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第十章 纺织工业
章下序
1946年,齐齐哈尔有黑龙江利民纺织厂等4个公营企业和西满军区四师办的棉纺厂。1948年,5个厂合并后仍称黑龙江利民纺织厂,生产白市布供给部队。同年5月,黑龙江嫩江纺织厂从嫩江县迁至齐齐哈尔;还有4l户私营小针织品厂先后开业,生产毛衣、毛巾、毛袜、鞋带等产品。
1951年,利民纺织厂并入嫩江纺织厂。5月,有龙华、工成等13户私人合资的小棉纺厂开业,生产棉纱、棉布。同年,省投资建黑龙江染整厂、黑龙江针织厂。1952年,两厂合并为黑龙江染整厂。产品有高、低档绒衣、改良绒裤、印染布等。1954年,黑龙江嫩江纺织厂、针织染整厂划归市地方工业局管理。翌年,两厂更名为齐齐哈尔纺织厂、齐齐哈尔针织厂。产品有16支、20支纱,16支、70支平布,针织内衣,印染布等。1960~1964年,因自然灾害造成棉花减产,使纺织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年产值徘徊在500万元左右。同时,因企业规模小,行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文化大革命”期间,纺织业受到冲击、破坏。1967年,齐齐哈尔纺织厂仅完成产值309万元。同年,年产50000枚纱锭能力的富拉尔基纺织厂建成投产,但经济效益仍不高。1976年,全行业完成产值3358.4万元,亏损59.7万元。
1980~1985年,累计投资7769.45万元,使纺织工业扩建厂房、更新设备,提高了生产能力,达到年产纱锭112400枚,棉布4000万米,经编织物500万米,毛呢80万米,人造毛皮100万米。1981年,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利税达2572万元。
1985年,有齐齐哈尔纺织厂、富拉尔基纺织厂、齐齐哈尔针织厂、齐齐哈尔经编厂、齐齐哈尔毛纺厂、齐齐哈尔人造毛皮厂等6户国有企业。有齐齐哈尔市庆华针织厂、棉织厂、富拉尔基纱布厂等3户集体企业。拥有职工1657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43人。产品有lO支至60支棉纱、绲纺纱、线棉布、绲纺布、印花布、针织内衣、经编制品、弹力袜、弹力手套等500余个品种。其中,“松花江”牌线涤缝纫线、21支线棉纱,“白莲”牌35支棉涤翻领印花童衫、外毛雪花大衣呢、仿紫貂人造毛皮、“丹顶鹤”牌天鹅绒、童交织中统袜等26个品种获省(部)级优质产品称号。年产棉纱14150.68吨,棉布3171.63万米、针织内衣297.9万件,弹力袜134万双,弹力手套30万付,经编坯布146.7吨,毛呢54万米,人造毛皮43.9万米。完成产值17930万元,利润394.2万元,税金l468.5万元。产品销往国内14个省区,部分产品销往日本、西德、香港等11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