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电信设备技术

第五节 电信设备技术



  一、城镇电话设备

  1953年,县邮电局有100门磁石式市内电话交换机3部。1956年,县局及9个分支机构磁石式县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20门。1959年,首先更换了县局磁石式县内电话交换机,安装了共电式市内电话交换机600门,市内电话通信达到了半自动化。1971年,地区邮电局安装开通了北京通信设备厂生产的JZB—IA型1500门步进制市内电话交换机,伊春区内的市话通信实现了自动化,市区交换机容量达2040门。其中步进制1500门、共电式440门、磁石式100门。1981年,市邮电局增容JZB—IA型步进制市内电话交换机1000门。1985年,西林区邮电局安装开通JZB—IA型步进制市内电话交换机500门。全市市话交换机容量达到6270门。市区JZB—IA型步进制3000门,纵横制90门,共电式1360门,磁石式500门,铁力县共电式640门,嘉荫县纵横制600门。除伊春区、美溪区、嘉荫县市内电话设备实现了自动化外,其它各县、市区内电话设备均为半自动。
  1953年,县开办县内电话后,始有用户交换机(林业电话交换机)。1960年,用户电话交换机达到690门。1976年,用户电话交换机达到4040门。1985年,用户电话交换机达到7200门。
  1953年,接入县内电话交换机的电话机只有117台,全部是磁石式电话机。1959年,更新市话交换设备后,接入市内电话交换机的用户电话机达到1001台,接入用户交换机的电话309台。1970年,铁力县、嘉荫县划归伊春地区后,全市接入市内电话交换机的用户电话机达1434台,接入用户交换机的电话机1220台。1985年,全市接入市内电话交换机的电话机4660台(大部是天津产80型自动电话机)。其中市区3628台、铁力县625台、嘉荫县407台。接入用户电话交换机的电话机6655台。
  1953年,开办县内电话时,县内电话杆路仅有7公里,架空明线49.9公里,县内电话电缆5.8公里。1959年,市话杆路发展到8公里,架空明线75公里,市话电缆9公里。1970年,市话杆路发展到55公里,架空明线369公里,市话电缆63.4公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内电话通信得到了迅速发展。1981年,市话杆路发展到101公里,架空明线494公里,市话电缆74.21公里,到1985年,全市市话杆路达1237公里,架空明线541公里,市话电缆110.69公里。

  二、农村电话设备

  1970年,铁力县、嘉荫县划伊春地区后,始有农村电话通信。当年,有农村电话交换机700门,农话杆路651公里,架空明线1050公里,电路12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电话通信得到了发展。1985年,全市农村电话交换机达1080门,其中铁力县450门,嘉荫县630门。杆路670公里,其中铁力县460公里,嘉荫县210公里。

  三、长途电话交换机

  1959年,架设伊春—哈尔滨长途线路后,始安装3路载波电话终站机1部。1966年,载波电话终端机增加到3部。1970年,全市有载波电话终端机7部。其中,市区单路载波机2部、3路载波机3部;铁力县3路载波机1部,嘉荫县单路载波机1部。1976年,全市邮电载波终端机达到17部。其中,单路载波机6部、3路载波终端机10部、12路载波终端机1部。到1985年,市区载波终端机达到37部。其中,单路载波机20部,3路载波机8部、12路载波机9部。
  1953年初,县邮电局借林业线路开办长途电话业务。同年,架设伊春至南岔105公里长途线路,通过南岔与佳木斯和省内外电路联通。1959年,架设伊春—哈尔滨长途线路。1960年,长途电话电路已达19条。1970年,全地区长途电话电路达34条。1985年,全市长途电话电路增到185条。其中,市区139条,有直达哈尔滨11条,直达佳木斯2条,直达牡丹江1条,直达绥化1条,直达嘉荫4条,直达铁力3条,南岔—汤原1条,南岔—铁力2条,汤旺河—嘉荫1条,出租13条,其余为城区电路。

  四、电报设备

  1952年,县邮电局开办电报业务时,只有2部莫尔斯人工电报机。1959年,电报机增加到14部,其中有1部55型电传打字机。1966年,有单路载波电报机1部、电传打字机3部、人工电报机11部。1976年,地区邮电局有单路载波电报机1部、12路载波电报机1部、55型电报打字机4部、人工电报机11部。1985年,电报网改造,载波电报机达到7部,其中市区5部、铁力和嘉荫各1部。电传打字机57部,其中市区45部、铁力10部、嘉荫2部。5单位自动发动机18部,其中市区16部,铁力2部。同年,市邮电局开通真迹传真机1部,投入使用汉字译码机1部。
  1959年,伊春—哈尔滨开通无线电报,有电台1部。1962年,增加到2部。1965年,撤销1部。1970年,全市邮电有无线电台3部,其中伊春、铁力、嘉荫各1部。短波发信机10,其中市区6部,铁力县、嘉荫县各2部。1976年,市邮电局有电台1部、短波发信机10部、短波收信机3部。1985年,市邮电局有电台1部、短波发信机8部、短波收信机2部。
  1952年,县邮电局租林业电话线路开通电报电路1条。1959年,电报电路增加到14条。1960年,部分电报网点撤销。1961年,电报电路减少到5条。1970年,全市电报电路达到24条,其中有线电路20条、无线电路4条。1976年,全地区电报电路发展到15条,其中市区8条,(有线电路8条、无线电路2条),铁力县5条(有线电路4条、无线电路1条),嘉荫县2条(有线、无线电路各1条)。1985年,市区电报网改造,全市电报电路达33条,其中市区26条(有线电路23条、无线电路3条),铁力县5条(有线电路4条、无线电路1条),嘉荫县2条(有线无线电路各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