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职工队伍
第二节 职工队伍
伊春开发初期,伊春县电工大队仅有电工5人。1950~1953年,伊春发电所有职工52名。1957~1960年,伊春林区开始大规模的电力建设,国家每年分配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到电业部门。此外,由国网发电厂请调一部分老技术工人到新建的发电厂。这两部分技术人员约占全市电业职工总数的10%。其余90%是由社会招收的青年工人。为使这些新工人尽快掌握电力生产技能,1957年,翠峦发电厂将新工人送往白城发电厂、齐齐哈尔发电厂进行技术培训。1960年后,这部分受训人员被分配到友好木材加工厂电站、新青发电厂、友好发电厂,成为主要技术骨干。此间,新建的发电厂也派人到国内重点电厂培训学习。1964年6月15日,东北林业总局决定:林业企业自备发电厂与国网发电厂之间定点包厂技术培训,其中包括人员培训、整章建制,协助设备大修、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疑难,消除设备隐患,加强企业管理等。1958~1964年,全市林业电力系统共有职工1138人。其中,电业局898人,南岔水解厂电站103人,朗乡林业发电厂65人,带岭林业局电厂72人。此后,伊春电力系统逐步走向正规化管理,每年都接收一些国家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并有企业送往大专院校进修的学员返回。同时,对新职工(包括转业兵、技工学校毕业生、接班顶替工人)进行上岗前的训练,配备文化教员,帮助文化低的老职工达到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此间,还定期由专业技术员上技术课。至1985年,全市林业电力系统有职工5965人。其中电业局职工2656人,伊春林业发电厂职工910人,企业自备发电厂职工2399人;这之中,干部793人,工人5172人。在全部职工中,各类技术职工有4025人,管理人员675人,工程技术人员234人(工程师96人),其它人员1031人。农电系统有职工526人。形成了发、送、变、配、检修、安装、试验一整套技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