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电话 长途电话 1925年,开办无线电话业务。齐齐哈尔—拉哈,每次收大洋1.3元;至讷河收大洋1.8元。
沦陷时期,办理普通电话、加急电话、传呼电话、预告电话及通往日本的国际长途。1937年,长途电话22839张。计费标准由每次5分钟改为3分钟,夜间通话按7折收费,加急电话加倍收费并收传呼、销号、预告的费用。
齐齐哈尔解放后,1948年,长话业务量169374张。其中,去话80591张、来话76762张、转话12021张。1950年,办理乙政电话、企业电话,开设专线电话、防空情报电话和首长专线电话。同年,国内长话收费按次数计算,每次3分钟,加急电话加倍收费。1958年,办理特种电话、中央设军政专线电话、市特设军政电话、航空调度电话及电力调度、新闻、公务、会议等14种长途电话。年去话量增至18.2万张。同年8月,长话费定为13级,每次基本收费时间(首次)为3分钟,超过3分钟按实际通话时间累计收费。叫人、传呼电话,加收一分钟价目的附加费,节假日收半费。1966~1975年,去话量年均30万张左右。1966年始,收费标准按实际通话时间计算。1978年,长话业务交换量达1516419张,年人均利用率O.62张,有效接通率78.5%。1979年7月,恢复首次通话按3分钟计算至1985年。资费基本价目自1949年至1985年没有变化。
1985年,办理代号、特种、紧急调度、政务、普通、公务和业务电话。年业务量2971387张,占全省长话总量的1/12,年人均利用率1.02张。
1952~1985年齐齐哈尔市长话业务交换量一览表
单位:张
1985年齐齐哈尔至部分城镇长途电话收费标准一览表
单位:元/1分钟
注:首次收费不含附加费。
会议电话 1954年,市邮电局开始试办会议电话。1956年,装置市内会议电话总机。1958年,会议电话通达北安、海伦、肇东、安达、杜尔伯特、昂昂溪、富拉尔基、龙江、富裕、讷河、嫩江、白城子、泰来、林甸。1959年,市邮电局专设会议电话室,负责汇接会议电话业务。1960年,会议电话去话达6500张,是业务量最高的一年。1983年,来话达l452张。每年汛期防洪、春季防火、春播秋收、征兵、征粮期间,会议电话的利用率较高。
1960~1985年齐齐哈尔市会议电话业务交换量一览表
单位:张
市内电话 光绪三十三年(1907),初按25户设计安装市内电话,实装机16台。免费安装,每户月收银5元。1914年,新立杆架线增加设备,装机156台。其中,商号电话60户,余之为衙署、军营、洋商、行店、园馆等所用。收初装费、使用费、安装费各50元,1919年,有电话370台。1920年,每台话机月租费9元。至1925年,初装费、安装费、租费各收5元。
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为维护其殖民统治,方便通信联络,于1934年安装自动式电话,容量4000门,装机2200台。1937年,市内电话用户1402户。其中,中国人654户、外国人。748户(日本人733户)。至1945年8月,市内电话达3000台。是当时国内市话通信比较先进的城市之一。日伪投降时,市话线路遭到严重破坏。苏联红军撤离时,拆走2000门市话设备,使市话装机总容量减少过半。
齐齐哈尔解放后,西满军区派人组织技术人员和邮电职工积极抢修,很快恢复了市话通信。1946年5月,商户和军政机关安装电话,收2500元(东北流通券)。1949年,市话容量2440门,装机1500台。局号普及率百人O.6l台。1951年,为弥补市话不足,开始装设用户交换机。1954年,装机1507台,实装率80.3%。同年10月,市话安装费每台15万元(旧版人民币)。1966年,有市内电话3338台。至1974年,市话容量已发展到4347门,局号普及率百人O.38台。1976年,增设市话分局、扩充容量后,市话用户达4526户,装机4.585台。1980年,市内电话5327台,局号普及率百人0.48台,接通率51.8%。其中,中心城区实装容量3429门,实装率93%。1982年,市话号码由4位升至5位,市话容量达万门,装机6365台,用户6030户。翌年3月,规定企事业单位每台电话收初装费2000元,月租16元。
1985年,市内电话总容量达11880门,其中自动式1l700门。话机8953台,用户8772户。局号普及率百人0.71台,接通率53.07%。电话月租费每台上调5元,公用电话每次收费0.05元。
1949~1985年齐齐哈尔市电话用户数量一览表
1983~1985年齐齐哈尔市电话初装费标准一览表
单位:元
专用电话 1951年,齐齐哈尔初装用户交换机,容量1200门。用户自办通信补充了市话通信设备的不足。1953~1957年,陆续在齐齐哈尔糖厂、制砖厂、拖拉机修配厂、车辆工厂等单位安装交换机。1963年,东北重型机器厂、北满钢厂、热电厂等15个单位设自备用户交换机。其中,自动交换机3部、共电交换机4部、磁石交换机8部。富拉尔基区用户交换机总容量达3230门,其中自动式2700门。1975年,市区用户交换机总容量达5660门,其中自动式3056门,接入用户交换机的电话达3400台。1985年,在工商银行、景新公寓等8个单位安装集团电话总机。年末,市区用户交换机单位116户,总容量25230门,是市局电话容量的2.1倍。
齐齐哈尔铁路分局、电业局、人防办、嫩江农场局和驻齐部队等单位装有专用电话。1983年4月29日,齐齐哈尔遭受特大暴风雪袭击,电信线路全部阻断。市电业局电力调度部门利用微波通信首先与省政府取得联系,及时汇报灾情,为抢险抗灾、保卫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1951~1985年齐齐哈尔市专用电话容量一览表
单位:门、台
农村电话 1952年,市邮电局架设农村电话电路。在达呼店、共和、卧牛吐三个乡安装磁石式电话交换机3部。1956年,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农村电话发展较快,74个生产合作社、68个生产大队接通电话。增设瑞廷、大八旗哈、雅尔塞、水师营、杜尔门沁乡5处农村电话交换点,用户69户。同年3月,瑞廷村附近发生荒火,乡政府迅速用电话向市政府报告火情,在统一组织指挥下,荒火被及时扑灭。1958年,农话交换点增加到lO处,用户180户。1960年,24个公社安装单路载波机,用户达343户。186个生产大队和349个生产队全部安装电话。使会议电话实现机械化、双向化。1964年,农村电话用户减少到132户,其中公社、大队自行经营32户。业务量7.3万张。1974年,扩充农话设备,交换机容量470门,用户225户。业务量64618张。1979年,郊区20个农村公社、94个生产大队、140个生产队接通电话。用户261户,电话301台,业务量48459张。1980年,农村电话划入市话业务。
1952~1979年齐齐哈尔市农村电话用户及业务量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