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主要厂家记略 一、南岔木材水解厂
南岔木材水解厂位于南岔区,为省属林业企业。厂区占地面积177.8万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58504平方米;有4条铁路专用线。1985年,在册职工9512人。
木材加工能力及木材综合利用程度均达到国内同行业较高水平。1985年,工业总产值5822万元,上缴利税额1185.6万元。同年,被命名为省级“六好企业”、“文明单位”。
该厂前身为日本人于1942年、1943年开办的东洋、小松火锯广。1945年,两厂分别易名为“南岔第一制材厂”、“南岔第二制材厂”。1953年,两厂合并,称“东北制材工业管理局第六十三厂”。1954年末,又分为南岔第一、第二制材厂。1958年,第二制材厂与林业部南岔木材水解厂筹备处合并,先称南岔木材综合加工厂,后称第二木材综合加工厂。该厂水解酒精车间的建设项目是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27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1960年3月,两厂再次合并,称南岔木材综合加工水解厂。1963年2月,南岔林业机械厂并入该厂,厂名改为黑龙江省南岔木材水解厂。
截至1985年,该厂已形成锯材、人造板、林化、机电4个比较完整的生产系统。其中,年产锯材27万立方米,硬质纤维板7000吨,中密度纤维板5万立方米,木制家具1000套,工业酒精2000余吨,脱色活性炭100余吨,饲料酵母粉100余吨,液体二氧化炭80余吨。木材综合利用率达92.8%。该厂铸造、锻压、制氧等机加门类齐全能力较强,除满足本厂设备配件外,尚可制造成套纤维板生产设备。该厂还有制酒生产车间,1985年生产白酒660吨。
该厂锯材所需原木主要由乌伊岭、汤旺河、翠峦、友好等林业局供给,年供应量约40万立方米。
该厂林产品行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及35个中央部级单位。硬质纤维板畅销不衰,中密度纤维板销往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和地区,饲料酵母主要销往日本。酒精、活性炭为省市优质产品,合同兑现率达100%。
二、友好木材综合加工厂
友好木材综合加工厂是国家和省森工系统骨干企业,是国家纤维板产量最大的厂家。1958年,经国家经济委员会批准于伊春市友好区兴建,隶属林业部。1960年后,先后隶属省森工总局和伊春林业管理局。该厂有3个主要生产系统,即年生产能力1.8万吨的纤维板生产系统,年生产锯材能力10万立方米的制材系统,装机容量为3000千瓦的电力生产系统。1960年试制成功达到国际标准的硬质纤维板,填补了国家木材综合利用事业一项空白。1962年,硬质纤维板打入国际市场,其质量仅次于木材加工工业“王国”瑞典的产品,居世界第二位。1965年,产量达到设计水平,实现年产1.8万吨。“文化大革命”时期,生产下降,经济亏损。1978年后,企业坚持科技进步,实行以内函为主的扩大再生产挖潜改造,生产步上新台阶。硬质纤维板产量在原设计能力1.8万吨的基础上提高了33%,热电站装机容量由原来的3000千瓦上升到6000千瓦。该厂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其中工业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有原料林基地9153公顷。职工总数6282人,其中生产工人3406人,工程技术人员185人。固定资产净值3755755.9万元。1985年工业总产值3099.2万元,销售额3603.5万元,实现利税额842.3万元。截至本年底,累计上缴利税8656.1万元。
三、伊春木材综合加工厂
伊春木材综合加工厂位于伊春区,是以锯材和机制纸为主要产品的中型木材加工企业。1949年筹建,1950年10月投产。1951年7月1日,正式纳入国家生产计划。至1985年已有36年历史。
该厂1950~1985年,共生产锯材3703620立方米,机制纸和纸浆38966吨,创工业总产值45328.6万元。1970~1985年,上缴利税2011.4万元。锯材产品除销售全国各地外,还销往坦桑尼亚、赞比亚、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等国家。
该厂还生产家具、建材等产品。有家具和建材自动生产线各1条,各种木工设备33台,年产家具1000套及建材3000立方米。综合利用生产是工厂集体企业的生产项目,其生产设备大都是工厂锯材生产线富余设备或自制设备,年产综合利用材1万立方米。
四、新青木材综合加工厂
新青木材综合加工厂位于新青区,为省属森工企业,总占地面积70.8万平方米。
1966年2月开始筹建。1967年4月破土动工,1969年9月厂土建工程基本完工。1972年1月,制材车间投产,设两道生产线安装23台锯机。年末,纤维板车间主体设备安装结束,全套设备由波兰进口。1973年10月,试车一次成功。1974年12月20日,由林业部、省林业总局及市有关部门组成的竣工验收小组检查验收合格并交付生产。
该厂生产经营的主要产品是锯材、纤维板,综合利用生产小板方材和木制家具,多种经营生产泥塑产品、玛瑙制品、黄金、天然饮料等。锯材产品由国家统一分配调拨,纤维板产品原由省分配调拨,后为省分配和企业自销相结合。综合利用材为非统配材,省市内分配调拨一部分,企业自销一部分,主要销往陇海铁路线以北地区。为把企业的经济搞活,广开销路,1984年,与山东潍坊市木材公司、禹城县城关镇、河北省东光县南霞口乡、大连干休所及长春、丹东等地,建立了森工产品联营关系。
五、铁力木材干馏厂
铁力木材厂干馏厂位于铁力市,是一座综合性生产经营型的大型林化企业,为东北森林工业粘胶剂基地和研究中心,同时,也是省内最大的中成药生产企业之一。
该厂是50年代中期国家投资兴建的重点工程,由波兰承担设计并进口成套技术设备。1958年1月开始兴建,1968年三季度试生产。主要生产焦油、乙酸乙酯、木醋液、甲醇、丙酮、醋酸、活性炭等产品。由于设备缺陷、设计不合理、工艺技术落后及原料不足,加上波兰单方面撤走专家和“文化大革命”影响,试生产9年仍无法正式投产,造成严重亏损,被迫改变产品结构。1975年,经国家批准,该厂除保留活性炭生产外,其余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形成以甲醛、粘胶剂、中成药、制瓶、制盒、木材加工为主体,各项产品综合发展的林产化工企业。
1975年3月开始兴建胶、醛生产线,经过10多年的技术改造与扩建,已发展为拥有1.5万吨甲醛机组2套,年产7000吨的制胶机组4套的规模企业。除为全省林区各小胶厂提供制胶原料外,还生产尿醛胶与酚醛胶2大类10个胶料品种。
中成药生产线是1978年7月兴建的。主要利用小兴安岭林区的中草药材资源,生产多种中成药。有进口成套浸提设备1台,优质糖衣锅生产线14台(套)及打片机和真空明塑铝铂包装机、颗粒包装机、压块机、液体罐装机、真空浓缩机、洗药机等先进设备,可生产9个中成药剂型39个品种。年创产值1500万元,占全省中成药生产总值的20%以上。是全省中成药骨干厂家之一。
活性炭生产线是原木材干馏工艺保留下来的唯一项目,厂房技术设备是由波兰设计提供的,后对部分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有活化炉4台、转炉2台,可年产400吨颗粒炭和粉状炭。热电站有锅炉4台总容量为48吨/时,汽轮机组3台,总容量5000千瓦。
198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92.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8529元/人年,工人劳动生产率10035元/人年。
铁力木材干馏厂生产的甲醛、人造板用粘胶剂省内外畅销,供不应求。各种中成药销往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活性炭产品销售市场广阔。(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