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理发业

第五节 理发业


  1949年,由陈庆瑞、田广德等3人合资的第一家私人理发店成立(店址在伊春林机厂处)。到1955年,先后成立了10家理发店,主要有“仪济理发店”、“云同理发店”、“欣荣理发店”、“春林理发店”等,从业人员共50多人。烫发业在此间形成。同时,各林场和经营所相继成立了职工理发店,并组织人员上山,由为职工家属义务服务到有偿服务。1955年5月,县联社组织成立了“理发样板合作小组”,次年,成立了“理发合作社”,下设5个网点,从业人员60人,营业面积大的100平方米,小的20平方米。1959年,“理发社”利用自己积累的5万余元资金,先后建起了2座楼房和3栋平房,增设了60多台铁制转椅和其它理发工具。伊春区内理发网点增加到8个,较大型有“丽林理发店”,中型有“美容理发店”,职工总数增加到100人。服务项目有推、刮、烫、吹风、磨推子等。在“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中,理发业处于停滞阶段,特别是个人理发相对增加,无偿理发增多,卖钱额和利润有所下降。“文化大革命”期间,理发业受到严重冲击,一些传统服务项目如烫发、刮边、吹风、染发、美容等被取缔,实行定额工资制,企业只能维持职工开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理发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85年,全市理发网点296个,其中国营8个、集体75个、个体213个;从业人员830人。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实行计件工资制,据本年统计,伊春区集体理发网点有6个,其中实行承包经营的5个;外区局有69个集体网点,有38个实行了承包经营。此间,还对职工采取进修、办班、岗位练兵、以师带徒、技术讲座等形式的培训,全市共有二级理发师1人,三级理发师10人,占职工总数的1.3%。经营明显好转,经济效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