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防洪工程

第二节 防洪工程


  解放初,伊春无防洪工程。50年代后,林区城镇建设多在河流沿岸且速度快,防汛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到1985年,全市修建防洪河堤长155.7公里,其中城镇堤防117.5公里、农田堤防38.2公里、汤旺河堤防71.6公里、其它河流堤防84.1公里。其工程防御中小洪水尚可,防御大水尚难。

  一、伊春区防洪工程

  伊春河堤防 1955年,在伊春河右岸,修建了东起106公里伊春河铁路桥,西至市自来水第一水源折向南,一直到市卫校山脚大堤,全长5.5公里,总土方量13万立方米。1957年,为保护伊翠铁路正常运输,由黎明生产队菜地(今市啤酒厂)西南角起,至扶林屯北,由106铁路桥至扶林屯修筑的河堤长6.5公里,迎水面均以块石护砌。1975年8月9日,汤旺河发生大水使伊春河下游因回水漫堤400余米。1975年,在伊春河左岸修建河北堤防长1.85公里,堤顶宽4米,平均坝高3米,土方量3万余立方米。伊春大桥以西已达到20年一遇设计标准。以东堤段尚未达到这个标准。1976年春,修了大桥以西堤脚,夏天又修建了大桥两侧挡土墙。1977~1978年,完成东段堤脚和西段部分块石护坡工程。1985年,市政府决定拆毁第一水源地至卫校山脚堤防1.5公里,改建为水泥路面的环城路。
  汤旺河堤防 1965年动工修建,北起伊春河铁路桥,南至伊春火车站南端,全长2.13公里。北段有500米以铁路基代堤。在修筑此段堤防时,因取土困难,从佳木斯调来2个火车头,在飞机场附近的6公里处,用火车皮运土筑堤,其场面壮观
  红光堤防 60年代,系红光农场修筑的农田堤防,标准很低,年久失修,高低不平。1984年,在原河道下游与新改河道连接处修建的双孔叠梁闸门,其闸门启闭不灵活,泄水断面小而未起作用。1985年8月16日,伊春河和乌马河出现洪峰,使农堤决口,洪水漫堤多处。
  东升堤防 此堤在1961年水灾后,即1962年由市一中师生和其他单位支持修建。其自东升二队至三队护田堤全长4公里。1984年,在原堤址基础上,重新勘测设计,总长7.3公里,1985年完工。保护耕地5300亩,人口4000余人。该项工程省水利厅投资11.5万元。
  对山堤防 1970年,对山农场自筹资金修建护田堤,以后逐渐延伸和维修加固,形成二道互不相接的农堤,标准很低,曾在1981年洪水中决口。1984年,由市水利局重新设计修筑,堤长5.2公里,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保护农田3700亩和住户2000口人。
  改修河道 1982年,市政府决定,将伊春城区西部伊春河4.3公里长的河道,截弯取直,使河水顺北山流淌,为此新开人工河道1.8公里,在伊春河南岸筑堤3公里,1984年竣工截流、通水。改河道共投资400万元。

  二、友好区防洪工程

  爱国堤防 1956年修建,北起双子河大桥,南至爱国生产大队,全长4.45公里。后经维修加固,堤顶宽1.5米,堤高2米,土方量61884立方米,浆砌石护坡758米,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修建涵闸2处,保护双子河新街基居民1838户、人口7856人,农田1949亩。
  林乡堤防 修建于1982年,北起友双连森铁线,南至国铁大桥,全长1.65公里,顶宽1.8米,底宽9米,高度1.9米,土方量26634立方米,干砌石护坡1020米;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
  友好堤防 1962年修建,西起铁路桥围堤,全长3.57公里,顶宽1.8米,堤高2米,底宽14米。其中,块石护坡960米,土方量6万立方米。修建闸门2处,保护居民16932人,保护耕地400亩。堤防标准为20年一遇。
  兴林堤防 1963年建,1978年进行维修,南起铁路大桥,北至森铁一处,总长3.17公里。堤顶1.5米,底宽8米,平均高度2米,土方量4.4万立方米。其中,干砌块石护坡2公里,其余为草皮护坡;修建闸门1处,保护居民2100户、人口1.51万人,森铁一处、机修厂、木材加工厂,中学和铁兴、铁林2个办事处。
  双子河堤防 1958年修建,南至铁路桥,北至25农场,全长3.17公里,堤顶宽1.8米,底宽6米,堤高1.6米,修建闸门5处,土方量4.4万立方米,防洪标准20年一遇,保护居民900户、6300口人,森铁二处、贮木厂、水泥白灰厂和基建工程处等企业单位,耕地5000亩。
  汤旺河农堤 1962年修建,自反修大桥至小溪水河,全长4.45公里,堤顶宽1.6米,平均高度1.5米,底宽4米。建闸门1处,总土方量4.08万立方米,设计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保护居民1000户、4000人口,耕地7000亩。
  1982年,在双子河铁路大桥下清淤800米,取出砂土量3万立方米。1983年,修筑自苗圃地至东山根的朝阳堤防,全长3公里,顶宽1.4米,底宽5米,平均堤高1.2米,土方量2.2万立方米。

  三、南岔区防洪工程

  西南岔河堤防 本堤分敬老院、国庆二段、结核病医院、水解厂与机修、梧桐、木曾等堤段,建于1962~1973年间,堤长5.5公里,用块石或浆砌石护坡,顶宽1.5~2米,边坡1:1。
  汤旺河堤防 本堤分兴隆、浩良河段,建于1962年,堤长0.7公里,用块石护坡,顶宽1~2米,边坡1:1,保护兴隆大队及浩良河镇人口0.7万人、耕地及基它设施。

  四、带岭区防洪工程

  永翠河堤防 本堤分贮木加工厂、永兴堤段,分别建于1962年、1968年,并相应延伸,堤长3.77公里,块石或浆砌石护坡,堤顶宽2~3米,边坡1:1.5,堤顶高程223~223.50米,分别比历史最高洪水位224.16米(1968年7月26日)低1.22、0.72米。
  西南岔河堤防 1970年修建,位于西南岔河左岸透水桥450米处至双兴二队抽水站防洪堤,堤长3.4公里,堤顶宽7.5米的1.9公里,2.5米宽的1.5公里,内外边坡1:1.5,堤顶高程224米,比1968年7月26日洪水位227.28米低3.28米,设有2×2米方涵1座,土方量3.42万立方米,石方量0.1万立方米。(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