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节目设置
第四节 节目设置
伊春电视台自办节目分为新闻性节目(包括专题)、服务性节目、教育性节目3类。新闻性节目设《伊春新闻》、《全市新闻联播》、《一周要闻回顾》,服务性节目设《天气预报》、《下周影视》教育性节目设电大教育。
一、新闻报道
伊春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经历了黑白摄象直播和彩色录象播出两个阶段。
1972年12月26日,记者用16毫米摄象机摄制、播出了“中共伊春市委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新闻专题片。当时由于自己无法洗印,由省电视台制作。之后,扩大了新闻专题片的题材范围,陆续拍摄和播出了《中国第一代油锯伐木工马永顺》、《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木材综合利用前途广》等新闻专题片。
1973年1月19日,摄象直播市劳动模范,上海知青李咏梅电视讲话《认真改造世界观,扎根边疆干革命》。
1976年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播出了全市各地举行悼念活动的45分钟新闻专题片。这是建台以来拍摄的最长的一部新闻专题片。
本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电视宣传逐步克服了“左”的思想倾向,文风也有所改进。1977年,围绕贯彻党的十一大和五届人大会议精神,摄象播发了伊春地委和各县、区、局、厂矿召开广播大会,声讨林彪、“四人帮”及其追随者的罪行的消息和《伊春地委关于为东风、新青经验平反的决定》。
1978~1982年,围绕林业生产建设,先后播发了翠峦林业局在营林生产中“实行七定、五保、一奖制度”和多快好省地培育森林资源的消息,铁力、双丰等林业局大搞木材综合利用的消息以及大丰区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消息等。
1983年,开始启用彩色电子摄象机进行新闻采访。本年有两条播出新闻获省1983年首届好电视新闻评比三等奖,即《创业号采金船提前超额完成年采金计划》、《地栽榆黄蘑新技术试验成功》。
1984年4月,配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改革林业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中心工作,由副总编张鸣带队,先后在桃山、铁力、双丰、南岔等林业局摄录反映改革、振兴林业的新闻37条,新闻专题片7部,连续集中播出。这是伊春电视台第一次大规模的采访和系列报道。其中,新闻专题片《来自桃山的报告》三集,《双丰在改革中前进》播出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程赶到电视台中心控制室观看。
8月21日,嘉荫县遭到特大洪水袭击,总编办主任王可带领记者赶赴灾区,他们坚持了几个昼夜,几次冒着被洪水卷走或倾船的危险,摄录了多条新闻,并编辑了水灾资料片,为上级部门了解灾情提供了资料。
10月,朝鲜林业代表团来伊春访问,伊春电视台派两名记者随团采访,先后播发了《市委、市政府、林管局领导会见朝鲜林业代表团全体成员》、《朝鲜林业代表团赴五营区参观访问》等4条录象新闻。
本月,还增设了国庆报道专栏,调动了4台录象设备和10余名记者,采录了市庆祝国庆的盛大集会和各条战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新闻共40多条,从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了伊春林区欣欣向荣的新面貌。
本年在省电视台播发录象新闻46条,专题片3部,在中央电视台播发录象新闻6条。
本年7月,电视台承担了向中央电视台提供反映伊春林区建国35周年成就的新闻专题片。本月下旬,担任该片编辑的新闻部副主任万伟先后深入到7个林业局搜集资料,选择拍摄地点。8月初写出初稿,9月初开始拍摄。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新闻专题片《红松的故乡》10月1日在省电视台播出。全片15分钟,从木材生产、营林、木材综合利用、多种经营及伊春林区的山川风貌等多个侧面。1985年元旦和1月8日,该片两次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并被评为1984年全省优秀电视新闻一等奖。1985年全国林业好新闻一等奖。这是伊春电视台首次在全省和全国获奖,也是伊春电视台首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新闻专题片。
此后,《红松的故乡》做为宣传和介绍伊春的形象资料,曾多次为来伊春视察的上级领导和抵伊的外宾播放。
1985年1月,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全国人大副委长王任重抵伊春视察,伊春电视台记者和省电视台记者一道圆满地完成了采访任务,并编辑了资料片《赵紫阳总理在伊春》。
1985年5月23日,伊春市区发生特大火灾。电视台派两组记者在火灾发生后仅十几分钟就赶赴现场采访。这次火灾和灾后生产自救的报道持续了两个月,播发录象发新闻100余条,口播新闻60余条。新闻部被评为扑火先进集体,有9人受奖。录象新闻《伊春市发生特大火灾》,中央电视台5月27日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并加了编后话。该新闻被评为省1985年好新闻二等奖,火灾后《伊春市委、市政府抓紧复建工程》被评为省1985年连续报道优秀奖,《市委、市政府领导为受灾户让房》被评为省林业好新闻一等奖。根据火灾素材编辑的资料片《火不可不防》被市政府作为教育片组织各地干部群众观看。
7月,全国林业经济体制改革座谈讨论会在桃山局召开。副总编马联顺带岭记者前往采访,从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劳动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到经济效益、生态平衡、资源发展等多方面、多角度摄制了10条新闻,并及时予以播发。在会议期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家林业部长杨钟对电视台的报道给予了较好的评价。这次会议的录象综合消息《林业振兴的关键》在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
8月16日,市区遭到特大洪水袭击,电视台记者迅速赶赴现场,在齐胸深的洪水中录制抢险救灾新闻,并编制了水灾录象资料。
10月下旬,解放军英模报告团第七分团达伊春,电视台专门开设了专栏,连续播发录象新闻40余条。这一系列报道获省1985年优秀专栏新闻奖。
二、电视文艺宣传
从1972年建台到1978年,由于录象设备紧缺,特别是“左”的思想干扰破坏,电视文艺播出,主要是“样板戏”和《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有的影片重复播出10余次。
1980年5月,与省电视台合作拍摄了彩色文艺节目《林业歌舞》,伊春电视台、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先后播出。10月20日,录制了黑白文艺节目,评剧《谢瑶环》选段,22日播出。
1981年12月27日,利用外来的彩色文艺节目,编排剪辑了新年文艺晚会节目,31日播出。
1982年5月29日,首次摄录了彩色文艺节目《庆6·1联欢会》,6月1日播出。
1983年4月13日,首次录制播出了彩色文化专题片《伊春区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该片还在省电视台播出。
8月22日,设立了《每周一歌》节目。自己录制播出的歌曲,主要有“邹丽荣演唱的《护林防火小唱》。
1984年5月,全国第一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期间,为向省台推荐节目和演员,外租摄象机摄录了3名演员演唱的歌曲,获制作奖。3名演员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导演杨声。
9月25日,在电视台副总编张鸣的带领下,历经28天的艰苦工作,第一部电视剧《绿色的哨兵》摄制完毕。伊春电视台10月1日播出,省电视台11月21日播出。
10月,创办了《在下周屏幕上》,介绍下周播出的主要节目内容和播出时间。
三、服务性节目
1979年6月,首次举办高考辅导讲座。
1980年,收录和播出中央电大课程,全市招收电大学员700多名。
1981年,收录和播出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英语讲座和中学生数学基础讲座。
1983年,收录和播出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统计学、学宪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讲座。自办计划生育、护林防火等讲座。
1984年,收录和播出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党政干部进修大学电视课程。
1985年,收录和播出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经济体制改革、服装裁剪、ABC英语讲座等。
此外还设《天气预报》、《信息广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