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冰雪运动

第三节 冰雪运动



  一、冰上运动

  根据市委、市人委在《关于进一步开展冰雪体育运动的指示》中,要求“学校应把冰雪运动做为一项重要内容,组建速滑队、花样队、冰球队……”的精神,伊春市的冰上运动,主要开展速度滑冰、冰球2项运动。
  1958年,市体委把速度滑冰列入竞赛计划,并举办了第一次全市性速度滑冰比赛。1959年始,条件较好的中、小学浇灌冰场,上滑冰课。市一中及南岔、友好、五营、带岭、美溪等地学校组织了业余训练队,在青少年中进行速度滑冰专项训练。同年11月,经市人委批准,组建速度滑冰队。男队员5人,女队员4人,教练员1人,进行脱产训练。1962年,速度滑冰队撤销后,冰上运动主要以各中、小学校为主,全市每年举办1~2次比赛,以推动学校冰上运动的发展。1965年2月11日,在省少年速度滑冰赛中,伊春队季凡获甲组1万米第1名。
  1965的11月,在市业余体校内增设速度滑冰队,面向少年儿童开展业余专项训练。到1967年停止训练。此间,向哈尔滨市、佳木斯市速滑队输送了3名运动员。
  1970年12月,为参加全省少年速度滑冰比赛,举办了伊春地区少年速度滑冰选拔赛,28个代表队、18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1971年,恢复市业余体校,内设速度滑冰项目。除伊春区、南岔区、友好区、五营区、美溪区、铁力县等业余体校设速度滑冰项目外,还在五营区立新小学校、南岔东方红小学校、友好木材加工厂完小等建立速度滑冰基点校,形成了“金字塔”式的训练体系。1973年1月,伊春运动员蒙猛在全国冰上运动会获业余少年组500米第一名。岳斌在青少年速度滑冰选拔赛中获500米第一名。伊春女子速滑运动员曹桂凤在1979年全国第四届冰上运动会速度滑冰比赛中获女子全能、短距离3块金牌,破4项全国纪录。1982年,在全国速滑达标赛上,她夺取了女子组5个项目的冠军。
  1980年,在全市开展了“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据1985年统计,全市中、小学有人工冰场89个,参加上冰活动的少年儿童达5万多人。大丰区、南岔区连年被评为全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区。1981年8月经市政府批准,建立了专业速滑运动队,运动员编制10人,进行高层次训练。
  截至1983年,伊春市向省专业速滑队输送15名优秀运动员。到1985年伊春速滑队在全国全省各项比赛中,均创造了较好成绩。
  60年代,冰球运动在伊春兴起。大丰林业局、翠峦林业局、南岔林业局、伊春区、乌敏河林业局、南岔水解厂等冰球活动开展比较活跃。并在中、小学校建立了冰球队,培养后备人才。
  “文化大革命”中没有竞赛活动。1972年全市恢复冰球运动竞赛,分职工组和少年组,在比赛中选拔优秀队员参加省业余冰球赛。由于冰球运动设施要求较高,器材消耗量大和经费偏紧限制了这项运动在伊春的发展。1973年1月,在地区冰球赛中,有11个队参加比赛。1980年,在市少年冰球赛中仅有2个队参加。尔后,再没举行比赛,冰球运动在伊春消失。

  二、滑雪

  滑雪运动在林区开展较早,有一定的基础。到1958年,培养了80余名滑雪运动员,还建了1个滑雪板制造厂。
  松花江地区体委把滑雪运动作为重点项目落实到伊春,要求进行专业训练。市委、市人委很重视。1959年11月18日在《关于进一步开展冰雪体育运动的指示》中,要求全市中、小学组建速滑、急降、障碍滑雪队,中等学校组织2个以上滑雪队,小学也要组织1~2个滑雪队。同年12月2日,市委又批准了市人委《关于抽调冰雪运动员进行脱产训练的请示报告》,市体委从森警队和武警队抽调9名运动员,从市一中抽调5名女运动员,组建了市滑雪队,设在体训班内。并修建了速滑、山地雪场各1处。1960年1月在吉林省通化参加全国比赛中,伊春市获少年男子4×5公里接力赛第六名,女子单项第八名。1961年,全省滑雪比赛在伊春南山雪场举行。1962年精简机构时滑雪队撤销。
  滑雪队撤销后,伊新区(伊春区)学校滑雪活动继续开展。到1965年,伊春区的育林小学、工农小学、繁荣小学、市第一中学等学校都建有20多人的业余训练队,武装部还结合民兵训练开展了滑雪运动。同年11月,组建了市滑雪集训队,并参加了在尚志县乌极密举行的全省山地、速度滑雪业余队比赛。滑雪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时终止,再没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