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防洪堤防 1952年前,伊春城区无防洪堤防。1953年,城区发生洪水,立水2.8米,贮木场原木被大水冲走。当年,县政府组织临河企业,始建伊春河南堤。123出河场修第一中学至生产桥堤段,64场(今木材加工厂)修生产桥至桥下游东北向东转弯处一段。河堤全长3000米,高1米,顶宽1米,坡度1:0.5。1962年,鉴于1961年特大洪水,伊春河南堤向两端延伸,对原有土堤加高、培厚、顶宽达2米,高5米,边坡1:2,背水面草皮护坡,迎水面块石护坡,堤脚浆砌块石加固,设不同口径穿堤排水管6处,形成了西起扶林屯铁路涵洞以西,东至铁路大桥的伊春河南堤,长6.5公里。
此时,始修汤旺河右岸铁道口以东土堤,长400米。1972年,土堤向两侧延伸,南至火车站搬道房,北至铁路小学北坝与铁路交叉点,由此形成汤旺河堤,顶宽2米,高5~6米,坡1:1.5~1:2,长1736米。此堤修筑闸门1座,压力管道(3孔)1处,自流排水管2处。
1975年,随河北新区形成,修建伊春河北堤,西起第三排水站西侧,东至第二排水站东侧,全长1730米,草皮护坡。1976~1977年,此堤连续加高、加宽、加固。其堤脚,浆砌块石,高1.2米,段面2.5平方米。公路桥上游,迎水面干砌片石护坡,水泥沙浆勾缝;间距设置混凝土预制台阶。公路桥两侧,石砌挡土墙各50米、高8米、上有护栏,堤顶宽15米;其余堤段,顶宽2米、高3米、边坡1:2。河堤西部设压力管道(2孔)1处,自流排水管(2孔)1处,东部压力排水管道(2孔)1处,自流排水管(单孔)1处。伊春河北堤至此建成。
1981年,伊春河西段改道,始建新河道南堤,1984年建成,长1716米。土方量24.5万立方米,迎水面块石护坡、护脚,背水面草皮护坡,顶宽5米、高5米、边坡1:2,堤上闸门1座。截至1985年,用于城市防洪投资355万元,修筑城区防洪堤达10.47公里。
除伊春城区外,乌伊岭区因居高地无需防洪堤,其余14个区都修筑了城镇堤防,合计63.27公里。到1985年末,全市修建城镇防洪堤总长73.74公里。(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