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造纸业

第一节 造纸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刘士忠在单家胡同创办兴隆泉纸坊,用手工方式生产呈文纸、毛头纸,年产3900匹。宣统二年(19lO),官商合资开办龙江府造纸有限公司。初办时,官、商双方各投入300股,资本银6000两。之后,官方增添700股,私方增添200股,累计资本银15000两。有造纸机6台,职工42人,生产二连、呈文、白官、毛边等4种纸,年值银3537两。
  1913年,万隆泉纸坊在启进胡同开业,资本金哈大洋1800元,职工20人,1915年,福隆泉纸坊在窖地街1号开业,资本金哈大洋2000元,年产呈文纸13500张。1917年,聚源和纸坊开业,资本金哈大洋6200元,生产窗户纸和呈文纸,日产7000张。1920年,福合源纸坊于周家胡同开业,资本金哈大洋1800元,主要生产糊窗户用的粗纸。
  1930年,李凤亭在邹家胡同4号开办福源长纸坊。1936年,李树梧开办洪源制纸工场,年产毛头纸28680张。1937年,龚柏林在窖地街7号开设龚泉纸坊,年产呈文纸1800匹。1948年,由工人集资2000元,在北大街纸坊胡同4号开办工友纸坊,生产毛头纸、黄纸等。
  1951年,私营兴华造纸厂在新立屯开业。同年,国家投资940万元在龙沙区长青路27号建齐齐哈尔造纸厂(以下简称齐纸)。1952年施工,1954年建成投产,建筑面积16478平方米,设计能力年产新闻纸6000吨。1956年,工友纸坊与兴华造纸厂合并,成立造纸生产合作社(以下简称造纸社),社址北大街。时有社员42人,日产毛头纸等粗纸150公斤。其余小户纸坊因技术装备落后,产品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均先后自行歇业。
  1957年,筹建江岸造纸厂,1958年建成投产。厂址龙沙区安顺路108号。设计能力为年产矿渣棉纸6800吨。1959年,改产油毡原纸,年产1899吨。1960年,江岸造纸厂产油毡原纸3966吨、黄板纸70吨。1963年,齐纸对1号圆网机进行改造,将双网双缸改成长网多缸。1965年,江岸造纸厂投资288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年产油毡原纸2390吨,黄板纸623吨。同年,造纸社的卫生纸投入生产,年产卫生纸50吨、包装纸12吨、呈文纸71吨。、1967年,齐纸的新闻纸年产量增长到21012吨,完成产值1538万元,实现利润255万元,税金150万元。造纸社新增一台卫生纸专用机,年产卫生纸199吨。1970年,齐纸自行设计、制造的4号1760型长网纸机投入生产。1971年,造纸社开始生产“蜻蜒”牌卫生纸,并向香港等地区出口。
  1972年,造纸社改为齐齐哈尔市卫生纸厂,厂址迁至建华区新江路中段,年产卫生纸144吨,其中出口100吨。1974年,卫生纸厂研制出医疗外科手术用纸。同年,齐纸新闻纸年产量增长到23858吨,完成产值1798万元,实现利润51万元,税金171万元。
  1975年,齐纸开始进行大规模扩建与改造,新建厂房181862平方米,增加两台3150纸机、2台1200玻璃纸机,新上化浆、机浆、给排水系统及备木车间、热电站等共63个技改项目,总投资达1.8亿元。同年,卫生纸年产量522吨。1977年,江岸造纸厂改建工程完工,新建厂房4000平方米,增添造纸设备21台。齐纸年产量29296吨,完成产值2237万元,实现利润152万元,税金199万元。1978年,卫生纸厂改称齐齐哈尔市光华造纸厂。
  1980年,齐纸年产量达到36118吨,完成产值2719万元,实现利润344万元,税金285万元。江岸造纸厂年产油毡原纸9147吨,完成产值659万元,实现利润42万元,税金63万元。光华造纸厂卫生纸年产量605吨,比1966年增长2.8倍。1981年,江岸造纸厂开发新产品皱纹卫生纸,年产120吨。1982年,齐纸产量40013吨,实现利润191万元,税金401万元。同年,江岸造纸厂的油毡原纸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光华造纸厂对纸机进行技术改造:使1092型纸机的车速由每小时74.2米提高到86.6米,787型纸机的车速由每小时69米提高到76.6米。1983年,齐纸开发新产品玻璃纸成功,设计能力为年产300吨。江岸造纸厂油毡原纸年产量首次突破万吨大关,达10566吨。光华造纸厂卫生纸年产量增到1314吨。1984年,齐纸的扩建与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新闻纸的年生产能力由2万余吨提高到5万余吨。



  
  1956~1985年齐齐哈尔市造纸业经济指标一览表
                     单位:万元





  
  1954~1985年齐齐哈尔市造纸厂产品、产量一览表
                     单位:吨






  1959~1985年齐齐哈尔市江岸、光华造纸厂产品、产量一览表
                     单位: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