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抗日斗争
第四章 兵事
第一节 抗日斗争
伊春林区从1931年“9·18”事变至1945年“8·15”东北光复,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根据地。东北抗日联军在小兴安岭纵深地带,在汤旺河两岸,在诺敏河、呼兰河、欧极河、绥吉密河河畔开辟和建立了军政干部学校、病院、修械所、仓库、被服厂以及多处后方根据地密营。
1938年,日本侵略者侵占了松花江下游(简称下江),下江各族人民群众和各界爱国人士,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抗日斗争。
一、老白山密营
1933年冬,中共汤原县委军事委员夏云杰、于永顺、徐振江等人率领赤手队员,打入鹤立东黄花岗伪自卫团营房,一举缴获12支长、短枪。1934年1月,又袭击了鹤立风翔鸭蛋河伪自卫团,缴获武器,惩处汉奸。不久,下江地区第一支武装抗日游击队诞生。戴洪岩为游击队队长,李仁根任参谋长。游击队不久就开进小兴安岭东测的岔巴气(今金山屯林业局老白山),在这里盖起200多平方米木刻楞营房,并修建了被服厂、病院、修械所。
1934年冬,日寇曾调集关东军、伪军3个步兵连、1个机枪排、1个迫击炮排,还有汤原伪县大队,总计500多兵力,讨伐老白山抗日游击队。在格金河金矿工人武装自卫队的配合掩护下,抗日游击队主动出击敌人,打死打伤日伪军30余人,缴获一批武器,敌人狼狈败逃。
二、歼灭伪山林警察大队
伪山林警察大队共有上百人,大队部设在老钱柜(上甘岭、友好交界山)。并在南岔、关止(金山屯)、伊松(伊春)设立据点。成员多为地痞流氓,抗日联军经常遭到他们的袭击。1936年初,李兆麟、戴洪滨、李麟林率领抗联第六军警卫连和洼区青年连共100余人乘坐马爬犁从浩良河出发,奔袭伪山林警察大队巢穴“老钱柜”,两昼夜急行军200公里,解决了两个伪据点,一举消灭“老钱柜”汉奸武装,活捉了黄毛、丁山、张保安、于五泡等小头目,击毙日军指导官森山以下4人,缴获步枪160余支、子弹30万发、粮食几千袋、日造军用收发报机1部。李兆麟指挥战士们遣散劳工,释放“俘虏”,火烧木营。
三、抗联攻克佛山镇
1936年12月1日,由抗联三军五师师长景永安率百余人队伍护送于保合等人去苏联。途中,打下太平沟金矿,缴获长枪30支、黄金百余两。随后,又袭击老沟、火烧营等金矿。12月初,景永安指挥部队攻打伪国境监视队,攻击佛山警察署、县公署,活捉伪县长夏虞卿以下15人,打死日军桥本中尉、五十岚指导官等9人、伪军3人,俘虏40余人。缴获军用地图1份、步枪50支、子弹1000余发、警刀41把、马93匹、现款7万元。并烧毁县公署、警察署、参事官宿舍,砸开监狱,释放“嫌疑犯”8人。
四、观音山战斗
1937年春,抗联三军留守一团政治部主任于保合(满族)、团长崔春秀(朝鲜族)、一连连长王玉生等奉赵尚志命令,率领不足100人兵力,先后袭击了观音山附近的嘉荫河金矿、金满沟金矿,缴获步枪数支,沙金(毛金)30多斤,面粉数百袋,烧毁仓库,处决伪警察2人。在攻打老沟金矿时,敌众我寡我军失利,王玉生等人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