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货运

第四节 货运


  康熙二十二年(1683)齐齐哈尔水师营有木船32只,大都用于军事物资运输。康熙三十年(1691)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为防御沙俄入侵,在齐齐哈尔修筑城堡,利用嫩江水路运送兵丁、粮食及筑城材料。
  楚勒罕,是齐齐哈尔一年一度的贸易集市。设在城西北40公里的克伊勒屯(音沁)。
  乾隆六十年(1795),移置城北,故又有“北关集”之称。当地人将貂皮、木材、木耳等土特产品由嫩江运到集市,向外商换取布、瓷器、茶叶、酒等生活用品。光绪十三年(1887),齐齐哈尔水师营有船14只,这些船只大都用于军事物资运输。
  宣统二年(1910),私营业主申敬奎有lO吨位和7.5吨位木帆船各一艘,往返于富拉尔基、齐齐哈尔之间(富拉尔基码头—葫芦头码头),进行货物运输。
  1918年,黑龙江广信公司组建广信轮船经理处,购买俄国产轮船2艘、驳船2艘,从事黑龙江干流上游呼玛、漠河等地金矿的开发和运输,并兼营各金矿至哈尔滨间的金块、采金工人、粮食等运输。1921年以后,水上运输者逐渐增多,船舶也随之增加。从齐齐哈尔,富拉尔基装上砂糖、海盐、水泥、棉布以及棉制品运往三家子、东阳镇、拉哈、布西、嫩江县等地。返回时将当地矿产品、农产品、林产品、工业品运到齐齐哈尔和富拉尔基。1923年,通源林业公司的船队拖驳船各两艘,加入广信轮船经理处的船队。1925年,已拥有轮船6艘、驳船3艘、成为嫩江干流第一家能进行远航运输的企业。
  1932年8月,黑龙江洪水泛滥,使海拉尔、齐齐哈尔至哈尔滨等地铁路交通一时全部中断,只有利用江桥至哈尔滨水路运送救灾物资。1934年,将松花江下游产的大豆运至江桥。返回时,满载铁路用的材料及什货等,年吞吐量7万余吨。同年,富拉尔基进港船舶222艘,出港船舶235艘。1935年,富拉尔基进港船舶357艘,出港船舶296艘。1936年,富拉尔基进港船舶120艘,运米面3987吨、什货84吨、柴炭1372吨、木材301吨。出港船舶128艘,运米面84吨、什货333吨、柴炭29吨、豆油8吨。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军运处为支援解放战争,开辟哈尔滨至江桥航线,把物资从哈尔滨运到江桥后再转运到陶赖昭。
  1958年,齐齐哈尔市航运公司开辟航线1700余公里,贯通嫩江沿线。主要航线有:齐齐哈尔至嫩江县、东阳镇、布西、江桥、哈尔滨。以煤炭、木材、粮食等大宗货物为主,杂货仅占年运输量的300%。
  1964年后,由于铁路、公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绝大多数的货源弃水走陆,造成水路货源不足,加之部分船舶接近报废期,又无资金更新改造,水路运输生产处于下降趋势。1967年,为加强渡口管理,将所有的运输船只调出,中断长途运输。
  1970年,增添部分交通战备船,恢复长途运输。1975年,终因枯水现象连年发生,货源少,运力不足,加之拖驳船比例失调,水路运输再度停止。只剩下渡口横江摆渡。

  1958~1974年齐齐哈尔市水路运输船舶数量、运量一览表



注:1970~1974年驳船栏目中的运量、周转量是轮驳船及帆船的年度合计。

  1985年,恢复嫩江干线水上运输。从沙河子往富拉尔基运送煤炭,航线全长904公里。船舶周转15天,每艘推拖轮月周转2次。6~lO月末,每艘推拖轮可周转八九次,年完成货运量234325吨,周转量93684471吨公里。分别为计划的130.3%和102.8%。除沙河子至富拉尔基航线外,还有沙河子—哈尔滨;沙河子—肇源;富拉尔基—肇源;大顶子—新开口;肇源—兴安村5条航线,全长4445公里。嫩江航运局共有推轮9艘2229马力,拖轮4艘l080马力,驳船45艘19400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