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护理
第六节 护理
40年代,对住院患者实行基础护理制度。对病房进行药物消毒、对器械进行煮沸消毒。对特殊患者实行五官护理、褥疮预防、肌肉、静脉注射、灌肠、导尿及手术前的备皮,日常的测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护理制度。
50年代,除坚持日常基础护理制度和常规项目外,还开展静脉采血、直接输血、静脉吊瓶开放式点滴和静脉输血,洗胃和胃肠减压。潮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青霉素过敏试验,高压蒸气消毒和各种手术后的护理。
60年代,对内外科心、脑、肺患者和手术后护理患者采取6联观察制度,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和意识观察。“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了所谓的亦医亦护一条龙制度,病房的基础护理由家属承担,护理秩序被打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护理体制和工作常规,使用人工呼吸机、对烧伤的暴露、浸浴疗法,换药、补液进行特殊护理操作。小儿头皮针和球粘膜下注射。防褥疮的翻身法,实行各科室常规护理制度。
80年代后,护理工作实行1床1巾温式扫床法,备皮实施暴露法。执行护理责任制,提倡对病人全面整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