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邮电管理

第七节 邮电管理



  一、邮政业务管理

  (一)邮政通信质量

  邮政通信质量主要包括2个方面,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规定完成各类邮件的全程时限。邮政通信质量实行“一级管一级”的分级管理原则。市邮电局的通信质量由省邮电管理局检查考核;市邮电各分支机构的邮政通信质量由市邮电局检查考核。邮政通信质量设以下主要标准,即总包邮件延误差错率,给据邮件延误差错率,平常邮件延误差错率,订销报刊延误差错率,发行报刊延误差错率,总包邮件损失率,给据邮件损失率,平常邮件损失率,报刊发行损失率,机要文件失密丢损率,机要文件积压延误率,邮政通信设备完好率。邮政通信质量考核方式主要分两种,即是行政方式,定期发通报;经济方式,扣减质量得分。

  (二)指挥调度和监督检查

  1952年,县邮电局实行以邮政局长为首的生产指挥调度制度,分为局、生产组(分支机构)2级调度。县局为调度中心,日常工作由邮政股负责。1958年,实行3级调度,邮政科负责日常调度工作。主要内容有组织计划发运,编制发运计划,并负责贯彻实施及雨季邮运等。
  1952年,邮政通信的监督检查由邮政股负责,邮政股设业务指导员负责日常工作,各生产班组和分支机构由班组长和支局长负责。1958年,由邮政科负责,邮政科设业务检查员,各生产科和分支机构设专职检查员。1984年,市邮电局设检查科,负责邮政通信的监督检查工作。监督检查范围主要是对各部门有关邮政通信质量的工作检查;对邮政通信的任务和组织工作的检查;对邮政通信生产过程各环节质量的检查。

  二、电信业务管理

  (一)电信网络组织调度

  电信通信实行业务领导制度,哈尔滨电信局是伊春长途电信通信的业务领导局,市邮电局是电信通信各分支机构的业务领导局。业务领导局根据各项规章制度,统一指挥调度。1953年,县的长途通信日常工作由电信股负责,1958~1985年,由电信科负责。

  (二)现场管理

  电信生产具有不间断性,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1952~1953年,开办电报、长途电话后,分别在报房和长途台设置了值班长,负责通信的现场管理。值班长的值班期间代表业务领导局执行业务领导和局内业务领导工作,并负责生产现场的全面指挥调度。

  (三)监督检查

  电信业务实行逐级检查制度。1958年,市邮电局设置电信科,负责全市电信通信的业务监督检查工作,各分支机构由各生产组长和支局长负责。1960年后,随着全市电信通信的发展,各分支机构均设质量检查员,负责日常技术业务监督检查和质量考核。1984年,市邮电局设检查科,负责市局中心检查系统的电信技术业务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1985年。市电信通信质量指标主要有,市话接通率,长话人工及半自动有效接通率,电报服务差错率,电报投递逾限率,电报发报逾限率,长途电路合格率,电传电路合格率,长话人工及半自动来话有效接通率。(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