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无线广播
第四节 无线广播
1957年,伊春县撤销,成立伊春市时,全市已有30万人口。十几个林业局分布在方园3万平方公里的密林之中,原有的分散的有线广播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群众科学文化生活的需要。于是伊春林委、林人委决定建立无线广播电台。1958年5月30日,林委、林人委向省委、省人委写了书面报告,请求建立1KW中波无线广播电台。省委于6月11日批复同意。市委责成伊春广播站站长王捷抓紧筹建。王捷及时向省广播事业局局长林青作了汇报,林青当即决定,由省广播事业局出面,委托省军工学院勤工俭学办公室组织装制发射机,并调省台播音员董玉林支援伊春台。省军工学院还派来1名教授帮助勘测天线地址。为解决建台资金、办公室、机房等问题,市委书记王钊、市长来裕民亲自安排,市人委秘书长赵玉山主持召开各企业负责人会议,落实集资4万元,副市长曹秀岩出面从市医院(林城商场西侧)借了两间病房做发射机房,从市防疫站借了两间房做增音室、播音室,从市商业局借了三间房做编辑部办公室。
11月初,在市工程队的帮助下,在市防疫站后院架起两根37米高的天线。哈军工按照协议装制的“伊春一号”1000瓦发射机11月初运到。增音室使用原广播站的机器设备,以技术员郝镜明为首,自己又装制一部增音控制机。
市委调原大丰林业局党委副书记赵凤林任电台副台长,负责全面工作。同时从市直机关、双子河、美溪等林业局调来一批编、采、播人员和技术人员。至此,虽然条件十分简陋,却已具备了播音条件。
经过调试和试播,林委决定伊春电台12月10日正式播音。市委宣传部于12月初专门发了通知,要求各地于12月10日开始收转伊春台节目。
1958年12月10日,伊春人民广播电台在市人委礼堂(军分区楼)举行播音典礼大会,市委、市人委、市区各界代表200多人参加。当播音员董玉林、王凤珠播出伊春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开始播音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市长来裕民在会上讲话,他热烈祝贺伊春人民广播电台的诞生,勉励电台工作人员积极工作,为伊春林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贡献。至此,伊春林区的广播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无线广播电台为中心,以县、区、局、厂、矿广播站为骨干,遍布城镇、林场的广播网。从事广播工作的人员达到110名。
1962年5月,由于国民经济发生了暂时困难,市委决定电台与报社合并。
合并后,社、台编辑部下设广播编辑组,负责广播稿的编辑工作(实际上是报纸稿件的剪辑工作),其余编采人员参与办报。这个时期全市广播事业建设基本被放弃。省广播事业局每年拔给电台的6万元经费,除电台机器设备维修支出外,全部补充了报纸经费之不足,严重影响了广播事业的发展和广播优势的发挥。
1968年3月,伊春市革命委员会政治委员会同意电台、报社分开,并于4月18日批复成立伊春市广播事业局和伊春人民广播电台革命委员会。但是,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在全省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批“回潮”的呼喊声中,到年底,电台报社再次合并,直到1972年5月才彻底分开。从此,全市的广播事业又回到了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