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图书发行

第二节 图书发行


  1949年,南岔镇万太兴的个体杂货店兼营图书发行。1951年7月,建立了国营汤原县伊春镇图书门市部。1952年2月14日,经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哈尔滨分店批准建立新华书店伊春支店。12月,改为新华书店伊春县支店。1958年7月,改为市新华书店。建店33年来,专业网点从1处发展到29处(直属门市部18个),队伍由5人发展到280余人,销售量由年7万多元到年500多万元;图书品种从300多种增长到5000多种,营业面积从30平方米,发展到1.09万多平方米。

  一、伊春市新华书店

  1952年2月14日,新华书店伊春支店(汤原县伊春镇支店)建立。12月,改为县支店。1958年,改为市新华书店。1965年,改为特区新华书店。1967年,恢复为市新华书店。1970年,改为地区新华书店(扩大管辖铁力、嘉荫二县书店)。1980年,又改为市新华书店(辖两县)。1960年3月,市新华书店设置业务股、财务股和秘书股。1969年1月,“文化大革命”夺权时各股编制撤销。1976年,恢复业务股、总务股、财务股、增设调研股。1979年,地、市书店分开办公。地区店编制6人;市店编制80人,并增设批发部。1980年,门市部与市店分开,经济独立核算。1982年2月起,将3股、1室、1部合并1股(业务股),1室(办公室)。1984年4月,本店成立经理室,下设政工、调研、计财、业务、总务和贮运6个股。1985年,又增设多种经营办公室,上收2个县店。改过去的二级管理为三级管理体制。新成立伊春、南岔、友好、汤旺河4个中心店和2个县店分管18个门市部、3个计划发行部。

  二、图书发行网

  国营书店 1952年,伊春支店建立时,只有伊春1个门市部。1954年南岔、带岭建立门市部。1958年,又建立翠峦、友好、美溪、五营、浩良河、五星(1960年撤销)6个门市部。1962年经市人委批准于同年5月撤销了美溪带岭、友好、翠峦和浩良河5个门市部。只保留伊春、南岔、五营(1968年7月,迁到东风林业局改为汤旺河门市部)3个门市部。1969年,恢复浩良河门市部。1971年,建立西林门市部。1984年6~8月,将美溪、金山屯、乌伊岭、五营、上甘岭、友好(包括双子河门市部)7个林业局书店,8个门市部接收归市新华书店统一领导和管理。1985年3月,新成立伊春、南岔、友好、汤旺河4个中心店。8~9月,铁力县、嘉荫县店上收,中心店和县店分管18个门市部和3个计划发行部。
  林办书店 林业局自办企业书店,1960年,乌马河、金山屯(大丰)、红星3个林业局始自办书店。1963年,有带岭、翠峦2个林业局;1964年,有美溪林业局;1966年有上甘岭、双子河林业局和友好木材加工厂(1973年撤销);1967年有友好、新青林业局;1963年有五营、乌伊岭林业局相继建立书店。1970年,嘉荫兵团(现改嘉荫农场)成立农场书店。
  1982年,桃山林业局也建立书店。林办书店先后共有14处,经上级批准,1984年,市店接收了7个林业局书店8个门市部。
  个体书店 个体书店最早是南岔万太兴杂货店,1949年,就经营图书业务,1955年,改为万太兴书店;1950年10月25日,公私合营,纳入国营新华书店。1978年后,桃山、嘉荫、南岔、伊春等地又发展个体书店9处。
  集体书店 1985年底,全市先后建立集体书店6处。即伊春车站书亭(成立于1953年)、南岔车站书亭(成立于1957年)、南岔列车段书店、西林钢铁厂青年书店(1980年7月成立)、伊春青年书店和市委党校书亭(1980年11月成立)
  代销点 1955年,双子河林业局商店始代销图书。相继有翠峦、美溪、大丰、新青、红星等林业局商店开展代销业务;1958年6月,有8处。1963年,有14处。随着林业局书店成立,城镇商店代销图书工作逐渐停止。至1984年末,只有铁力镇、南岔镇等4处继续经营代销图书业务。
  林场商店经营代销图书工作,是于1955年开始的。到1971年末已达117处。1984年末降到84处。
  农村供销社经营代销图书,铁力县是1956年开始的,嘉荫县是1960年开始,两县31处供销社全部经营图书业务。
  义务发行(站)员 1953年,县书店先后在各森工分局党委宣传部、共青团、工会图书馆建立义务发行员队伍,为书店代销学习材料和青年读物。1956年,为了加强科学技术图书发行工作,在工厂、科研单位发展基本读者,并为书店代订代销科技图书。1963年,基本读者人数达40多人。1968年,发行毛泽东主席著作时,义务发行队伍空前壮大。1976年,全市有发行站149处,义务发行员1164人。发挥作用最大的是友好林业邮递班、友好三合学校、朗乡森林列车“三八”客运组、南岔小学杨忠发等,这些单位和个人多次被评为林业局、市、省先进集体、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