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影发行放映
第三节 电影发行放映
1950年,省林业工会拨给带岭分区工会1台16毫米捷克放映机,8月初,建立起第一个电影放映队(时称电影教育工作队)。8月4日,首次到北沟(红叶作业所)放映了影片《光芒万丈》。
1951年2月,东北林业总工会拨给伊春分总工会16毫米捷克放映机,在管理局机关食堂放映了《翠岗红旗》。此后,在有电的局机关,伊春木材加工厂,伊春一二四出河场等场所放映。
1952年,东北林业总工会拨给伊春3套乌克兰16毫米放映机和捷克发电机。工会文教部派李德芝去哈尔滨招聘6名电影放映员,建起3个小队,活动网点扩大到伊春木材加工厂、一二四场、翠峦、乌马河、双子河、美溪、五道库森工局及道路较好的基层作业所。
电影队常同工会文教部办的文化服务队配合深入林区。映前演出小节目,如大鼓书、小演唱等,而后放映电影。
1953年3月,伊春森林工业工会文教部首次举办了电影放映训练班,培训学员20名。7月,这批学员结业,配备7套放映设备,组成7个电影放映队,分赴上甘岭、友好、双子河、翠峦、乌马河、美溪、大丰(金山屯)7个分区工会,将原4个队同时分配到南岔、五道库、翠峦、双子河。
1952年,铁力、田升(双丰)、朗乡3个森工局,归属绥化管理局,基层没有电影队,每年都由绥化林业电影总队来放映电影。到1953年绥化管理局撤销,原绥化电影队下放给各分区工会,铁力局分到2台放映机,4名放映员,7月7日,建立2个队。田升(双丰)、朗乡也于同年建立电影放映队。到1953年下半年,电影放映事业发展到15个队。各贮木场、作业所、工段的职工每月均可看到1次免费电影。
一、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伊春市分公司
1961年8月,电影管理站建立。负责全市16毫米电影片发行、放映管理、器材供应3项任务。初建时为4人,分别负责发行、发管、技检、检片业务,财会由市文教局兼管。1964年10月,改为特区电影管理站。编制8人,并充实了发行、检片、财会人员。
1966年,特区文化馆、图书馆、电影管理站合并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70年,增加两县电影业务管理和35毫米影片发行工作。4月11日,电影管理站升格为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伊春地区分公司(科级单位)。1980年1月,改称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伊春市分公司。1984年5月,机构为6组1办,即发行组、宣传组、放管技检组、影片管理组、器材组、计财组、办公室,编制22人。1985年3月20日,机构合为3股1办1站,即宣传发行股、放管技检股、影片管理股、办公室和伊林电影管理站,并增设了工会。5月,市公司对基层公司执行承包合同,公司人员减至22人,编外人员11人开办第三产业。
二、基层电影公司
南岔电影公司 1974年12月建立,日常行政归属工会,人员9人,辖管带岭、南岔、大丰(金山屯)、西林、美溪5个放映单位。负责16毫米影片发行。1976年秋~1977年春,归属南岔区文教党委,活动经费由当地企业列支。1978年,并入俱乐部,对内为组,对外为站,人员4人。10月,由股级升为科级单位,编制10人,分别负责发行、宣传、放管、技检、检片、器材、库保、财会业务。1983年,增加35毫米影片发行工作。1985年5月,执行市公司“改革试行方案”改设发行宣传股,放管技检股,财会办公股。人员为12人。
伊林电影公司 前身为市友好电影管理站,建于1978年11月,辖管上甘岭、友好、伊春、乌马河、翠峦5个区(局)、厂、矿,79个放映单位。负责16毫米、8.75毫米影片发行管理工作,编制10人,负责发行、宣传、放管、技检、检片、器材、库保、财会等业务。1981年7月,迁入伊春区同市电影公司同楼分属办公。1985年3月,人员并入市电影公司增设基层指导股,对外为电影管理站,负责原伊林电影公司所辖放映单位的管理工作。发行、财会收归市电影公司。
东风电影公司 建于1978年11月28日,编制10人。负责发行、宣传、放管、技检、检片、器材、库保、财会业务。辖管乌伊岭、东风、(汤旺河)、新青、红星、五营5个区(局)、厂、矿,73个放映单位。担负16毫米和8.75毫米影片发行管理。1985年5月,设2个股,6人兼职工作。
嘉荫县电影公司 1966年建立归属黑河地区管辖。1970年,划归伊春地区公司。1974年前,体制为站、院合一。负责16毫米、8.75毫米影片发行,编制5人。1978年,核编8人,负责发行宣传、放管技检、检片、器材、库保、财会业务,1980年,提格为公司。所属放映单位45个。1985年1月,公司与影院合并,公司人员精减到3人。
铁力县电影公司(站) 1963年前,由庆安县管辖。同年10月,在划归铁力县时建立县电影管理站,人员3人。1966~1975年4月,站院合并。1970年,划归伊春地区电影公司。1975年5月,恢复建站,编制10人,负责16毫米和8.75毫米影片发行。1978年,定编18人,分别负责发行、宣传、放管、技检、检片、修配等项业务。1980年,提格为公司,增编到23人,所属放映单位122个。1983年,增加35毫米影片发行工作。
各区局电影管理站(总队)及农村电影管理站 1974年,各林场(所)开始自办放映队。各区(局)先后建立了17个电影管理站(总队),负责本局放映单位的放映技术培训,辅导修配及优质放映等。其人员编制工资及活动经费均自行解决。农村建立电影管理站,有铁力县双丰、王杨两个乡,站与影院合一,相互兼管,经费由影院放映收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