。1982年,无线电十厂与大庆设计院联合设计、试制成功CD系列6个型号的节电箱,该产品在大庆油田投入使用后,每口油井节电60度。同年,该厂还为辽河油田设计、制造了LYJ系列14个型号的节电箱。1982~1984年,该厂研究并制造BJ系列5个型号的功率因数自动补偿柜。1984年,研制成功的BJ5型功率因数自动补偿柜,获省科技成果四等奖。同期,无线电五厂也试制成功并投产BJ系列5个型号的功率因数补偿柜。同年,无线电四厂试制成功汽车强力点火节油器,获省优质产品奖,1985年获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1983年,无线电二厂同大庆采油三厂联合设计试制成功BS—2型便携式测气仪和JN—5A型自动控制节能装置,广泛应用于大庆油田。1984年,该厂试制成功6Q-A-180型干荷蓄电池,质量达部颁标准,年产1357台,全部出口苏联。1985年,该厂研制成功SF-10型同步感应数显表。8月,在国家数显协会召开的富拉尔重型机器厂数显推广现场会上安装试用,各项数据均符合技术要求。全国数显协会拟在该厂定点生产。

  1970~1985年齐齐哈尔市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品、产量一览表






  1964~1985年齐齐哈尔市电子产品获奖一览表






  技术改造 1965年7月,北方无线电厂为形成生产能力,由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投资40万元,建锗低频小功率晶体管半自动生产线,翌年建成,可年产3AX系列半导体器件120万支。1967年1月,国家投资100万元,对北方无线电一、二厂进行技术改造,一厂增设备22台(套),使企业成为国内22家生产半导体器件的骨干企业之一。二厂建成机械加工车间590平方米,购入各种金属切削、焊接、喷漆设备,形成了完整的机械加工体系。
  1970年,省科委拨款46万元,为无线电二厂研制15W单边带全频道军用背负电台解决频率合成增添专用设备。1971年3月,国家投资30万元,为无线电一厂建硅平面高频小功率晶体管生产线,1976年,该厂可年产半导体器件500万支。1984年,此生产线成为全国第一批得到生产许可证的硅平面管生产线。
  1974年,富拉尔基电子仪器厂自筹资金44万元,建生产厂房三层楼一栋,新增面积2875平方米。同年,国家投资lO万元,为无线电四厂改造电容器生产线,可年产电容器300万只。1976年,国家投资182.5万元,为无线电一厂建晶体管生产厂房,新增面积5485平方米。同年,市电子仪器厂自筹资金12.9万元,新建二层楼厂房792平方米。1978年,国家为无线电七厂投资90万元,自筹7万元,对钡恒磁钢生产线进行改造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项目完成后,钡恒磁钢的生产能力由年产1万件提高到60万件。1979年,国家为无线电二厂投资50万元,用于研制便携式丹顶鹤牌收录两用机的技术改造,新增装配面积555平方米,购置部分专用设备建成生产线。
  1981年,省电子局为无线电四厂投资10万元,用于拉线电容器生产的技术改造,使生产能力由年产20万件提高到50万件。1982年,省电子局拨给技术改造措施费10万元,用于生产动片微调瓷介电容器的技术改造,年产电容器达50万只。同年,省环保局通过电子局投资20万元,用于齐齐哈尔市电子工业无氰电镀的技术改造,市电子仪表工业局将该项目落实给无线电二厂,建550平方米无氰电镀车间,购置一套污水处理设备,解决了在电镀加工中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1983年6月,无线电一厂被国家电子工业部列为全国55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之一。同年,投资290万元,用于高频中、小功率开关晶体管车间及空调机的技术改造,年产半导体器件l000万支。1984年5月,富拉尔基电子仪器厂经省经委和中国进出口公司黑龙江分公司批准,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13台(套)可控硅调速装置。12月14日,无线电二厂与香港亚美(ACME)磁带有限公司签订空白盒式录音磁带(后部)生产线引进合同,引进设备26台(套)及附件一批,1985年9月全部到位,12月10日投入生产。同年10月,省科学技术开发中心,拨款13万元,用于无线电五厂DZC-ll型电子综合酒类陈酿设备的技术改造。
  经济效益 1964~1972年,电子产品由国家包销,产品处于畅销阶段。无线电一厂的半导体器件和富拉尔基电子仪器厂的高频炉都是适销对路的产品,供不应求。1972年,完成产值1070.5万元,利润36.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238元。
  1974~1979年,是电子工业的发展时期,虽然国家指令性计划逐年减少,由于各企业努力开发新产品,研制成功高可靠“七专”半导体晶体管、磁带记录仪、宽行打印机、电子琴、综合酒类陈酿设备等新产品。1975年,工业总产值1840.2万元,比1972年提高71.9%。利润56万元,比1972年提高53%。全员劳动生产率7185元,比1972年提高69.5%。
  1978年,是电子工业的鼎盛时期,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业总产值2836.4万元,是1972年的2.65倍,比1975年提高54%。获利103万元,是1972年的2.8倍,比1975年提高84%。全员劳动生产率8214元,是1972年的1.94倍,比1975年提高14.3%。
  80年代,国外民用电子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军用电子产品需求量下降。由于齐齐哈尔电子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现减产和亏损的局面。1982年,半导体器件由1981年的351.82万支,锐减为31.8万支。硅高频小功率、锗高频小功率、锗开关晶体管由22万支,锐减为3.6万支。高频炉、中频炉、宽行打印机、磁带记录仪等产品相继停产。1980~1983年,全行业连年亏损。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718万元,是1978年的25.3%,亏损84.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226元,相当于1978年的27%。
  198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21.9万元,利润10.2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利润-10.2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利润20.4万元。

  1970~1985年齐齐哈尔市电子产品制造业经济指标一览表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