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建材工业

第五节 建材工业


  1950年,在伊春、五星、南岔、带岭、翠峦等地建有水泥厂、砖厂、瓦厂、白灰厂。1959年,开始生产水泥,使建材产品从低档向高档过渡。1976年,建材工业打破传统生产格局,向新型建材方向发展,出现了林业、交通、乡镇、建设等部门一起上建材的生产形势。到1985年,全市有建材企业183家,其中国营企业16个、集体企业150家、个体企业17家,从业人员7212人,工业总产值12973万元,利润246.7万元,固定资产6691.8万元。各种机械设备7599台。主要产品有红砖、水泥、白灰、涂料、玻璃、油毡纸、陶瓷、水暖器材等51种。

  一、水泥

  1959年,五星钢铁厂自建土立窑试产水泥;1968年4月,建立苔青水泥厂;1976年5月,建立铁力县水泥厂;1977年9月开始筹建晨明水泥厂,1978年6月土建施工,1980年10月转入设备安装,1981年9月试车,翌年正式投产。
  70年代前,水泥质量较低,五星、苔青水泥厂生产的水泥多用于砌筑,不能生产预制件。80年代,产品质量大有提高,到1985年425号水泥已占全部合格品的65%,其中晨明水泥厂全部生产425号水泥。

  二、白灰

  本市生产白灰的厂家主要有晨明石灰厂和五星白灰厂。
  晨明石灰厂始建于1948年,是汤原县工业资本家严道亭办的企业,开办初只有两座马蹄窑,1只木船运石灰石,以烧白灰为业,年产千吨。1952年末,划归伊春县企业公司,年产值12万元,各项工艺都是手工作业。1958年2月归伊春市工业局管理,1959年移交市建设局。在此期间,职工达到800余人。1962年又交回原地方工业局,1968年下放给南岔区。当年生产生石灰15650吨,上缴利润8.5万元。1969年建吊桥,1977年扩建白灰车间,同时购进2台球磨机生产袋装白灰,年产2051吨。到1985年,有职工317人,生产生石灰1万多吨、袋白灰12107吨,年产值81.1万元,固定资产增至132万元,白灰质量居全市之首。
  1962年,建五星白灰厂,1966年正式投产。当年生产白灰1410吨,产值8万元,有设备10台,固定资产为100万元,至1984年共生产白灰316169吨,创产值1808万元,实现利润151万元,缴纳税金175万元。1985年,生产白灰2.22万吨。是年,全市有7家白灰生产企业,即晨明石灰厂、五星白灰厂、友好建材厂、红星白灰厂、白林建材厂、朗乡建材厂和上甘岭白灰厂,年产白灰27360吨。1948~1985年,共生产白灰389989吨,创产值4331.7万元,上缴利税698.9万元。主要设备125台,固定资产556.8万元,职工987人。

  三、红砖

  50年代初伊春开始生产红砖。当时,市区有个人烧砖,铁力县有人合伙生产红砖。此后,红砖生产规模不断增大。70年代,个人烧砖与集体、国营烧砖并进,产量剧增。1985年,全市有国营企业13户,集体企业65户,年生产红砖5077.5万块,市区及县区均有砖厂。厂家分布在铁力、嘉荫2县及伊春、南岔、带岭、五营、梧桐等5区。其中铁力农场砖厂、梧桐砖厂规模较大。
  1957年,铁力县砖瓦厂建立,有职工264人。人工备土、扣抷,自然干燥,串窑烧砖,当年产量492万块。1959年,县投资9.5万元,建24门轮窑1座,安装简易制砖机1台,开始半机械化生产。到1960年,年产砖1332万块。1964年,铁力县国营砖厂筹建,1965年开工。建坯棚7500平方米,动力车间100平方米,厂房500平方米,安装35型制砖机1台。1966年,从原砖瓦厂调出48人到县砖厂,与瓦厂分开,当年产砖402万块。1974年,重建1座24门轮窑,5月底投产。1976年,建坯棚1.2万平方米,购置140型制砖机1台。1981年,建36门轮窑,到1983年坯棚总面积达到2.76万平方米,设计生产能力2500万块/年,1985年,产红砖1568万块。
  1959年,建梧桐砖厂。1960年,购进制砖机2台,电机30台,建70米长双筒隧道窑1座、16门轮窑1座、干燥车100台,实行边建厂边生产。当年生产红砖190万块、土瓦16.1万片、青瓦2000片。1979年,突破3000万块设计能力,年产红砖3200万块。1980年,又增加了鼓风机、配料机、粉碎机、烘干机、对辊机等设备。1985年,产红砖5077万块。1972~1985年,共上缴利税302.2万元,砖厂有2套制砖流水线,38门、18门轮窑各1座,干燥洞12条,推土机2台,拥有固定资产213.4万元,职工672人,年产红砖5000万块。

  四、瓦

  50年代初,伊春市兴起制瓦业。当时,多为个体制瓦,手工操作。中期,铁力县砖瓦厂等相继建成,其工艺系土法与手摇压瓦结合。后期,铁力砖瓦厂建24门轮窑混烧成功,当年产瓦83万片,成为全省第二个粘土瓦生产厂家。70年代,市区各厂家采用新工艺,1978年后,使用自动压瓦机,用干燥室进行干燥。80年代初,基本建设战线加长,个体、集体、国营企业多从事瓦业生产。此间,各县区及企事业单位的劳动服务公司有相当部分青年搞砖瓦生产。1985年,年产瓦1155万片。

  五、陶瓷

  伊春市陶瓷工业始于70年代初。最先由乌马河陶瓷厂搞缸盆生产,其后由带岭陶瓷厂独家经营。该厂1979年正式投产,当年生产陶杂粗制产品。1979~1985年,共生产陶土瓦147万片,陶土件7.6万件,该厂陶土瓦被评为市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