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饲料 1954年前,林区饲料、饲草由粮食部门采购、集运、供给。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时,饲料供应纳入计划轨道,由粮食部门统一经营管理。
1956年,饲料用粮实行分类定量供应。其标准为重役马、骡,口日供应精料2.5公斤,轻役马、骡,日供精料2公斤;一般用马、骡每日供精料1.5公斤;役用牛、驴不分使役轻重,日供应1公斤;幼马、骡,日供应料1公斤;幼牛、驴日供料0.5公斤;重型纯种公马日供料7公斤;轻型日供料5.5公斤;成年种公牛日供料3.5公斤。奶牛实行以奶换料办法,给国家1.5公斤奶换回饲料0.5公斤;母牛干奶期每头供料200公斤。猪禽吃国家供应粮的集体饲养户饲养的公母猪,口年供应饲料150公斤;个人饲养的母猪按产仔猪头数,每头供料5公斤;国家收购生猪分等给予奖售饲料,特等和一等猪0.5毛公斤奖售饲料粮0.5公斤,二等猪1.5毛公斤奖售饲料粮1公斤,三、四等猪1毛公斤奖售饲料粮0.5公斤;商业部门收购的商品库存猪,待宰期间每天每口补助饲料0.5公斤,补助时间不得超过15天。饲养户向国营商业部门交售鸡蛋的,每交售0.5公斤,供应糠麸2.5公斤。农村役畜经省批准参加国家计划内冬运木材的,不分马、骡、牛除带足自己分配的饲料外,每天每匹补助饲料2公斤。上述饲料供应标准,在执行中受粮食形势和畜牧生产情况的影响,有过小的调整。在3年困难时期,市委号召开荒种地,补充粮食不足,对有饲料生产自给能力的,核减了饲料供应量。1973年,整顿粮食销售时,按省要求重役畜每头每日节供0.5公斤,轻役畜节供0.25公斤,并实行麦麸1.5公斤顶0.5公斤精料供应的措施。1978年始,为促进禽蛋生产,对养鸡基地育雏鸡补助精料,育雏6个月期间,补助饲料2.5公斤。1979年,将向国家交售0.5公斤鲜蛋奖售2.5公斤糠麸的规定改为奖售2公斤糠麸和0.5公斤豆饼。1980年,进一步改为产售0.5公斤鸡蛋,售给1.5公斤糠麸、0.5公斤豆饼和0.5公斤玉米,育雏鸡补助精料也由2.5公斤增加到3.5公斤。1984年10月1日起,猪饲料全部放开经营,议购议销。
随着本市粮食加工自给能力的提高,粮食副产品增加,逐步扩大了猪禽饲料来源。70年代以前,调入面粉按8%带进糠麸,连同自产糠麸,主要投向酿造业,饲料部门靠回收糠渣,补助养殖业。进入80年代,制酒业用粮逐步放开,糠麸主要投向养殖业。本市先后在伊春、南岔、友好三地建设了A型、B型、C型饲料加工厂,日产各为50吨,大量生产配混合饲料。为满足全市畜牧事业发展的需要,除省按年度拨出专项用粮外,本市也利用木材优势与外市县协作采购、换购精粗饲料。(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