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线路建设
第三节 线路建设
一、长途线路
林区开发初期,林务分局租用铁路电话线2对,其中伊春至翠峦1对,联结乌敏河、翠峦;伊春至南岔1对,联结五道库、大丰、南岔。伊春至双子河则是双子河建局时的简易弯钩线路。森林工业管理局成立后,通信线路随林业局的建立而逐年延伸,但都是临时性简易线路。1954年,营林局建设伊春至双子河的4线担线路。1958年,伊春至红星段改造成标准8线担木杆线路。1959年,红星至新青改造完成。到1964年,伊春至北部东风线路全部建成,均为标准横担,统一了线质、线径和交叉程式,系3毫米铜线1对,其他各局每局1对4毫米铁线。新建了伊春至南岔间的标准8线担木杆线路。统一了线种,线径和交叉程式、并增设了3毫米铜线1对。1978年,北部线路随伊嘉公路的兴建,改至该公路两侧,并于1979年全部更换为水泥杆。伊春至缓岭改造成水泥杆。1980年,沿哈伊公路新建伊春至铁力、双丰、桃山的水泥杆线路(部分利用了翠峦、铁力2局的林场杆路)。并增设了1对3毫米铜线。南部线路开始改造,至1982年竣工。1981年,南部长途线路由南岔经带岭延伸到朗乡。1985年末,林业管理局至各林业局间的长途电话线路共有465杆程公里,其中铜线346对公里,铁线1147公里。
二、地区线路
各交换台用户线路(含林场经营所)以架空明线为主。1948年,架设朗乡至英山的20公里弯钩线路,这是林区自建的第一条架空明线线路为3毫米铁线。1965年,林业电话所在长途杆路上挂设了第一条铅皮电缆,皮长800米,起止地点为电话所原址(大修厂)。1973年,林业电话局敷设了第一条塑料电缆。同年,田升林业局开始采用水泥杆和铁横担改造通信线路。到1977年,该局在全省林区首先实现了线路永久化。1985年,全市林业电话地区通信线路达3169杆程公里,电缆404条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