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商办工业

第五节 商办工业


  商办工业是随着林区生产的发展和市场需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953年,伊春商业因陋就简,搞肉制品熟食加工,同时扶持豆腐、酱油、醋等商品生产。总产值为36.1万元。1954~1958年,各区建立了糕点、熟食、豆制品加工厂及酱菜厂、小酒厂等。1958年,总产值达66.8万元。翌年,商业自办了酿酒、酱菜、糕点、针织、服装鞋帽、制药等39个中小型工厂,总产值为139万元。同时还建立了种禽、种畜、畜牧、养蜂、养兔、养鸡、养猪、木耳等各种副食品生产基地。到1960年,商办工业和生产基地达85个,其中百货类3个、土特产品类8个、工业器材类10个、食杂类19个、蔬菜类6个、饮食服务类16个和其它23个;总产值530.1万元。1960~1963年,对商办工业进行调整,关、停、并、转了一些工厂,移交给酒厂、酱菜厂、糕点厂等15个,精简和移交一部分从业人员。对商办工业实行商业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双重领导的体制。到1978年,产品发展到7大类,即冷饮、糕点、酱菜、糖果、肉食、药材(人参)、豆制品;产值1024万元,从业人员1000人。
  1979年,商办工业迅速发展,年末统计全市商办工业产值1200万元,从业人员为1135人。
  1982年,市食品厂购进连续真空熬糖机。1985年,引进糕点12平方米远红外线烤炉,继而同上海东海糖果厂联营,引进奶糖生产自动线。同时,又引进了秋林公司生产“大列巴”、果脯、面包等生产技术,引进广东威力发面包生产技术。本年,改变了企业多年来的亏损局面。伊春商办工业虽有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着设备陈旧、工艺简单、生产单一、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据统计,全市商办工业微利企业占60%,亏损企业占40%,且1个企业的亏损额超过6个微利企业利润的总和。(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