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969年
1960年~1969年
1960年
2月1~15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在伊春召开木材综合利用协作会议。要求把木材综合利用迅速提到更高、更全、更新的水平。提出林区“门户开放”,欢迎省内外各部门到林区兴办工厂。
2月上旬 美溪林业局苗圃创造整地、作床、播种、复土、镇压、掘苗一条龙生产连续线,育苗实施半机械化作业。
2月 黑龙江省省长李范五等5人,到西林铁矿视察。
3月 伊春市党内整风运动自1959年10月开始。经过酝酿准备、系统批判、普遍提高等阶段,于本月末全部结束。
4月5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同意伊春市委、伊春市政府迁往南岔镇。后因贯彻中央关于坚决压缩基本建设战线开支指示。该工程停建,市址迁移工作停止。
4月7日 经松花江地委4月4日批准,中共伊春市委设立由11人组成的市委监察委员会,5人组成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刘杏厚兼任书记,依东阳为副书记。
6月12日 市委批准孟昭贵、马志科、马林山、贾锡山晋升为第一批工人出身的工程师。
6月15~24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在伊春召开林业六级干部会议。强调林业生产建设继续坚持“三化”、“四自给”的发展方针,提出以木材生产为纲,木材生产、综合利用、森林培育并举等原则。使林业生产建设各项事业有中心、有骨干的全面发展、全面跃进。
6月16日 黑龙江省林业展览馆在伊春举行开馆典礼,省委书记省长李范五剪彩。展览馆共分为综合、“四化”、木材综合利用、林业建设4个馆。
7月1日 凌晨3点,友好木材综合加工厂生产出全国第一张硬质纤维板。
7月27~28日 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到带岭参观考察。
8月3~5日 政协伊春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伊春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王钊当选为政协主席。
1961
5月1~3日 中共伊春市委、市政府在市工人体育场首次举办全市性商品交易“骡马大会”。赶会的有地方国营工业、社营工业、商办工业、街办工业等200多个企业,赶会群众达13.2万人次。交易品种280种13.2万件,交易额10.6万元。
5月20日 设立铁力火柴厂筹建处,1963年4月正式投产。
6月20日 中共伊春市委统战部在双子河公社召开全市第一次伊斯兰教上层人士会议。30多名阿訇、乡老参加了会议。
6月20日~9月中旬 伊春林管局组织606人,对全区13个林业局的118个林场进行了森林更新普查。
6月末 中共伊春市委普遍审查市、社、大队、生产队四级平调帐。退赔418306元,占查出总额的97.5%。
7月22~25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偕夫人王光美,在林业部副部长张昭、黑龙江省省长李范五陪同下,乘专列到带岭林业实验局的凉水、寒月林场及丰林林业局和伊春木材加工厂视察。视察后在专车会议室接见了伊春市委、市政府、林管局的负责同志,在听取市委第一书记王钊汇报后,即席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亲笔题词:“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尽可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要。”
8月7~15日 伊春林区遭受特大洪水袭击。暴雨持续9个小时,降雨量达150~200毫米,汤旺河及其支流同时出槽,两岸400多公里一片汪洋。8日,伊春区堤防决口,市区大部分被淹。全市有17573户居民受灾,倒塌房屋9400间,淹没农田20万亩,淹死53人,失踪39人,全市停产40天,直接经济损失9496万元。灾后伤寒病流行,患病1184人,死亡12人。
同月 著名画家吴作人和肖淑芳一行8人到新青林业局参观、创作并举行画展。
▲ 国家林业部部长刘文辉到乌敏河林业局视察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情况。
11月22日 中共伊春市委根据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缩减基本建设的指示,决定停办企业和停建缓建的基本建设项目54个。
是年 伊春林业中心医院骨科医师吕炳南施行全市首例颅内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成功。
▲ 翠峦林业局创造实行更新造林“七定五保一奖”制度(七定是定面积、人员、树种、株数、工具、工资、时间,五保是保清林、整地、栽苗、抚育、成林)。定保三年,期满验收,造林保存率达到90%予以奖励,并将结存的30%工资一次付清。
1962年
1月5日 中共伊春市委在新青林业局试行《国营企业工作条例》(草案)试点工作。
3月18~20日 中共伊春市委召开贯彻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精神传达报告会。市直部、局、处、院长和林业局、厂、矿、公社党委书记等17级以上的党员干部166人参加了会议,接着21~29日,召开了二届九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王钊代表市委对几年来工作中的主要缺点和错误作了总结检查。
同月 伊春林业中心医院医师、副院长张文炳与医师李振兴合作进行全市首例肺叶切除术、心包剥脱术成功。
6月 全市企业整风运动结束,处理了147起案件,处分党员231人。
同月 伊春市按中央、省委的指示,开展精简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工作,到6月底精减职工4858人,减少城镇人口57531人。
7月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视察带岭林业实验局。
10月20日 国务院批准,恢复铁力县建制。
11月2日 中共中央在讨论成立东北林业、农垦两个总局的决定(草案)时,周恩来总理指示,“林业的经营一定要越采越好,越采越多,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11月16日 中共伊春市委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伊春举行。出席大会代表367名,侯补代表33名,列席大会78名,共计478名。会议选举王钊等26名委员,王永生等6名侯补委员,组成了新一届市委。
11月18日 国务院决定成立东北林业总局,下辖黑龙江、内蒙古、吉林3省(区)全部7个林业管理局。1963年1月1日,东北林业总局在哈尔滨成立。
11月22日 市委召开三届一次全委会议,选举王钊为市委第一书记,李文太、刘杏厚、来裕民当选为书记处书记,王钊、李文太、来裕民、刘杏厚、曹秀岩、王培信、洪庆良、宫殿臣当选为市委常委。
11月末 伊春市对1958年来在党内历次运动中受批判、受处分的311名干部、党员的甄别工作全部结束。对处分全错的和处分基本错的176人,予以平反。对处理部分错的61人作部分改正。
1963年
1月19日 市委发出关于加强青少年共产主义品德教育的指示。
2月8日 市委发出“关于迅速开展学习和宣传宋恩珍模范事迹的通知”。
3月9日 市委制定出1963年农村工作计划要点。提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巩固农村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议》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开展以社会主义教育为动力,以生产为中心,以办好生产队为重点的“三好”(好生产队、好干部、好社员)活动。做好以农业丰收、巩固集体经济、技术改革、改进产销关系、加强党组织和思想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农村工作。
3月21日 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主伐与更新研究专题协作会在伊春召开。
4月3日 中共伊春市委、市人委发出关于提倡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以刘杏厚、曹秀岩等15人组成市计划生育领导委员会。
4月4日 中共松花江地委组织部通知,省委常委会批准曲常川任中共伊春市委第一书记,5月3日到任。
同月 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市委决定:成立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领导小组,在全市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
5月3日 中共伊春市委作出关于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和城镇近山、四旁绿化工作的指示。
6月上旬 黑龙江省林学会在伊春召开冰雪滑道运材学术讨论会。
9月13~19日 东北林业总局“油锯技术播种团”,在友好胜利林场向各林业局的生产骨干传授油锯故障排除、维修保养和使用等技术。
10月25日 成立乌伊岭林业局筹备处,1965年建成投产。
11月3日 《黑龙江日报》报道了带岭林业实验局党委书记张子良艰苦奋斗的事迹。同时,发表中共黑龙江省委的批语,号召全省共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张子良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
11月24日 中共伊春市委在政权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伊春林区政权应以林业企业为主,政权与企业合一。林业企业设管理局、林业局、林场(所)三级,政府设林区政府、区政府、村政府三级。都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撤销伊春市人民委员会,改设伊春林区人民委员会(简称林区政府),直接归省人民委员会领导。撤销中共伊春市委员会,成立中共伊春林区委员会。
12月7日 中央、国务院指示在伊春林区、萨尔图油区、密山国营农场,根据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重新调整市镇建制。25日,中共伊春市委第一书记曲常川、市长来裕民、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孙钊参加全国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办公室接见中共伊春市委汇报小组的全体人员。听取伊春政权设置意见,并指示伊春林区的政权建设应“以伊春林业管理局”为主,政权和企业合一,“撤销重复机构”,“要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改设伊春特区。“要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是年伊春市发生小儿麻疹疫情,发病408名,死亡39名。
1964年
1月15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将松花江专署所属的伊春市改为省直接领导。
3月5日 中共伊春市委在转发东风“高峰林场采育兼顾伐林地的调查报告”中指出,采育结合,采育兼顾伐,采育双包制开始执行,就产生了良好效果,这是解决林区造林跟上采伐,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最根本的措施之一。
3月7日 国家计委、经委、商业部、煤炭部和林业部在伊春联合召开东北、内蒙古林区节约木材现场会。研究如何尽快地推广山下烧煤、山上烧枝丫,不烧好木材的问题。来裕民在会上介绍了伊春市开展城镇烧煤炭,山上烧枝丫节约木材的经验。
3月22日 阿尔巴尼亚农林部总局工程师伊里亚纳科·贝拉特、农艺师旦特里·罗曼尼到带岭参观考察。
5月 国家林业部在双子河林业局召开全国林业机械化现场会。
6月20日 以阮肇为团长的越南林业考察团,考察东风林业局首创的CA-10B解放牌汽车运输原条作业。
6月2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伊春市,设立伊春特区,称伊春特区人民委员会。特区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实行以林业部党组领导为主,黑龙江省委领导为辅的双重领导制度。政府工作中有关企业工作以林业部领导为主,有关地方工作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领导为主。至此伊春林区实行政企合一体制。
6月27~30日 中共伊春市委在东风林业局召开“三个革命化(企业革命化、机关革命化、队伍革命化)现场会。
7月20~21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等在李范五、曲常川陪同下视察友好木材综合加工厂和东风林业局东风林场,邓小平赞扬东风林业局“采育双包好”。
7月20日 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董必武、邓子恢视察带岭林业实验局标本园、苗圃和人工林。
7月21日 南岔木材加工水解联合厂发生火灾,烧毁830余平方米木制简易仓库和价值29万元的各种机械设备及材料配件。
8月6日 中共伊春市委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规划”,规划提出大体用4年时间在全市所有部门和街道分期分批进行社教。
9月24日 中共东北林业总局委员会做出《关于学习推广东风、新青林业企业革命化经验的决定》。
9月27~30日 中共伊春特区第一届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352人,侯补代表34人,列席会议的54人。大会选举了特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9人,侯补委员7人。选举出席黑龙江省党代会的正式代表17人,侯补代表2人。大会通过了“中共伊春特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工作报告的决议”。曲常川当选为中共伊春特区委员会第一书记。选举产生了15人组成的特委监察委员会,7人组成的监委会常务委员会,依东阳兼任监委会书记。
10月13~23日 中共东北林业总局委员会在东风、新青林业局召开“东北、内蒙古林业企业革命化东风、新青现场会议”。会上东风、新青林业局介绍了“实行采育双包制的做法”等12个方面的经验。
10月24日 经中共中央批准,建立中共伊春特区委员会(简称特委)。
12月16日 《人民日报》发表《林业建设必须以营林为基础》的社论。
12月18日 《人民日报》就东风、新青经验发表题为《伊春林区总结推广林业生产建设好经验》的文章,并配发《采育必须结合》的社论。
是年 国家林业部社教总团来伊春,中共伊春特委社教总团进驻红星林业局,进行全市的社教试点工作。
▲ 伊春林区开始将生产单位经营范围固定下来,实行以场定居,以场轮伐,永续经营。
▲ 中共伊春特委在带岭召开第一次计划生育现场会。
1965年
3月18日 中共伊春特委在《关于政企合一后加强政权工作领导的通知》中要求:各区党、政要挂两个牌子,要有1名副书记专管政权、生活服务和财贸工作,一般区要设两名副区长,大区要设1名专职管政权的副区长。
3月22日 根据刘少奇主席1963年视察林区时要建立营林新村指示,伊春林业管理局下发了建立营林新村的规划,全市计划建村137处,截至7月26日,全市已办营林新村67处。“文化大革命”中,多数营林新村自行解散,余者转为场、所或自然村。
4月16日 黑龙江省委批准撤销伊新区,设特区直属的伊春镇。成立伊东区。5月27日,撤销伊东区,行政区划归乌敏河区。
5月 上旬中共伊春特委召开学习毛泽东主席著作广播报告会,特委书记李介民在会上讲了话。
5月20日 中共伊春特委、特区人委、伊春林管局、特区总工会、特区团委、特区妇联发出给特区首批下乡知识青年的慰问信。
5月 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伊春特区工读师范学校。1977年1月,易名为黑龙江省伊春师范学校。
6月14日 国家林业部政治部决定,将中共伊春林管局政治部,改为中共伊春特区政治部,既是特区政治部又是管理局政治部,在特区党委统一领导下负责特区的政治工作。
7月 翠峦林业局技工潘文杰研制出伊春林区木材加工行业第一台卧式锯。
7月27日~8月1日 伊春特区召开首届民兵比武大会。
8月11~16日 中共伊春特委召开营林村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贯彻国家林业部党委关于在国有林区建立营林村的决定。
8月31日~9月15日 国家林业部副部长杨天放率工作组在伊春调查研究召开东北、内蒙古林业机械管理工作会议。会议交流了20项各地机械管理工作经验。现场参观双子河、乌敏河、翠峦等林业局机械化生产和机械管理全面配套经验的实际表演,并观摩大会附设的技术革新展览馆。
9月6日 国务院农林办副主任郝中士在特直机关部、处以上领导干部会上讲话中指出:“营林村是最适合林业生产发展和林区建设需要的一种最好的组织形式”。“营林村虽然办不长时间,已看出优越性,如红星、大青川、缓岭办的都不错。营林村优越性最主要的是:能发挥社会劳动力的潜力;可以贯彻自力更生精神;解决了全面经营,以林为主,以场为家的问题。”
10月1日 伊春河伊春公路大桥(伊春镇内)建成通车。
10月13 日共青团伊春特区委员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
11月11日 嘉东公路(嘉荫至东风)剪彩通车。全长105公里。
是年 伊春特区调出各级各类干部751名,支援金沙江、白龙江、大兴安岭等新林区建设。
▲ 上甘岭林业局职工创造人年平均实物劳效504立方米,为有史以来全国最高纪录。
1966年
1月 国家林业部在哈尔滨召开全国林业政治工作会议、社教工作会议。中共伊春特委副书记李植光、林管局局长宫殿臣及各林业局、厂、院、校党委书记、局厂院校长出席了会议。
2月 经国家计委批准,筹建新青木材综合加工厂。
4月1日 伊东林业局与乌敏河林业局合并为乌敏河林业局。1984年,更名为乌马河林业局。
4月6日 伊春特区第一次五好集体、五好职工代表大会在特区工人文化宫召开。
6月3日 根据中央和省的指示精神,中共伊春特委在批转宣传部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几点意见中指出:“文化大革命”的重点是“小五界”(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
6月13日 特委成立了文化大革命小组,领导特区的“文化大革命”运动。
8月14日 南岔木材水解厂生产出亚洲第一家用木屑水解法制成的工业酒精。
7月1日 筹建黑龙江省西林钢铁厂。
7月25~27日 伊春特区召开第一届职工运动会。
8月17日 中共伊春特委召开各区局厂矿党委书记“飞行”(紧急)会议,传达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文化大革命工作的部署。新青区各单位207名群众(其中30名社教工作队员)在负责干部带领下,坐火车来伊春,以该局党委书记“对社教运动存在抵触情绪”等为由,强令特委让其回局“接受群众批判斗争”。当晚,伊春镇内部分群众同新青群众在其驻地的大旅社门前展开辩论,被指为‘中共伊春特委挑动群众斗群众,镇压新青群众的“八·一七”反革命事件。’
8月23~24日 伊春镇数千人走上街头,第一中学“红卫兵”首先挑起了“战旗”,他们贴传单和大字报,集会演说。
8月28日 南岔水解厂近千名职工群众,由武超任总指挥,乘火车到伊春声援新青群众。此时伊春造反团体联合成立“八·二八红色造反团”。伊春红色造反团总部召开广播大会,揪斗了曲常川等5位特委主要领导同志。
9月13日 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撤销曲常川等5位特委领导人党内一切职务。25日,伊春特委转发了省委这个《决定》,特委机关陷入瘫痪。
10月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决定:伊春特区党政机关及所属企业单位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暂停一个时期,进行检查总结;派出工作团前往伊春组织临时特委,代行伊春特委的职权。工作团长钟民兼伊春特委书记;立即恢复和加强全区的生产指挥系统和革命秩序;伊春特区党委和林业部伊春社教工作团的主要领导干部由林业部调北京集中学习。
1967年
1月28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奉命进驻伊春,对中共伊春特委、政府及各区局厂矿院校等进行军事接管。
1月 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伊春各中、小学开始自发地组织各种名称的红卫兵造反团,各地和各单位相继成立造反团、队。
2月 特直各机关、单位以及全特区上下绝大部分的主要负责干部被关押、揪斗,党政组织陷入瘫痪。特直机关普遍办起了“学习班”,大部分干部被反省、批斗,有的被隔离反省或关进监狱。
3月1日 驻伊春部队军管会发布第一号通告,宣布“八·二八学联后盾革命小组”、“荣复军”、“工人大军”、“浮闲人口总部”、“延安”、“尖刀”、“燎原”群众组织为“反革命”组织。
5月5日 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4月30日批准,建立伊春市革命委员会。由谷凤鸣、孙云汉、李植光、宋协川、王重九、朱焜等7人组成中共伊春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7月7日 伊春市革命委员会发布通告宣布撤销“荣复军”、“工人大军”、“浮闲人口总部”、“延安”、“尖刀”、“燎原”为反动组织的决定。
7月10日 伊春“红色造反者”总部召开全市批判斗争广播大会。曲常川等特委主要领导人被揪斗。
7月30日 伊春林业机械厂20552号解放牌汽车,在对山道口与3127号火车相撞,车上4名装车女工全部死亡,司机重伤。
7月 伊春林业机械厂在有人制造的所谓“不放枪,不放炮,城门楼上换旗号”的煽动下,被定为“国民党地下兵工厂”。
9月2日 国务院决定将林业部所属的伊春等林业管理局和带岭林业实验局下放给黑龙江省领导。
10月29日 东北林学院从哈尔滨迁往伊春林区办学。
10月31日 西林钢铁厂一号100立方米高炉炼出第一炉铁水。
10月 嘉荫县乌云煤矿开矿生产。
同月 市革命委员会和支“左”部队,在市区(后迁带岭区)举办1200名公、检、法机关干警学习班。使50%以上的公安干警受到迫害,有2人被迫害致死。
11月7日 经林业部军管会〔1967〕军林管基设字4号文件决定,将小兴安岭北坡原沾河林业局的东、西都鲁河两个林场,面积46384公顷林地,划给双子河局经营。
11月17日 克林区革命委员会成立。翌年,城区几所中学千名学生到克林区上山下乡。
12月24日 中共伊春市革委核心小组伊核字〔1967〕第1号文件,下发《关于恢复党的组织生活的意见》,开始在建立革命委员会的单位恢复党组织生活。
是年 经国家农林部批准,建立苔青水泥厂。
1968年
3月 乌敏河翠岭煤矿开始筹建。1969年投产,1982年下马。之后,又有小规模生产。
4月23日 伊春市革命委员会在翠峦尖山河农场召开“尖山河农场反革命事件公判大会”。各区、局、厂、矿,市直各部门派人参加,号称“万人大会”。尖山河农场革命委员会主任郭贵祥、副主任孙延富等4人,被错误定为现行反革命,当场逮捕,后于1971年5月26日给予平反。
6月 伊春市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伊春林业(干部)学校。1977年7月7日,中共伊春地委决定恢复伊春林业管理局干部学校。1979年3月,在干校基础上复办伊春林业学校。
同月 双子河林业局医院在预防结核病中,用皮下注射接种卡介苗,造成385人上臂局部化脓感染。经半年方全部治愈,事故责任者受到处罚。
7月16日 友好区汤旺河渡口处,发生一起因超员而造成的翻船事故,死亡36人。
7月24~25日 伊春林区连降中、大雨,降雨量平均达60~70毫米。市区南部铁路、公路、通信和输电线路受冲击。经济损失达103.2万元。
同月 越南22名留学生到南岔水解厂实习,1971年3月返回。
9月29日 省结核病防治院44名医务人员在五营区红星镇建立起伊春地区结核病防治院。1970年7月迁址南岔,1974年10月21日,改为黑龙江省林业结核病医院。
1969年
1月20日 省林业总局在大丰林业局召开黑龙江省林业战线斗批改经验交流现场会,133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还以批斗所谓东北林业最大的“走资派”的名义批斗东北林业总局党委书记、局长张世军和原林业部部长助理、带岭林业实验局党委书记张子良。
3月 伊春市双子河钢铁厂恢复生产,1979年下马。
同月 伊春市革命委员会常委林云喜、红星林业局工人孙贵廷赴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4月25日 伊春市革命委员会第33次常委会议将原特委第一书记曲常川定为“顽固不化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78年7月,平反昭雪)。
4月26日 伊春市组织慰问团,赴珍宝岛慰问战前军民。
6月 中苏边境斗争形势日趋紧张,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嘉荫县工业迁往大砬子二线点,1971年,迁回朝阳镇。
10月13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南岔区和浩良河区合并为南岔区,友好区和双子河区合并为友好区,成立西林区。
10月 上海市干部到嘉荫县插队落户,到1970年4月,有219户到嘉荫县,同时还接收安置上海、齐齐哈尔市知识青年2626人。
同月 中共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决定,石青任中共伊春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组长。
是年 伊嘉公路大桥(友好大桥)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