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小板方材生产 1958年,生产小板方。在“大跃进”思想影响下,全市“大搞木材综合利用,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提倡废材变好材,小材变大材、劣材优用”,各局有木材综合利用加工厂,各场有工厂群。在生产布局上“以林场为点,林业局为面,点面结合”。制材加工企业搞锯材再加工,以“1.9米”小规格材为主;贮木场搞废材加工,大量生产农具用材支援农业。到1958年末,仅4个月时间,全市就建立了各种小型木材综合利用加工厂125个。1959年,经过整顿定型的木材综合利用小加工厂为132个,形成了万余人的木材综合利用生产队伍。1962年,各木材综合利用厂点相继关停并转。
1975年,木材综合利用重新得到发展。在山上山下建立起一批小板方生产厂、队,山上林场和经营所以枝丫、风倒木、困山材为原料生产小板方材。山下制材厂、贮木场以板皮和木截头为原料生产小板方材。木材综合利用产品由1958年的“1.9米”小规格材发展到小板方。1979年前,小板方生产厂、队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承办,集体企业由知识青年厂队经营管理。1979年,根据从业人员比例、固定资产占有情况等,全市167个木材综合利用知青厂、队,划为集体所有制的有136个,企队联办的有20个,划为全民所有制的有11个。1979年,全市小板方材产量230071立方米。1980年,小板方材产量为181736立方米。
截至1985年,全市有小板方生产企业77家,设备450台,生产能力36.35万立方米/年。1985年,生产小板方材233609立方米。1975~1985年,全市累计生产小板方材产量1946119立方米。(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