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乡镇工业

第十七章 专记

第一节 乡镇工业


  齐齐哈尔乡镇工业是在社队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党全民大办工业”,一些社队在原有“四坊”(油坊、酒坊、粉坊、豆腐坊),“四铺”(铁匠铺、木匠铺、皮匠铺、成衣铺)和其他手工业的基础上,兴办农机具修造、制砖、粮食加工等50多户工业企业。产品有锄钩、锄板、镰刀、钐刀、车马挽具及红砖等,主要为农业生产和社员生活服务。当时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设备简陋,又因季节性生产没有管理经验,经济效益较低。
  1962年6月,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多数社队企业“关、停、并、转”。1964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农业机械化有所发展,出现兴办社队企业的热潮。至1966年初,共兴办农机修造、建材、服装加工等企业50余户。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队企业被视为“不务正业”而受到限制,多数关停。
  至1974年末,社队企业仅剩3户。1975年10月,《人民日报》以《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为题,报道河南省巩县四郊镇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进农业的调查,为社队企业正名。1977年1月,为加强对社队企业的领导,成立齐齐哈尔市区社工业管理处,先后又改称社队企业局、乡镇企业管理局。当年,社队企业工业总产值1600万元,主要产品有金钢砂、脱谷机、锄草机、粉碎机、变压器、水泵、暖气片、汽车配件、农具配件、骨胶、骨肥、硫酸亚铁等50余种。
  1978年,省革委会颁布《黑龙江省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80年末,齐齐哈尔社队企业发展到240户,从业人员9147人,占市郊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1%。工业总产值2700万元,总收入2363万元,向国家纳税82万元。1984年,乡镇企业冲破“三就四为”(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为大工业和出口服务)的束缚,实行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出现了集体、合作、联营及个体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同年,乡镇工业已有机械冶金、轻化、建材、食品加工4个行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272万元。大部分企业与国营大厂、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立联系,聘请技术管理人员42人,乡镇企业技术队伍达到100人,有2个企业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经过各种培训,使人员素质普遍提高。在百余种主要产品中,红砖、砂石、水泥制品、塑料、海绵、骨胶、淀粉等被评为省级名优产品。
  1978~1985年,乡镇工业总产值以每年平均递增13.3%的速度发展,累计向国家纳税1529万元。
  1985年,共有乡镇企业2152户,其中集体316户,民办1836户。从业人员17528人,总产值332l万元,上缴税金475万元,实现利润809万元。
  机械冶金 1958年5月,龙沙人民公社成立龙沙渔业队铆焊厂(龙沙造船厂),以修理渔船和农机具为主。
  60年代末,部分公社相继办起农机修造、铸造等工厂。1969年,碾子山区华安公社建农机修造厂,从业人员80人。梅里斯区共和公社建水暖器材厂,生产大60暖气片;富拉尔基区富国公社建农机修造厂,生产锄草机、铁链等小型农具。
  70年代末,为适应农业机械化普及的需要,市郊20个农村人民公社中有19家办起农机修造厂,除维修农用机械外,生产加工一些小型田间作业机械和其他工业产品。1980年,社办机械工业发展到25户,有职工1477人,完成产值460万元。主要企业有卧牛吐公社农机厂、铁锋农机厂、华安农机修造厂、华安永生农机具修配厂、哈拉公社农具厂、富国公社农机厂、瑞延农机厂、梅里斯农具厂、铁锋前进农具厂、华安东升大队烘炉、大民农机修造厂、大八旗大队农具厂、龙沙电焊条厂、共和农机厂、建华修配厂、龙沙三合农机修配厂、腰店农具厂、达呼店农具厂等20余户。主要产品有滚动轴承、手扶拖拉机、脱粒机、饲料粉碎机、机引犁、起重机、暖气片、制砖机、汽车配件等30余种。
  1985年,机械冶金工业发展到71户,有职工1586人,完成产值1225万元。富拉尔基富江铸管厂生产的2A—300—500型铸铁管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1978~1985年齐齐哈尔市乡镇机械冶金工业一览表
                      单位:万元、%



  建材 农业合作化以后,华安区的丰荣、吉新河等生产队始有社员开山采石,加工毛石、型石。近城区的一些社队也有社员挖采江砂售给建筑部门。1960年,位于富拉尔基油库北侧的长青公社几个生产队集资兴办砖窑,名为联合砖厂,年产红砖400万块。
  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砖、瓦、砂、石等建筑材料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促进了社队建材工业迅速发展。1979年,有社队砖厂21户、水泥厂1户、采石场2户、砂石场1户、预制件厂1户,职工总数达1648人。年产红砖7141万块、水泥1682吨、建筑用砂25.3立方米、河流石17300立方米、块石20.4万立方米、加工石8万立方米、预制件400立方米、石棉瓦2000片。
  至1985年末,乡镇建材企业发展到51户,从业人员5229人,完成产值5088万元,年产红砖25584万块、水泥4073吨、砂子42.6万立方米、块石24万立方米。建华乡光明二砖厂、黎明一砖厂、铁锋砖厂、铁锋向阳砖厂、长沟砖厂、大民砖厂,富拉尔基长青砖厂、后水砖厂、前进砖厂被评为省乡企系统行业优胜企业。碾子山区的丰荣、曙光、吉新河采石场,昂昂溪区的红星砂场生产的块石、碎石、河流石、型石、工程砂分别销往大庆、林源、大雁和哈尔滨等地。

  1979~1985年齐齐哈尔市乡镇建材工业产品、产量一览表






  食品加工 1971年,铁锋区铁锋公社在原队办油厂的基础上建立公社制油厂。有职工58人,固定资产70万元。
  80年代初,食品加工业进一步发展。至1982年末,已有12户企业。梅里斯区雅尔塞酱菜厂生产酱油、醋470吨;铁锋区边屯油厂、西哈雅油坊、铁锋乡制油厂、昂昂溪油厂、梅里斯共和综合厂生产豆油210吨;昂昂溪水师营公社冰棍厂、共和综合服务部、梅里斯联合厂等生产冰棍620.2万只;共合公社家属厂、水师营公社巴虎粉坊生产粉条47.6吨,完成产值113.7万元。1982年,巴虎粉坊生产的带子粉被评为省社队企业优质产品。
  1985年,食品工业发展到29户,其中乡办5户、村办24户。从业人员480人,乡办企业217人,村办企业263人。完成产值509万元,其中乡办企业318万元,村办企业191万元。
  轻化 1970年6月,昂昂溪区水师营公社徐奎印等几名社员用土方法生产骨胶、骨油、骨粉。同年,成立昂昂溪区水师制胶厂。在有关部门的扶植下,拨款3万元,开始筹建年产150吨的骨胶生产线。同年12月17日,正式投产。
  1976年,龙沙区龙沙明星造纸厂建成。1982年,年产再生纸320吨,完成产值23.7万元。
  1983年,龙沙区龙沙公社投资18万元,兴建龙沙化工厂,建筑面积1548平方米,有职工45人。产品有再生油漆、松节油、松焦油、各种标号的汽油和再生柴油等10余种。年产值12.5万元,利润2.7万元。
  1985年1月,建华区建华乡兴建海绵制品厂,有职工32人。固定资产55万元。7月,正式投产。年产值173万元、利税36万元。
  至1985年末,乡镇轻化工业发展到65户,其中乡办23户、村办41户、局属1户。从业人员1981人,其中乡办l232人、村办666人、局属83人。完成产值1566万元,其中,乡企1142万元、村企405万元、局企19万元。昂昂溪水师制胶厂生产的骨胶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