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邮政设施

第二节 邮政设施



  一、局、所

  1940年,伊春有邮政代办所1处,营业点设在伊林街私人开设的中药铺内,办理邮政业务。1950年,成立邮务所。1951年,成立伊春邮政局。1952年,根据行政区划归为县邮电局,局址设在伊林街,局舍是砖瓦结构的平房。1954年,局舍迁置3公里1栋新建的砖瓦结构的2楼内。1958年,市邮电局下设邮电支局18处,邮电所12处。支局、所的设置是根据林业生产的需要。因此,支局、所均设在森工局所在地。局舍大部是林业提供或帮助建造的简易房。1961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市邮电局针对局、所发展脱离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收缩。1964年,调整后的邮电支局11处、邮电所7处。1968年,市邮电局与林业电话局合并,将电信通信部份迁置林业电话局内。1970年,地区邮电局、所达40处。其中邮电局3处,邮电支局、所37处。1974年,在通河路建3层砖瓦结构局舍将邮政部分从3公里迁入新局舍,3公里设邮电所。1985年,全市邮电局、所发展到53处。其中,市邮电局1处、区邮电局14处、支局1处、邮电所15处,铁力县邮电局1处、支局4处、邮电局6处,嘉荫县邮电局1处、支局4处、邮电局6处。

  二、邮路

  1952年,伊春有步班邮路40公里。1959年,发展马班邮路3公里(伊春火车站—市邮电局)。1963年,马班邮路改为汽车邮路,邮路总长32公里。1969年,邮路总长发展到55公里。其中铁路邮路21公里(伊春—翠峦),汽车邮路3公里(市邮电局—伊春火车站),摩托车邮路10公里,自行车邮路8公里,步班邮路13公里。1985年,邮路发展到660公里。其中市区238公里(铁路邮路21公里、汽车邮路151公里、摩托车邮路54公里、自行车邮路12公里)、铁力县40公里(铁路邮路28公里、摩托车邮路12公里)、嘉荫县382公里(自办汽车邮路235公里、委办汽车邮路147公里)。

  三、信筒、信箱

  1952年,有信筒信箱8个,1959年,发展到103个。1964年,达到122个。1978年,达到124个。1985年,全市信筒、信箱达210个,信筒全部为山东崂山产水泥质座地式,信箱是西安产针质悬挂式。其中市区135个,铁力59个,嘉荫16个。

  四、邮票代售处

  1966年,邮票代售处164处。其中14处设在农村。1978年,发展到194个。1985年,发展到391处。其中市区251处、铁力县139处、嘉荫县1处。

  五、邮运车辆

  1952年,有畜力车1台、马2匹、自行车1台。1963年,有汽车1台、马2匹、畜力车1台、永久牌自行车23台。1970年,有汽车1台、摩托车1台、自行车74台、马3匹。1985年,全市邮运汽车发展到13台。其中市区10台(长春产解放牌汽车2台、北京产130型牌汽车1台、北京产212型汽车2台、苏联产伊斯型汽车1台、南京产嘎斯130型牌汽车3台、沈阳产130型牌汽车1台);嘉荫县3台(哈尔滨产解放牌客车1台、长春产解放牌汽车1台、北京产212型汽车1台)。摩托车发展到5台,其中市区3台(哈尔滨产三轮摩托车1台、北京产三轮摩托车1台,天津产三轮摩托车1台);铁力县2台(北京产三轮摩托车2台)。市区有长春产四轮拖拉机1台,自行车330台。其中市区有上海产永久牌自行车271台,铁力县有上海永久牌自行车38台,嘉荫县上海产永久牌自行车2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