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站段
第二节 站段
一、伊春站
位于伊春区东南部,汤旺河右岸,东西长1565米,南北宽89.95米,占地25056平方米。站中心位于南乌线104公里、367米处,是南乌线与伊翠线的交汇处。东与缓岭站为邻,西与乌马河相毗,北至双子河站。是二等编组站。1949年1月1日,正式营业。由齐齐哈尔铁路局,绥化分局管辖。时有道线4条,专用线2条,日均装车130辆,卸车20辆,日均乘车220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客货业务量逐年增加。1953年,改为二等站,道线增至9条,日装车100辆,日卸车40辆,日均乘车400人。1955年,专用线增至3条,同时,又新建2条货物线,日装车80余辆,日卸车50余辆,日均乘车600人。1958年,随同绥化分局划归哈尔滨铁路局,货物线增至3条,专用线增至4条,日均乘车800人。新建101电厂线。截至1985年,有道线10条,专用线4条,牵出线1条,有效长327米。货物线4条,总长727延长米,最多可容纳货车62辆。站修线2条,配属蒸汽机车2台。日均办理客货列车42对。其中客车10对,货车32对。日装车15辆,日卸车52辆。全站有客运站舍782平方米,售票厅150平方米,行包房180平方米,客运站台2个,面积3150平方米。日均乘车3091人,年均发送旅客10万人左右。货运仓库3座,面积1470平方米。货运站台2个,面积1865平方米。装卸机具有8吨轨道吊车1台,1吨叉车1台,50马力牵引车1台,全员效率389吨,货物搬运、装卸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该站职工由建站初7人增加到286人。机构设有党委、工会、团委、人事、财务、技术、企管部门等;站下属客运、货运装卸、运转3个车间。劳动服务公司1个,有固定资产107.8万元。
二、西林车务段
位于西林区南乌线56公里800米处,是南乌线上重要的木材、矿产资源集散地。南起南乌线96公里、360米至翠峦线14公里、925米,承担翠峦、乌马河、美溪、西林、金山屯、西林铅锌矿、西林钢铁厂、七0七地质队、苔青水泥厂、伊春林业发电厂、苔青驻军部队等企事业单位的运输生产任务。年货运量为160万吨,客运量120万人次,运输收入3398万元。
1971年,西林车务段由美溪车务段迁到西林,称西林车务段。机构设有财务、教育、技术、人事、安全、党委、工会、团委。段辖12个中间站,其中2个三等站(西林、美溪),10个四等站(柳树、沙山、榆树、金山屯、白林、苔青、绥岭、乌马河、锦山、翠峦)。有站线43条,到发线28条,专用线25条,道岔89组。有货运仓库8座、1625平方米,露天货场7处、5901平方米。货物装卸线11条、4773延长米。客运设施有旅客站台11座、6371平方米,候车室11座、1245.2平方米,行李房10个、316.7平方米,售票窗口15个。西林车务段管内的闭塞设备均属于64B型半自动闭塞。全段有职工409人。有固定资产104.4万元。
三、五营车务段
位于五营区南乌线179公里、53米处,是南乌线末端车务段。主要承担13个县团级以上企事业单位木材生产、民用物资的运输任务。1985年,货运量242847吨,发送旅客114万人。
五营车务段前身是五营站线路总支,于1955年正式由红山迁到五营,称五营中心站。隶属于南岔办事处。1971年建段,隶属佳木斯分局管辖。1985年,管辖双子河至乌伊岭11个站,共有站线75条、1508延长米。有专用线32条、29106延长米,装卸线10条、3207延长米。所辖车站按技术等级分有二等站1个(五营站)、四等站10个(双子河、友好、红山、卫国、五星、红星、新青、汤旺河、东汤、乌伊岭),均为客货兼营站。段管内各站行车闭塞方式均采用8505型色灯电锁器,道岔78组。全段有货运仓库9座、2310平方米,露天货场2处、3805平方米,全段有旅客站台10个、15128平方米。候车室11座、1313平方米,售票窗口11个。有行包仓库4座、230平方米。段机构设有党委、工会、团委、纪委,人事、财务、安全、教育、技术、总务、调度,有职工475人。
四、伊春工务段
位于伊春区新兴东路,伊春火车站东侧。始建于1956年12月28日,前身为南岔工务段。建设初,隶属齐齐哈尔铁路局绥化办事处。1957年,划归哈尔滨铁路局南岔办事处。1963年,隶属于佳木斯分局。至1985年,管辖线路总长335.2公里。其中正线273.5公里,站线60.8公里,特用线0.9公里。道岔总线233组。管辖桥梁72座。其中大桥8座,中桥24座,总延长3933米,通渠308座,全段共有曲线324条,长度为104公里。其中300米以下小半径曲线有51条,线路最大坡度为27.5‰。管辖道口总数84处,其中有人看守13处。机械动力有养路机械器、轻型轨道车、重型轨道车、汽车及大小仪器等40余台(件)。机构设党委、工会、团委、纪委,材料、人事、财务、技术室、武装、保卫、外勤、调度12个科室。段下设金山屯、西林、伊一、红山、五营、汤旺河、伊二、桥梁、综合9个领工区。全段有职工931人(含巡道员586人、道岔看守员24人、桥梁工48人、其它273人),固定资产7824.2万元。
五、伊春电务段
位于伊春区新兴东路与青山路交岔处,占地6300平方米。始建于1960年7月20日,隶属于南岔办事处。1963年,归佳木斯铁路分局管辖。全段担负273公里通信电线路和24个车站、4个区间辅助所的通信、信号、设备大中修养护维修任务。1985年,机构设党委、工会、团委、材料、财务、技术、人事等10个科室。段下设8个领工区,共有42个生产班组,全段定员261人,实为274人,有固定资产总值78.8万元。
六、伊春铁路医院
位于伊春区铁新街,占地面积3050平方米。前身是南岔铁路医院伊春铁路卫生所。建于1954年。1971年后,改为伊春铁路医院,隶属佳木斯铁路分局其主要担负南乌线、伊翠线30个站区5148名职工、12436名家属的医疗保健工作。院内开设内、外、妇、儿、传染、口腔、五官、急诊、中西药房、放射、检验、心电和超声波等诊室。并设有车站保健站、五营和汤旺河2个卫生所。全院病房共有床位47张,医院房屋面积1954平方米,医疗设备有200毫安X光机1台、50毫安X光机1台、30毫安X光机2台、心电机2台、A型超声波机1台、双目显微镜1台、721分光度计、人工电动洗胃机、心电示波器、空气压缩机等。有固定资产40多万元,每天门诊量250~350诊次。1985年,全院定员93人,实为92人。
七、南岔站
位于南岔区,车站中心位于绥佳线277公里237米、南乌线零公里处,是绥佳线、南乌线的交汇处。其为绥佳线的最大编组站。
南岔站始建于1940年,当时有5条道线。1947年,道线增加到9条,道岔全部为手扳。1948年,站内增设2条道线、共11条。1950年,由于伊春林区的建设和鹤岗、双鸭山的煤炭运输,站内又修建2条道线、共13条。1956年,站内线路加到19条(到发线7条),由车站值班员进行接发列车锁闭。此时南岔站由二等站改为一等站,同时对站舍进行了扩建,面积为105.36平方米,候车室为774.65平方米,办公楼276.71平方米。1958年,对南岔站进行总体规划和站场改造。先后延长了绥化下行线和延出线,新铺设了到发线6条。至1960年秋,共有到发线10条,编组线15条,共25条线。1963年,南岔—梧桐站接通自动闭塞。1964年,南岔站东增设色灯出发信号机。进站信号机由臂报式改成色灯信号机,绿潭、柳树方向改设成半自动闭塞。1970年8月,新建6027大站电器集中楼,信号由非集中管理改为集中管理,实现电器集中连锁。1985年,南岔站是佳木斯分局的主要车站,担负着伊春林区的木材运输,鹤岗、双鸭山的煤炭运输、人民生活物资的运输,旅客运输,以及中转编、解任务。日均接发列车184列旅客列车48列,日办理车5882辆,最高达6619辆。机构设有党委、工会、团委、纪委,人事、技术、财务、安全、教育、总务10个科室;下设运转、客运、货运3个车间,1个公安派出所。全站共有职工447人。固定资产115.9万元。
八、南岔机务段
位于南岔区红光街东侧,占地面积34.37万平方米。建于1940年12月1日,时称南岔铁路机关区,配属机车13台,有职工370人。承担南岔—神树、南岔—佳木斯列车牵引任务。全线长240公里,机关区长当时由日本人担任(第一任机关区长三平良态)。1943年,哈尔滨铁路事务所将南岔—伊春间104公里铁路建成后,由南岔铁路机关区担当机车牵引任务。1945年8月15日,南岔铁路机关区改称南岔铁路机务段,隶属北安铁路局。此间,一些主要设备被苏联大批运走,整个机务段不能正常生产。194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恢复了生产。到1949年,配属机车36台,改为3等段,扩大了生产规模。1950年3月15日,第一座检修库房建成并交付使用。1955年,第二座检修库房建成。1956年,第一栋运转值班室建成,当时共配属机车47台。南岔机务段由此改为二等段。同年,伊春、五营机车划归南岔机务段管辖。1963年后,隶属佳木斯铁路分局。南岔机务段主要担负着绥佳、汤林2线的客货运输牵引任务,同时担负着小白、界山、南岔、柳树间的补机任务和浩良河、伊春、朗乡等站的调车、编组和专用线取送车及机车检修等任务。到1985年,南岔机务段配属蒸汽机车72台。其中前进型机车35台,建设型机车30台,解放型机车3台,人民型机车4台,实运用机车68台。段内线路11167延长米,机车检修库2座,检修线1条,抓煤机3台,给煤斗2个,清煤机1台,上沙塔2个,柴油储存罐2个、转盘1台,三角线1组,机车整备线4条,机车检查台7个,年储煤1.2万吨,各种房舍建筑面积18842平方米。机构设有党委、工会、团委、纪委,办公室、人事室、财务室、安全室、技术室、材料室、保卫股、教育室、化验室、验收室、统计室、计划室、劳资室、企管办、计量19个股室;有职工1685人,固定资产2595.5万元。
九、南岔车辆段
位于南岔区永丰街,全段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前身为绥化检车区南岔检修所,始建于1940年,当时有房舍2间,职工10余人。1947年,职工增加到150余人,北安铁路局佳木斯车辆段管辖。1956年1月1日,正式成立南岔车辆段,有段舍3间,段内设5个科室,下设南岔、伊春列检所,五营、浩良河驻在所,南岔站修所,共5个车间,段有职工300余人。建段后,开始露天定期检修货车(中修、年修),当时有修车车间和补助厂车间及机械设备10余台,年检车近千辆。1961年,修车库竣工,由露天作业改为室内作业,年修车近2000辆。车辆段主要担负绥佳、南乌2线通过列车的检修、货车的定期检修、客车的补助修和车辆的轴检任务。年段修2400辆,辅助修2000辆,轴检4700辆,通过修客车17767辆,货车1576343辆。段有检修库1座、1742平方米,库内配有10吨吊车1台、5吨吊车2台、风动架车机20个、9个修车台位,段内有存车、停留轮对装卸线8条、3210延长米。段配属客车46辆,有机械加工设备172台(件)。全段职工1188人,机构设有党委、工会、团委、纪委,人事、技术、财务、材料、人劳、武装、保卫、安全、教育、行办、验收、调度、理化(计量)、企管办18个;下设南岔、伊春、五营列检所,下辖7个车间、71个生产班组。固定资产总值909.1万元。
十、南岔工务段
位于南岔车站西侧,前身为南岔线务所,建于1940年3月5日,后改为工务区,管辖线路151314公里,有职工573人。1945年8月,改为南岔工务段。1955年11月,由于南乌线通车,南岔工务段撤销,段址迁至伊春。南岔工务段归伊春工务段管辖,隶属齐齐哈尔铁路局绥化办事处。1958年1月1日,汤原工务段迁至南岔,更名为南岔工务段,隶属哈尔滨铁路局南岔办事处。1963年后,隶属佳木斯铁路分局。1985年,南岔工务段管辖线路355公里404米。其中正线278公里、670米,站线56公里、846米,特别用途线197米,专用线12条,14公里、135米。有各种道岔298组、道口34处。其中有人看守道口4处,有各种机械设备140台(件)。有职工926人,机构设有党委、工会、团委、纪委、武装部、技术、财务、人事、调度、材料、教育、总务、外勤、保卫、企管办;下辖8个养路领工区及车间。固定资产9463.25万元。
十一、南岔电务段
位于南岔区南纬路西段。随绥佳线铁路建成通车即设立,日伪时期称电力区。1945年后,改称南岔电务段,先后隶属北安铁路局、齐齐哈尔铁路局,有职工250人,管辖绥佳线铁力以北区段及南乌线南岔至双子河区段,信号设备为单线臂板式,闭塞设备采用路签、路牌,通信为磁石电话。1963年后,划归佳木斯铁路分局管辖。承担绥佳线241.5公里的通信信号设备的保养维修任务,有职工419人。机构设有党委、工会、纪委、团委、通信、信号、财务、人事、材料、教育、安全、保卫、总务、计划经营14个科室;下设领工区车间12个、58个生产班组。主要设备有极频自动闭塞设备241.5公里,电气集中26个站,电动道岔426组,轨道电路916个区段,信号机840架,半自动驼峰1处,地区自动电话600门、12载波4台。
十二、南岔给水电力段
位于南岔区建政街西端南侧。始建于1958年,当时划分为佳木斯、南岔2个给水电力段。南岔给水电力段主要担负圣浪—浩良河、南岔—乌伊岭、伊春—翠峦间的运输生产和职工的供水、供电任务。有职工498人。机构设有党委、工会、团委、纪委、人事、人劳、财务、计划、教育、材料、技术、业务、安全、保卫、总务、调度16个股室;下设10个生产车间、42个生产班组。主要生产设备有水源35座、配水14座、上水128组、给水管道42445.6米、排水管道3351.6米、水表2339块、蒸气锅炉10台、内燃机13台、工业泵57台、水处理设备10台、发电机2台、变压器302台、配电装置50面、高压线路248571公里、电缆31714公里、变压器台164座、灯塔桥16座,固定资产825.39万元。
十三、朗乡车务段
位于绥佳线180公里、977米处的铁力县朗乡镇。始建于1966年1月1日,隶属佳木斯铁路分局管辖,管内正线73公里、400米。1985年,管辖11个站。其中三等站有带岭、朗乡2个,四等站有梧桐、松青、大青川、胜利、小白、沙房、界山、鸡岭、圣浪9个,除沙房站只办理客运业务、界山站为运行站外,其它均属客货营业站。日均接发列车100例,为佳木斯分局管内业务量最大的1个车务段。行车设有到发线39条,各种组、专用线16条,其它线路8条,货物装卸线2条,可容纳货车39辆,设施有货物仓库10座、行李包裹库2座、共1381平方米,有露天货场2个、958平方米,客运候车室9座、499平方米,客运站台9个、13555平方米,行李房3个。机构设有党委、工会、团委、人事、财务、业务、安全、总务部门;15个行车班组。段有职工341人。年完成装车26530辆、卸车6268辆、货物发送125万吨。
十四、南岔铁路房产建筑段
位于南岔区南纬路西段。始建于1959年1月1日,时为南岔房产建筑分段,隶属于佳木斯铁路房产建筑段管辖。1982年1月1日,成立南岔房产建筑段,主要担负绥佳、南乌二线的52个站区、821777平方米的铁路生产的厂房、住宅及附属建筑的维修任务。其中生产房屋705栋、生活房屋1271栋、其它建筑110栋。1985年,有汽车8台、锅炉12台、车床13台、其它小型机械27台,总价值9904万元。机构设有党委、工会、团委、纪委、财务、计划、材料、技术、教育、人事、房管、保卫、总务13个科室;下设5个分段,有职工448人。固定资产2575.7万元。
十五、南岔铁路材料厂
位于南岔区建政街,始建于1961年2月1日,隶属哈尔滨铁路局南岔办事处。1963年,划归佳木斯铁路分局管辖。1980年后,行政归哈尔滨铁路物资处领导。党群组织隶属佳木斯铁路分局,是佳木斯铁路分局的协管单位。
该厂是哈尔滨铁路局物资公司设在绥佳、汤林2线的物资供应基地。主要担负南岔、伊春2个铁路地区的物资供应任务。全厂有6个行政科室,下设2个车间班组,有职工80人。全厂占地面积19340平方米,有封闭库11座,材料棚1座。厂内专用线1条,露天货场1700平方米,大型吊车1台、3吨侧式叉车2台、5吨东风牌汽车2台、槽车1台。固定资产总值103.5万元。
十六、南岔铁路医院
位于南岔区南纬路西段,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佳木斯铁路医院南岔卫生所,当时只能诊治一般常见病。1958年,成立哈尔滨铁路局南岔铁路医院,有床位20余张。1963年后,划归佳木斯铁路分局管辖。1985年,有职工196人,床位150张,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1人。机构设有党总支、工会、团委、人事、财务、办公室、医务室、总务室、护理部;下设3个保健站(机务、车站、车辆),5个卫生所(朗乡、采石场、浩良河、榆树、西林)。担负以南岔铁路地区为中心40个站区职工、家属的医疗保健任务。固定资产156.7万元。
十七、南岔列车驻在所
位于南岔区中纬路中段,与南岔铁路地区合用一处办公楼。始建于1946年8月,当时隶属绥化列车段。1964年4月后,改为南岔列车驻在所,隶属佳木斯列车段,该段担当南岔—神树、南岔一佳木斯、南岔—乌伊岭、南岔—鹤岗、南岔—伊春间37对客货运输乘车工作,有职工2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