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节目设置与广播宣传
第六节 节目设置与广播宣传
伊春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设置为自办和转播省台、中央台节目。自办节目分5类,即新闻节目、专题节目、服务节目、教育节目和文艺节目。
建台初期,新闻节目设有《新闻》、《跃进中的小兴安岭》、《新闻和伊春日报摘要》。专题节目设有《林城处处红》、《知识杂志》、《大家学理论》。文艺节目设有《红松俱乐部》、音乐、戏曲等。《红松俱乐部》节目以伊春林区人民编演的文艺节目和地方戏曲为主。“文化大革命”期间,该节目遭到批判,停办。
“文化大革命”期间,新闻节目设《全市联播》、《新闻》、《新闻和伊春日报摘要》。专题节目设《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对林业工人广播》、《对社员广播》。文艺节目设《革命文艺》、《广播剧院》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新闻节目和专题节目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改革后的新闻节目设《全市联播》、《新闻》(每天播3次,每次10分钟)《今日新闻》(每天播2次,每次播出5分钟,第二次播出10分钟)。《今日新闻》节目是在局党组书记、局长单庆顺的关怀下,在林业、邮电局两电话局的大力支持下办起来的。新闻节目思想性、指导性强,特别是社会性、时效性强。1984年秋,省台在伊春台召开了全省各市台台长、省台驻各地记者站站长参加的现场会议,推广伊春台创办《今日新闻》的经验。
改革后的专题节目设《红松故乡》、《林海人家》、《学习》、《青少年之友》(为主持人节目,在青少年中影响较大)、《党的生活》、《林城漫步》、《市场内外》、《茶余饭后》、《世界窗口》等。特别是《红松故乡》、《林海人家》节目,充分反映了伊春林区人民的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具有浓郁的乡土味。
服务节目设《为您服务》、《信息与服务》、《广告》等。《天气预报》为建台以来一直坚持播出的服务性节目。
教育节目设《星期天》、《业余英语讲座》、《业余日语讲座》等。
文艺节目设《红松俱乐部》、《广播剧院》、《戏曲》、《周末生活》、《文学》等。
转播节目,建台初期的一段时间转播过莫斯科台的华语广播。从建台至1985年底,一直转播省台《全省联播》、中央台《新闻和首都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还多次(每次半年)转播中央台《解放军生活》、《理论学习》、《星星火炬》、《对学龄前儿童广播》等。
伊春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宣传,始终坚持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的愿望、意见和要求进行的。以宣传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伊春林区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涌现出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事物;报道林区开发建设者艰苦奋斗的英雄业绩为主。由于历史的原因,也宣传了背离马克思主义,脱离实际,违背人民意愿的“左”的思潮。
一、各时期重要报道
1959年2月,播发通讯《新中国第一个油锯手——记带岭林业实验局青年工人孟昭贵的事迹》。不久,又播发了消息《孟昭贵等四人被任命为工程师》。
1960年春,本台记者孙文滨、于丕波采制的录音报道《伊春在前进》,中央台除对国内广播外,还对苏联、罗马尼亚广播。
1958~1960年大跃进时期,大量报道了背离客观经济规律和人民意愿的“大办钢铁”、“大放卫星”、“大办人民公社”,批判了右倾机会主义思想,扩大了的主观能动作用,助长了瞎指挥,浮垮风和共产风的泛滥。
1964年3月,播发通讯《无畏的战士——记红星林业局五星河林场拖拉机司机董家兴为抢救三台拖拉机被烈火烧伤的事迹》。接着,又播发了《特委号召全区人民向董家兴学习》、《省委第二书记、省长李范五到省医院看望董家兴》、林业部作出《关于表彰董家兴英勇抢救国家财产的决定》以及林业部部长罗玉川、副部长杨天放、东北林业总局局长张世军先后到省医院看望董家兴的消息。这个典型人物的宣传持续了1个多月。
本年夏季,宣传了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7月,连续10天播发了东风局(汤旺河局)采育兼顾伐的经验消息和通讯。8月份始,连续播发了学习东风经验的体会文章。10月,又继续报道了新青林业局采育双包的经验。本月13日,东北林业总局召开“东北、内蒙古林业企业革命化,东风、新青现场会”,中共东北林业总局委员会做出“关于学习推广东风、新青经验的决定”。围绕东风、新青经验和东北林业总局召开的现场会,电台又作了广泛深入的报道。此间,人民日报发表了《林业建设要以营林为基础》的社论。
1965年2月25日~3月下旬,围绕坚持采育结合这一主题,先后播发了《带岭林业实
验局红松人工林更新的调查报告》、林业部在南岔召开营林工作现场会、南岔局晨明经营所营林工作的经验及建设营林村的消息、述评和文章。
本年6月上旬,特委召开工农群众学习毛泽东主席著作经验交流会,播发了南岔局第七林场邱少云小工队队长李和、百货商店鞋帽组组长崔莹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的消息。
本年6月9日,林业工程公司运输工人李振群赶马车运送材料,途中车马突然被惊狂,为了抢救儿童,他不顾个人安危,死死抱住里套马脖子,马把他踢倒,孩子们得救了,而李振群却英勇献身。为宣传他的事迹,播发了通讯《生命的火花》。
1966年6月7日,报道了伊春特区1200人集会,声讨周杨“三反”罪行,8月20日,特区总工会、团委、妇联召开广播大会。
1967年5月5日,播发了伊春市革命委员会成立消息。
本年6月上旬,播发了市革委会政治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批判新青、东风经验的通知”。接着连续播发评论员文章。
1971~1976年,大量播发了“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以及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调查报告、消息和评论员文章。
1977年,主要宣传了贯彻党的十一和五届人大会议精神,深入揭批“四人帮”。先后播发了《地委召开有线广播大会,声讨林彪、四人帮及其追随者的罪行的消息》和《中共伊春地委关于为新青、东风经验平反的决定》等。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和《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广播宣传彻底摆脱了“左”的思想枷锁,对节目设置和宣传内容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
1979年2月8日,播发了《铁力局积极发展木材综合利用事业》消息。22日播发了《双丰林业局曙光林场实行奖惩制的调查报告》消息。3月下旬播发了《南岔局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消息。4月,播发了《翠峦局恢复七定、五保、一奖责任制,多快好省地培育森林资源》消息。
1980年8月,突出宣传了大丰局(金山屯局)林农工商综合经营试点经验。先后播发了调查报告《大丰区林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消息和《白山林场大搞多种经营,发展木材综合利用》的消息。
1981年5月,宣传了铁力局大搞木材综合利用,为7月份全省木材综合利用现场会做了舆论准备。7月25日,全省木材综合利用工作会议在铁力局召开。为了及时报道这次会议,副总编张福良带领编采人员和播音员到铁力局采编稿件、录音,制成节目后,送回电台播出。会议期间,连续制作播出了五套节目,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宣传了铁力等林业局发展木材综合利用的经验。
本年7月6日,播发了《南岔木材水解厂纤维板车间贮油灌爆炸》的消息和省林业总局在南岔水解厂召开安全生产现场会议的消息,并配发了评论《沉痛的教训》和《下大气力抓好安全生产》等。
本年7月,北部地区阴雨连绵,许多地方受到洪水袭击。友好区森警战士张宝昌在洪水中奋力抢救群众,英勇献身。本台记者及时地进行了采访,播发了通讯:《战士青春献人民》,消息《伊春森警大队指战员开展向张宝昌学习》、《省政府授予张宝昌革命烈士称号》、《张宝昌被追认为共产党员》等。本月下旬,播发了《西林区商业科蔬菜部副主任赵颖夫妇虐待继母朱振华》的消息之后,又播发了群众来信和单位处理结果,引起了很大反响。
1982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斗争。为把这场意义深远的斗争宣传好,台领导决定抓好典型报道。5月份,播发了《金钱梦的破灭》揭露伊春木材综合加工厂经济犯罪分子姜谓贵贪污罪行的通讯。8月7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张继伟经济犯罪案。这是震动省内外乃至全国的1件大案。围绕这个案件,组织了多侧面多层次的报道。对张继伟案件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年,对营林的一次重要报道,是围绕南岔局浩良河经营所建所30周年,造林保存面积179200亩,成林面积188330亩,森林蓄积达343800亩,施业区森林覆被率达71%。7月份,在省林业总局、伊春林管局为该所举行庆功大会前后,先后播发了通讯《绿色的丰碑》、《创造绿色的人们》和《加强科学管理,搞好苗圃建设》、《50年代营造的红松林长势喜人》等消息。
本年,还加强了对知识分子的宣传。其中较重要的人物报道有《架设生命的桥一记市林业中心医院骨科主任孙德明》、《为了造福子孙后代——访美溪林业局营林工程师周化群》等。
1983年,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打破“铁饭碗”,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各企业普遍推行了责、权、利挂钩的经济责任制。广播宣传重点宣传了桃山、南岔两个林业局。4月26日,播发了桃山局经济改革经验的消息、调查报告、评论等。9月27日,市委、市政府在桃山局召开经济改革现场会,提出了以林为主,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围绕这次会议,播发了消息《桃山局上呼兰经营所试行分户承包责任制》,第一次报道了全国国有林承包到户的经验。同时配发了《大力推进经济改革,进一步把林区经济搞活》评论。上呼兰经营所经济承包经验报道后,引起了各林业局的普遍重视,纷纷组织人员到上呼兰所参观学习,促进了林业企业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
本年,较重要的人物宣传有访上甘岭局第一中学教师杨凤英先进事迹的通讯《她在播种希望》(6月13日,发表在青少年之友专题节目)。9月,在第五届全运会上,原市友好区第四小学培养的乒乓球运动员焦志敏获得女子单打冠军后,及时播发了为培养焦志敏做出突出贡献的李传谦先进事迹的通讯《耕耘者的喜悦》。
1984年还比较重视了对新宪法的宣传,组织了学习新宪法的广播讲座。
本年,加强了对农村改革的宣传。第一季度集中编采力量深入铁力县、嘉荫县采访,先后播发了反映农村方兴未艾改革的大好形势,搞好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稿件。其中,较有影响的是2月1日播出的录音访问记《在希望的田野上——嘉荫县农村改革见闻》、《嘉荫县从单一粮食生产向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发展》。3月3日,又播出了消息《铁力县卫国乡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等。
8月中旬,胡耀邦视察伊春后,广播宣传围绕胡耀邦指示,多方面、多层次地报道了发展木材的精加工、深加工。此间,嘉荫县遭受特大洪水灾害。电台派出以总编办主任周忠德为首的5人采访小组奔赴嘉荫。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及时地把灾情和嘉荫人民抗洪救灾和英勇事迹向全市人民进行了报道,先后播发了60多篇稿件。为了表彰记者们的工作,嘉荫县委、县政府特意给电台赠送了一面锦旗。
1985年广播宣传,重要典型报道有南岔木材水解厂中密度纤维板厂建设和郎乡局创花板厂建设的连续报道,以及乌马河区改革产业结构,使老林区焕发出青春的报道等。
本年,为配合全市第一期整党,5月31日,播发了长篇通讯《一面闪光的镜子》介绍了市新华书店原党支部书记孟庆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同时播发了市委整党办为这篇通讯写的编者按和本台评论。7月,播发了通讯《在苗木的车轮上》,介绍了桃山局上呼兰经营所女青年白雪秋自学成才,勇于改革的事迹。7月17日,播发通讯《让理想扎根于边疆沃土》,介绍了伊春师范校中文大专班应届毕业生共产党员潘德成主动要求到嘉荫边疆工作的事迹。9月20日,播发通讯《边疆静静流淌的小河》,介绍嘉荫县农材小学教师李贵欣青春献给边疆教育事业的事迹。这篇通讯还在9月份《黑龙江教育》杂志发表,获《黑龙江教育》教师节征文一等奖。
本年5月23日下午,伊春区制材办事处发生特大火灾,编辑部立即组织以总编办主任为首的记者团奔赴火灾现场采访。5月24日早新闻时间,先后播发了《解放军指战员奋勇扑火》、《公安干警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国家和群众财产》、《木材加工厂子弟小学师生同烈火博斗,保护学校》、《我市各界群众关心灾民》、《市委、市政府妥善安置灾民》等消息、通讯和录音访问记等40多篇。这些报道突出反映了共产党员、干部群众在灾害面前不顾个人安危,想国家、想群众,英勇同烈火博斗,抢救国家和个人财产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优秀品质,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扑火救灾表彰大会上,10多人受奖,新闻部被评为先进集体。
8月上旬,市区中部阴雨连绵,河水泛滥。16日上午洪水涌进市区,在许多编采人员家受灾情况下,他们奔赴水灾现场采访。15时许,电台打破常规,开机广播,反复广播市委、市政府关于抗洪救灾的指示和布署,同时播发了公安干警、解放军指战员、各级领导干部、党员、工人群众在灾害面前挺身而出,英勇博斗精神。其中有通讯《赵氏兄弟摆渡救群众》、《公安干警在洪水中救群众》、《解放军指战员奋战洪水抢险救灾》、《森警战士修复自来水源工程》等消息,通讯,水灾结束后,新闻部被评为先进集体。
本年11月,解放军英模报告团来伊春。当报告团还没有到达市区前,电台便派记者到桃山随团采访。11月16日11时,英模报告团到达桃山局。12时的《全市联播节目》便播出了记者于人伟《桃山局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热烈欢迎英模报告团》的第一篇报道,当天下午,英模报告团去狩猎场参观,下山回宾馆己是17时了,19时的《全市联播》又播出了于人伟《林海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的特写。第二天上午,英模报告团到达市区后,又连续在新闻节目里播出了英模报告团的活动和市领导、广大群众热烈欢迎报告团的录音新闻、通讯和口头报道等,取得新闻报道的最佳效果,收到听众表彰信10多件。此外,在广播宣传中,还紧密配合整党,播发10多件批评性稿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3月10日播发了《翠峦区农副科科长以权谋私,受到查处》的消息,7月20日播发了《南岔局招生办主任为自己女儿考入中专营私舞弊的消息》、《市气象局在整党中用公款大吃大喝受到查处》的消息,10月22日播发了《友好局森铁处副主任为儿子结婚编发列车》的消息,11月4日播发了《铁力县地名办副主任张国圣为被判刑的儿子走后门当兵》的消息,并配发了评论《党纪国法不容践踏》。
二、文艺宣传
1958年10月建台初期,文艺节目以播放唱片为主。播出时间3小时58分,占自办节目总播出时间的96%。
1959年10月,为庆祝建国10周年,举办了专题文艺广播。这是建台后第一次举办的大型专题文艺节目。其中有75分钟的《歌唱祖国、歌唱党》、30分钟的《歌唱小兴安岭》。
本年还增设了《每周一歌》节目。
1963年生产了两部广播剧《侣伴》、《风雨送亲人》。《侣伴》真实地反映了模范共产党员张子良的崇高思想境界。《风雪送亲人》是根据雷锋故事编写的。
1964年,生产了第一部电影录音剪辑《千万不要忘记》。还改编了第一部小说《辣子》。
1965年,生产了第一部话剧录音剪辑《兵临城下》。
1966年8月~1974年近8年时间,只生产了3个节目,即广播小说《第一步》、广播剧《除夕夜》、《丹凤朝阳》。撤销了《每周一歌》节目。这一时期“样板戏”占文艺节目播出时间的60%以上。
1975年5月,恢复《每周一歌》节目。
1978年11月26日,增设《文学》节目。
1979年,设立《文艺爱好者》节目,每周播出1次。11月17日,设立《故事连播》节目。此节目一直办到1982年5月17日,播出当代文学作品10多部。
1981年1月,生产了广播小说《悠远的钟声》,除本台播出外,还参加全国各台交换。2月,生产了广播剧《爱,从这里萌发》,该剧在本台、省台播出后,参加全国各台交换。8月,生产了广播剧《黄河的儿子》(两集),除本台播出外,参加了全国各台交换。
1982年8月,生产了广播剧《应该珍惜它》。该剧荣获省广播剧演播奖,伊春市文学创作奖。该剧在本台、省台播出后,参加全国各台交换。
1983年,开办了5个文艺专题节目,即《广播影院》、《广播剧院》、《周末生活》、《文学》、《红松俱乐部》。
本年,为配合“三爱”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先后采录播出了话剧《哥仨和媳妇们》、《高山下的花环》和评剧《张海迪》等。
在计划生育宣传月中,编发了计划生育专题文艺节目,除本台播出外,还为各广播站复制,扩大听众面。
国庆节期间,文艺部与伊春日报副刊部联合举办了“国庆征文”活动,发搞48件,约70000字。
本年在总编辑单庆顺的支持下,还开办了《听众点播》节目。这个节目的设立,受到广大听众的普通欢迎,一年时间收到听众来信8000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