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出口商品种类与开发

第二节 出口商品种类与开发


  伊春的外贸业务,按照省对外经济贸易厅下达的出口商品收购计划,组织生产、收购、加工和调运,并根据商品种类向辽宁省大连口岸的有关进出口公司提供出口商品。
  1980年,省成立口岸公司,本市的外贸按照出口商品种类分别向省驻大连办事处、秦皇岛办事处和广州办事处提供出口商品。

  一、出口商品种类和品种

  1973年,出口商品有20个品种,到1985年,发展为6大类94个品种。其中,粮油食品类有大豆、瓦饼、豆饼碎、脐子饼、麦麸子、玉米胚芽粉、盐渍蕨菜、熊肉、熊掌、野猪肉、花尾榛鸡(飞龙)、沙半鸡、刺五加叶、芥菜籽、活牛、鹿肉、麻雀、兔肉、冻牛肉、冻马肉、狍肉21个品种。土产品类有原木、名木(指黄波罗、水曲柳等)、小径木、案板、钉皮板、木托盘、刷子把料、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火柴梗、木床架、雪条棒、铅笔料、木丝、木炭、松针油、蜂蜜、木耳、蜂王浆、白瓜籽、松籽、山核桃、野玫瑰果、榆黄蘑、盐渍元蘑、猴头、盐渍刺嫩芽、盐渍黄瓜香、盐渍猴腿、盐渍山露、盐渍山芹菜、盐渍黄花、松茸、人工蘑、榛子、火柴合片、茶箱板、元皮、水貂皮、貉子皮、麝鼠皮、香鼠皮、灰鼠皮45个品种。轻工业品类有纤维板、锹把、地板块、劳保手套、牙签、布鞋、装修板、人发、发渣、中密度板10个品种。工艺品类有卫生筷子、节日塔、木镜条、装修板4个品种。医药保健类有园参、红参、刺五加、刺五加茶、黄柏、鹿角、人参酒、田鸡、三棵针、消咳喘滴丸、活络消痛片、鹿茸12个品种。五金矿产品类有钢材。

  二、开发资源

  伊春市的出口商品,传统品种少,额度低。1973年出口商品只有20个品种,产值252万元。外贸机构建立后,在巩固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同时,还挖掘新品种,抓出口商品基地和专厂、专车间的建设。到1985年出口商品收购额达1892万元,比1973年增加1640万元,增长6.5倍。

  (一)基地建设

  根据国外市场销路稳定,本地主要抓松籽、蜂蜜、山野菜、及林木基地建设。
  松籽 松籽仁国外市场畅销,松籽生产有丰有歉,为平衡商品货源,歉收年份要深入产区,力求多收购群众手中积存的陈籽。从1973~1985年,13年中共收购松籽6943吨,年均供货534吨,基本保证了均衡出口。
  蜂蜜 椴树蜜是本地特产,国外市场享有盛名,主要销往美国、西德、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1973~1985年,蜂蜜出口数量不稳定。由于过量采伐,使椴树源逐年减少;因受气候影响,产量忽高忽低。为加强蜜源基地建设,对外来的放蜂队帮助选点,解决生产与生活上的困难,适时收购。13年来,年均供货量431吨,最高年(1980年)供货量1254吨。
  山野菜 伊春林区的山野菜品种多,资源丰富,国外市场比较稳定。1973年,试出口38吨,到1985年,发展到1542吨。13年共出口11567吨,1985年比1973年增长40倍,每年采收季节,外贸部门提供加工用盐,群众自己解决盐渍容器,自采自加工。13年,山野菜加工出口,农民及职工家属纯收益达1000万元。

  (二)出口主要品种

  盐渍蕨菜 (蕨菜遍布全林区,嘉荫、南岔、铁力、乌马河等地资源尤为丰富)。1973年,组织盐渍蕨菜出口8.3吨,1981年,发展到452吨,收购价格每吨2800元,比上年提高55%。外地到本地收购的有佳木斯市,哈尔滨市、鹤岗市,共收购320多吨。由于高价刺激,造成生产过剩。1982年,压缩生产,价格回落到每吨1800元。13年,累计出口蕨菜1762吨。
  盐渍山露 山露,俗名大荷叶,又名猪食草。生长在溪边,沼泽地带,形似南瓜叶,本地群众没有食用习惯。伪满时,日本人在神树食用过。1973年4月,大连口岸来人调查资源,经过口岸人员反复到神树调查,几次采样送检,又经广州交易会日商鉴定,才予以确定。始称伏乐菜,后改名为山露。对山露的加工,是把采集到的鲜品切成20厘米的小段,用水煮,然后扒皮抽筋,捆成二寸粗的小把,进行盐渍。从1974~1985年,一直没间断出口,共出口2195吨。
  盐渍刺嫩芽 刺嫩芽系芽葱木的嫩芽,售价较高,国外市场畅销。最高年份出口83吨,尚不能满足需要,受资源限制,不能提高产量。1973~1985年,共出口446吨。
  盐渍黄瓜香 黄瓜香学名荚果蕨,别名广东菜,林区资源丰富。黄瓜香的加工,是把采集的鲜品用沸水烫一下,经凉水冷却后进行盐渍。其国外市场较好,售价较高。1973~1985年,共出口1941吨。
  盐渍榆黄蘑 林区榆香蘑资源丰富,1975~1985年,共生产盐渍榆黄蘑1683吨。
  盐渍榛蘑 林区榛蘑资源丰富,国内外市场畅销。榛蘑出口是采取盐渍法。1975~1985年,共生产盐渍榛蘑899吨。
  此外,尚出口盐渍山芹菜、盐渍猴腿菜、盐渍元蘑、盐渍黄花松茸4个品种。从1973年建立山野菜出口基地到1985年,先后挖掘、巩固10个山野菜品种,共出口11567吨。
  野生细皮张 野生细皮张的猎捕、收购由外贸部门同林政部门配合,按规定的狩猎政策实施。品种有元皮、灰鼠皮、香鼠皮、麝鼠皮、草兔皮、獾皮和杂皮7个品种。80年代初,每年可收购18万张。1973~1981年,共收购出口632074张。
  五味子 1974年提供样品250公斤,很受香港商人欢迎。1975年歉收,只提供200公斤。1976年丰收,提供38.5吨。1977年大丰收,收购363.7吨,由于供过于求,香港市场销价下跌。1978年,出口200公斤;1979年出口13.6吨;1980年出口11.3吨;981年后归省药材部门出口。
  茶箱板 1974~1978年,共出口4089立方米。1979年后,由于外商停止订货而停产。
  雪条棒 1976年始组织生产,出口香港地区。1976~1984年,共出口雪条棒2.8亿支。后因成本高,收购价格低而中断。
  饲料酵母 由于国内外的价格相差悬殊,出口数量始终不稳定。从1976年始,时断时续。到1983年,共出口1214吨。
  还有一些新小品种,如配电板、铅笔料、地拖柄、刷子把料、锹把等品种,有的出口3~5年或6~7年后,就因外商变更频繁而中断。
  卫生筷子 卫生筷子材料系林区价值较低的白桦林。1980年,友好卫生筷子厂以补偿贸易的形式,从日本群马株式会社引进的年产5万箱的技术设备。当年引进,当年投资建厂,当年按装成功,当年试出口2000箱。从试出口到还清设备欠款只用了1年多的时间。到1985年,共出口卫生筷子212363箱。
  松针油 松针油是利用林区废弃物冷杉树叶通过蒸馏的方法提取的。松针油国外市场畅销,一直供不应求。本林区生产的松针油,醋酸龙脑脂的含量达18~21%,很受天津口岸公司欢迎。但由于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年产量总是徘徊在6~10吨间,远不能满足国外市场需求。1973~1985年,共生产松针油80.4吨。
  纤维板 纤维板是传统出口的骨干商品。1962年,友好木材综合加工厂生产的“长城牌”纤维板曾打入国际市场,质量居世界第二位。该纤维板年提供出口685~6672吨。1973~1985年来,共出口纤维板5万吨。(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