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规模与布局

第一节 规模与布局


  1937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木材,先后在伊春林区兴建7家火锯。
  1945年,南岔林务分局接管南岔东洋火锯、小松火锯、浩良河火锯。带岭林务局接管带岭火锯,铁力林业公司接管铁力大二火锯、朗乡火锯、圣浪火锯。
  1949年,7座火锯经过整顿开始恢复生产,年产锯材216282立方米。其中,南岔东洋火锯(西火锯)45253立方米,南岔小松火锯(东火锯)47370立方米,浩良河火锯48385立方米,带岭火锯33037立方米,铁力大二火锯24166立方米,朗乡火锯2449立方米,圣浪火锯15622立方米。
  1950年,新建伊春制材厂,年产10万立方米;同期新建田升制材厂,日产锯材30立方米。
  1958年,全市先后新建制材厂4家,锯材年产30万立方米。朗乡制材厂,设计能力10万立方米/年;乌敏河制材厂,设计能力4万立方米/年;翠峦制材厂,设计能力8万立方米/年;上甘岭制材厂,设计能力8万立方米/年。
  1959年,沿汤林线铁路新建制材厂5家,其中金山屯制材厂年产量625立方米,美溪制材厂年产量2751立方米,友好制材厂年产量12027立方米,五营制材厂年产量1913立方米,友好木材综合加工厂设计能力10万立方米。1960年,新建红星制材厂年产量1540立方米;新青制材厂年产量1213立方米。1968年,新建新青木材加工厂设计能力10万立方米/年。1969年,新建桃山制材厂年产量8412立方米/年。
  1965年,全市锯材生产厂家下调到15家,计划产量固定为100万立方米/年。截至1985年,全市制材厂设计年生产能力148万立方米,其中林业局辖11家,设计能力为90万立方米/年。南岔水解厂、伊春、友好、新青木材综合加工厂,4厂设计制材能力共计58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