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广播设备
第五节 广播设备
伊春电台建台初期发射功率为1KW,覆盖面积为60里,占全市人口居住面积的30%。1964年,特委书记曲常川对广播事业十分重视,亲自到电台了解广播覆盖情况和经费情况。当他了解到电台发射功率小,覆盖面小时,指示立即向林业部写报告,要求加大发射功率。1965年,赵凤林副台长去北京向中央广播事业局请示把发射功率由1KW扩大到1.5KW,中央广播事业局批准扩大到7.5KW。同时批准建立两个转播台的频率。可惜,由于资金不足,两个转播台没有建成。1966年,特区投资17万元在北京广播器材厂订购一部7.5KW发射机。1967年10月,该机投入使用,使伊春电台的发射功率发生了飞跃,在全省市级电台中名列前茅。
这一时期,在现发射台址动工兴建了234平方米机房,架设了高度为64米木杆天线和84米高的铁塔天线,自装发射机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积,中午播音全市基本上都可收到伊春台节目。
干扰美国之音和莫斯科台对华广播,1976年,架设40米高的铁管天线,1977年10月,4部实验机投入工作。
1978年以来,转播省台、中央台的节目也有了很大的加强。除伊春台正常转播省台节目外,这一年建省转播中央台机房234175平方米,购1部10KW脉宽发射机,9月10日开始全天转播省台节目。1981年省厅决定在伊春建中央台一套节目转播台。5月,自己架设了120米高铁塔天线。1982年4月建成330平方米机房,10月,北京762厂生产的10瓩脉宽发射机运抵伊春,1983年6月7日正式转播。此时,全市各广播站和广大人民群众都可收听到伊春台、省台和中央台(一套)节目。
1962年6月,电台办公室迁址自建的新楼(伊春区交通科办公楼)。年末,伊春报社、电台合并,迁址林业招待所大楼。1973年初,搬迁至新建的广播大楼(人行大楼)。大楼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市政府(特区已改为市)投资60万元。1971年秋动工兴建,1972年底建成。这时,电视台已建成,广播局工作范围逐渐扩大,工作人员已达250多人。
新建的大楼仍然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1982年秋,市政府投资175万元,新建的广播大楼卖于人行80万元,省厅资助部分资金,在朝阳路北山脚下,动工兴建广播电视大楼。大楼主楼7层,高32.8米,总面积5170平方米。1983年底基本竣工。1984年春,电台、电视台、局机关全部搬进新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