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电视设备

第三节 电视设备


  1971年11月,伊春电视台始筹建。当时工作人员只有7人。机房、办公室设在市政府第一招待所四楼,总面积不足50平方米。经过一段时间工作,购置了1部1000瓦发射机,1部飞点扫描幻灯机,1部16毫米电影放映机,自己动手架设了20米高木杆电视发射天线。经过4个月的努力,于1972年4月1日试播,播放新华社图片和市电影公司发行的16毫米故事片。1973年,购进1部16毫米国产电影摄象机和16毫米黑白正负胶片,开始拍摄电视片。
  1973年,电视台搬入新楼(人行楼)。
  本年7月,在伊春南山653米处建立发射台,建起了50平方米木刻楞简易机房,架起了45米高铁木混合电视发射天线,开始在山上播出。
  1974年,从呼和浩特购进1部50瓦差转机,收转804台转播的中央电视台信号,开始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效果欠佳。
  1978年初,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用外汇购进日本索尼成套黑白录象设备其中有开盘式录象机5台,4台监视器,500盘录象带。自已组装了控制台。本年4月,在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局招待所设录象点,收录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节目,然后发回伊春,在伊春电视台播出,结束了播放电影片和图片的历史。丰富了节目内容,并获取了最佳播出效果。
  1981年,从北京广播器材购进1部10KW彩色电视发射机,又用外汇购进成套日本索尼彩色录象设备,其中有4台V0—2860录象机,4台VP—2030放象机,2台DXC1640P摄象机和V0—4800便携式录象机,10台彩色监视器,800盘3/4彩色盒式录象带。这是电视台一次重大设备更新。1982年,电视台机房、南山发射台(位于伊春区)、北京录象点全部换上彩色电视设备。本年元旦正式使用彩色发射机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1983年4月2日,南山机房失火,烧毁了木刻楞机房和10KW彩色发射机部分设备,经济损失达17万多元。12月,北京广播器材厂派人重新安装和调试发射机。本年元旦恢复正常播音。
  1984年4月,电视台迁入新办公大楼。为解决中控室传送南山发射台电视信号,王志等人研究安装微机自动控制播出系统成功。1985年1月25日,经市科委有关部门鉴定,通过这一科研成果。局党组对王志等人予以表扬并发给奖金300元。后来王志等人参加了中央广播局在青岛召开的广播电视系统微机应用成果交流会。
  本年,电视台又购进了M3APKM摄象机、555牌进口高档三管彩色摄象机,5630、5850录象机及放象机共15台,还购置了两部编辑机,1部播音提示器,建起了第二剪辑室。至此,彩色电视设备(中控、发射、录象、制作等)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