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毕德育拼音:bi de yo

毕德育拼音:bi de yo


  毕德育,1917年生于河北省灵寿县,贫农,父亲和哥哥靠打铁谋生。由于生活艰辛,父和哥先后死于痨病。1933年,16岁的毕德育同邻居一起,到晋南风陵渡火车站当铁路工人,靠微薄收入养活全家。当工人时,接触中共地工人员,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参加革命。初期,在灵寿县“抗日救国会”工作。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转到晋察冀边区的北方局城市工作部工作,他领导的一支抗日游击队,打击日寇,惩治汉奸,战绩卓著。
  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工作。初任沈阳军区下属工作队政委。又任苏家屯铁路工厂中共支部负责人。1946年9月,任大连市小平岛区区委书记兼区长。
  1948年冬,到松江省林业部工作,初任横道河子林务局局长,组织工人恢复生产,将敌伪时期遗留的木材装车外运,支援解放战争。1951年,任带岭林务分局局长。为把单纯木材生产企业,变为生产与实验相结合的森工实验企业做了大量工作。
  1953年10月,中共森林工业部从苏联进口克勃电锯、TII—3型绞盘机和KT—12拖拉机等一套采运设备,为使引进机械设备早日用于生产,他大胆探索,掌握了引进机械的操作方法,并制订了技术操作规程。抗美援朝时期,他提出“一切要保证森铁运输,一切要为行车服务”。为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节约原材料,他组织职工开展了增产节约竞赛。
  1953年末,任东北森工实验学校校长。在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设施不配套的情况下,一面组织力量修建校舍,一面选拔有生产实践经验的知识分子,充实教学和领导岗位。
  在带岭工作期间,重视采育结合,支持人工更新经验。经常到各教研室和职工家里了解情况并解决职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职工和教员在生产、教学上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组织力量实施。
  1957年,他亲自率领一支小型考察组,至国内几个城镇进行考察,制订出带岭城镇规划。
  1961年,调任省林业厅副厅长。尚念念不忘带岭的生产和科学实验工作。1962年,在他去林业厅植物园检查工作时,不幸跌进种子窖内,身受重伤,抢救无效,与世长辞,终年44岁。