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商品储运

第四节 商品储运



  一、商品运输

  1950~1961年,长途商品运输以铁路为主、短途运输用马车、牛车和森林小火车,以及人背、肩扛、扁担挑。当时有马车48辆、牛车12辆。1962年,市商业局购置了7辆汽车,成立了车队。1963~1966年,市商业系统有机动车辆11辆、畜力车98辆。
  1978年,进一步加强了商品储运工作。加强对商业车队的管理,全地区商业共有机动车辆29辆。各区局商业科也都配备了汽车、三轮车。据1985年统计,全市商业共有汽车74辆,有16个企业成立了汽车队,有冷藏车2辆。蔬菜、食品、糖酒3个公司短途自运量达到81%,百货公司达72%。

  二、商品储存

  70年代前,商业仓库很少,远不适应商品储存的需要,而且85%以上都是简易仓库和货棚,很多商品露天存放,林场商店的仓库,没有1栋为砖瓦结构。1978年后,开始改造或新建仓库。到1985年,全市商业共有仓库148栋,面积71721平方米,冷库14座,存储量3800吨。

  三、储运管理

  1955年,林区贸易公司设置储运科,配备3名专职工作人员,下设的9个公司成立了储运股。1956年,林区贸易公司在哈尔滨市设立办事处,负责对全市商品的调运。各专业公司在哈尔滨派驻1~3名采购员。1961年,各区商业科相继成立储运股,较大商店配备了专(兼)职调运员。1962年,驻哈办事处继续扩大,并配备处级领导干部,职工人数增加到32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商品储运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储运机构不断完善,储运队伍不断扩大。到1985年,全市商业共有储运机构31个,近400人。为了提高储运队伍素质,1987年后,每年进行1~2次培训,开展创“四好”仓库(服务思想好、保管养护好、指标完成好、安全生产好)、“六好”车队(安全行车好、完成运输任务好、经营管理好、维护修养好、节约用油好、服务质量好)和“三项服务”(为商品流通服务、为购销业务服务、为基层用户服务)的竞赛活动。使全市仓库商品堆码实现了“五五化”(即五五成行),做到了“九有”(品名、数量、等级、规格、产地、保管卡片、盘点表、业务核对表、保管帐页),运输车辆完好率达到95%以上。1984年,全市商业被评为省、市“四好仓库”13个,省、市“六好车队”2个。嘉荫县还被评为省级先进储运县。(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