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田径
第三章 竞技体育
第一节 田径
1952年,森管局工会修建了田径运动场,为开展田径运动创造了条件。森管局举办的五届职工体育运动会,都是以田径项目为主。1955年,在全国第一届产业工人运动会上,森管局运动员史宝山在800米和1500米赛中获得了前六名。1959年,在松花江专区运动会上,有2人破2项省纪录,5人破8项市纪录。苏日恒在省田径运动会3000米赛中创造的9′0″2的成绩和在松花江专区运动会10000米赛中创造的33′17″6的成绩,一直是伊春市的最高纪录。
60年代后,田径运动有了新发展,开始注意从青少年中培养田径运动人才,到1964年,共举办了三届少年田径运动会。在第三届少年田径运动会上,39人次破15项市纪录,39人达到少年等级运动员标准。1966年,在特区田径运动会上,13人次破7项特区纪录,撑杆跳高以3.41米的成绩,打破了伊春运动员在省田径运动会上创造的最高纪录。业余体校成立后,田径被列为重点项目,开展了少年儿童的田径专项训练。“文化大革命”开始,停止了训练,田径运动受到了干扰。
1971年,业余体校恢复后,田径仍被作为重点项目。开展了中长跑、短跑、投掷、跳跃等项目的专项训练,建立了田径基点校,保持年龄与技术的衔接,把少年田径运动会当做制度规定下来。1973年,在全省田径运动会上,1人1次破省3000米少年纪录,6人破11项伊春中学生纪录。但从参加全省运动会的成绩看,伊春田径运动水平提高缓慢。1974年,省第三届运动会田径总分取前六名,伊春团体总分为第七名。1979年,省第四届运动会田径总分取前八名,伊春团体总分为第九名。1982年,省第五届运动会伊春团体总分为十一名。1971~1985年,伊春向省体工队和体育院校输送32名运动员,其中冯志全的短跑和杨光的跨栏,均进入了国家运动健将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